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潮是明代重要的南杂剧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都取自历史人物故事 ,多借古抒情 ,寄托理想 ,其对杂剧体制的全面革新 ,特别是首创专用南曲创作杂剧的方法 ,确立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郑莉 《中南论坛》2007,2(3):96-99
明代宫廷庆赏剧是明代宫廷杂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作品都是由明教坊司和钟鼓司中的无名氏艺人创作的,现在能看到的剧作主要是收录在《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标明“教坊编演”的一些作品。本文以这部分作品为例,分析了宫廷庆赏剧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剧诗归根结蒂属于诗,衡量剧诗的标准只能是诗,不以赋形舞台为直接目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剧诗便是明代文人南杂剧,它们中虽多有被称为不能施之场上的案头剧,一直被戏曲史界所轻视,但视作诗歌却自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明代开始形成并成熟的单折戏,直到清代都不断有人创作和演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在于选题严肃、线索分明、结构紧凑,自始至终为一个完整行动所贯穿,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长度,自成一个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单折戏即可以被看作近代意义上的独幕剧.以写意抒情为宗旨的剧体诗及中国式独幕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体裁领域的新突破,明杂剧作家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明代 ,湖南戏剧创作尚处于兴起阶段 ,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南杂剧作家———许潮。他的杂剧合集《泰和记》大都取材于历史文人典故 ,借以抒情 ,寄托理想。其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元杂剧体制进行的全面革新 ,促成了明代杂剧创作的再度繁荣。他与另两位戏剧作家龙膺、李九标的创作共同促成了明代湖南戏剧创作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明中后期单折短杂剧的创作来看,王九思的《中山狼》杂剧实为单折短杂剧的开山之作。从编剧艺术本身而言,此剧继康海同名杂剧之后将动植物形象如狼、老树、老牛搬上舞台。这里的老树、老牛能开口说话,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从它们口中叙说了世间恩将仇报之人比比皆是,善恶难分,世间污浊的残酷的现实画面。在此之前没有先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王九思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古代寓言剧的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明代陕西地区的戏曲发展状况做了描述,并且对各种戏曲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陕西在明代虽然已不再是中国戏曲创作与表演的中心,但是戏曲活动仍非常繁盛,变体杂剧中独折戏便始于陕西,而杂剧家中的康海、王九思无疑属明代戏曲大家。晚明时以昆山腔为代表的传奇在陕西亦有相当成就。秦腔的出现,更是开中国戏曲花部乱弹之先河。  相似文献   

7.
王九思是明代中后期一位较为有名的文学家,在诗文、杂剧与散曲的创作方面成绩卓著。他极富才华,却仕途受阻。其散曲创作题材丰富多样、风格豪爽蕴藉,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明代七子之一王九思的曲学观念表现在重视曲体的抒情功能、娱乐功能和努力提高曲的地位三个方面。王九思的散曲创作是对自己曲学观念的实践,既书写了失意士大夫的苦闷,也反映了宴集赠寄之作的游戏心态;在散曲艺术方面,能熔炼词藻意境,努力提高散曲的境界和格调,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论徐渭《四声猿》及明杂剧之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谈起元杂剧不得不首论关汉卿,研究明杂剧,也不能不提徐渭。前者“初为杂剧之始”(朱权《太和正音谱》),对北杂剧有创体之功;后者《四声猿》则“代表了明代杂剧的转变”(赵景深《戏曲笔谈》)。明代杂剧,固然不如明代传奇那样光彩夺目,成绩斐然,但其精炼、其明快、其活泼,却也足以悦人耳目,彪炳后世。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记录,共有作家109人,作品523  相似文献   

10.
明代杂剧作家贾仲名的作品,在当时以香艳华丽著称,然而被近现代的各种戏曲史、文学史认为关目曲辞均平凡。考虑到贾仲名杂剧的演出场所和御用文人的创作身份,不难理解在那些看来空洞的伦理掩饰下,杂剧是如何将男女的物欲、情欲或酣畅、或委婉地表达出来。仅以他的三种恋情剧为例,从性别的文化意义视角来解读贾仲名的这类剧作。  相似文献   

11.
科诨,即插科打诨的简称,是我国古典戏曲一种传统的戏剧手法。明代宫廷杂剧,其创作者和演出者都是地位低下的无名艺人,特定的身份导致了宫廷杂剧特有的风格。《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明代宫廷杂剧中的科诨使用具有特殊性和多种艺术功能,对此进行研究,以引起我们对这种艺术技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其232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8种,有17类75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13.
王九思是明代中叶著名的诗文名家和重要曲家。他的词作结集为《碧山诗余》,论词崇尚苏黄,词作风格多样,不乏佳作。由于身处明代词学不振的背景之下,故词作表现出浓重的“诗化”和“曲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杂剧十二科"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这种分类与宋代"说话"家数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同时,它与<青楼集>提及的杂剧分类也有联系."杂剧十二科"的分类法,一直因其琐细又交叉重复而受到人们的质疑.可是,如果我们结合现存的元杂剧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乏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宫廷杂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历史剧,而且这部分剧作代表了明宫廷杂剧的主要特点和成就,本文就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保存的48部内廷历史剧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特点。可以发现,这些剧本有着很明确集中的指向性和宏大的系统性,其内容涵盖了从春秋战国时代直到明代几千年的历史,而集中在汉族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事迹上,从而可以深层次的挖掘出这些作品的创作意图。另外注重舞台性也是内廷历史剧一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宫廷杂剧的上下场处理充分体现了宫廷杂剧程式化的典型特征,既继承了元杂剧的创作传统,又有自身的精炼和整饬,虽然不免有些千篇一律,但其在杂剧史上程式化、规范化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可以说,元杂剧的创作规范在明宫廷杂剧这里更加提纯,形成更精炼整齐的创作样式。  相似文献   

17.
杂剧《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是对宋话本《合同文字记》重写,叙事的同一性、抒情的主观性和主题的强化三个方面,构成杂剧重写的创造性。在这创造性的重写过程中,叙事速度有快慢详略之分,一些细节和场面设计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心理、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的主题也更鲜明。  相似文献   

18.
桂馥《后四声猿》作为清中期杂剧的代表,体现了当时杂剧创作的特征:形式结构上的单折短剧特点;抒怀写愤的抒情短剧特征;雅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其戏曲作品的语言既融进了六朝词赋、唐诗、宋词典雅绮丽、含蓄蕴藉的风格,同时又保有元代杂剧语言来自口语的自然真切的本色,极具研究价值。在《汤显祖戏曲集》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字序对换的双音词,文章对此试作一研究,以加深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程士廉生平史料目前虽然不详,但其作品今存本跋文作者“泥蟠斋”显然是其前辈友人,他称道程“渔猎百家,纵步词林”,可见其乃当时的曲家名流无疑。就思想内容而言,《小雅四纪》继承了汪道昆杂剧注重历史上贵族和文人士大夫风流轶事、暗寓批点的传统。体制上分别由一折南曲构成,即所谓单折戏,实际上是四部独幕剧。作者追求的是文人家班场上演出的观众效果,且特别注重抒情意味浓厚的曲辞,无论从时代剧场还是从文学中的剧诗角度考量,均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