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远竹  沈亚圆 《探求》2024,(1):69-77
民国时期广州商业报刊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州这座商业中心城市消费文化的繁荣。本文以时间顺序为经,以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前期、日伪统治时期、民国后期四个时期的重要商业报刊为节点,搭建一个考察民国时期广州商业报刊发展活动的经纬框架,探讨商业报刊通过新闻报道和广告等呈现出的广州市民消费文化、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景观及相互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使用隆福寺档案史料,并结合相关实地调查,对民国时期隆福寺内住户、商户进行分析,发现隆福寺街既是住户民俗仪式的重要空间,也是北京城市商业中心。围绕寺庙商户、僧人与市民形成共赢的民俗社会关系网络,寺庙和商业积极融入世俗生活、增加人气,商户借助寺庙的公共空间积累财气和市场。寺庙神圣与世俗生活通过商业途径融汇在一起,使得寺庙本身营造出一种平易近人的宗教神圣和商业繁盛。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电力照明、自来水、有轨电车等现代城市公用事业在北京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经营、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对用户权益,乃至市民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从而引发了北京市民的维权抗议活动。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北京庙产兴学风潮——以铁山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庙产兴学起自清末维新变法。民国时期,北京多次发生逐僧毁佛事件。北平市公安局进行寺庙调查,并建立登记制度,为以后的侵夺庙产提供了更为翔实的依据。作者利用民国时期的报刊资料,以东珠市口铁山寺案为例,梳理民国时期北京“庙产兴学”风潮的起因与经过,及其对北京佛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北京农业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民国时期北京的农业很少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大概是由于严格地讲,北京经济中并没有农业这一生产部门。在1928年以前,北京的行政区划只包括内外城区。当时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可以从全国调入各地的农副产品,郊区农业在城市经济中也不占有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和客观上都似乎没有农业。 1928年以后,北京城发生了变化,由首都降为普遍城市,失去了在全国各城市中的优势地位,周围农村对北京来说,就比以前重要多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四郊农村由原河北省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北平平民自杀样本的档案,初步分析了自杀者的分类及原因,揭示了北京在民国时期近代化和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并从微观的角度展示了当时北平城市基层社会的生活结构。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5,(4)
<正>吉林师范大学谭玉秀教授的新作《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912—1949)》(人民出版社,2014年)将研究视角落在社会民生领域,是一部系统研究民国时期失业史的著述,值得一读。作者选取了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后人,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本书的研究时段是1912-1949年的民国时  相似文献   

8.
王克霞 《唐都学刊》2006,22(1):116-120
彩票是以抽签给奖方式进行筹款而发行的凭证。彩票自清末从国外传入后,经过国人的不断演绎,到了民国时期,规模逐渐扩大,呈现“社会化”趋势,同时也暴露出“无序性”的特点。究其原因:民国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制度的残缺与官员的腐败、军阀混战、经济窘迫以及舆论的误导都给彩票的无序操作提供了温床。而彩票的泛滥又纵容了黑恶势力的发展,破坏了正常的商业秩序,加剧了社会的贫困与矛盾。这是整个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近代已降,西学东渐,中国传统艺术所受影响尤甚。于山水画领域,对景写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加之铁路、公路的修建,使得远距离旅行不再遥不可及。另外,艺术市场的勃兴,让画家们积极走出家乡,去到商业繁荣、市场兴盛的城市,开拓自己的艺术事业。民国时期,画家们可涉足的地域广袤,从北方大漠,到东部沿海,再到西南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北京婚姻家庭中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北京婚姻家庭中的夫妻平等关系没有完全确立。传统社会中的男尊女卑、妇女无经济地位现象还相当严重,典妻、卖妻、停妻再娶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同时,城市下层民众中的姘靠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妇女也不惜以改嫁再婚作为谋生的依靠。这一时期婚姻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变革,呈现出新旧并存、传统与近代相互交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失业保险制度建立20年来,成效显著。但还存在着覆盖面较窄;部分单位少报瞒报参保人数、缴费工资基数;资金使用不够合理;农民工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等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本文提出有针对性地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柳岳武  赵鉴军 《唐都学刊》2005,21(3):124-128
清末奉天审判制度改革,建立了地方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到清政府垮台前,省城商埠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大多先后成立。除少数初级审判厅外,地方各级审判厅都开办运作,其运作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司法制度的近代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城墙存废的争论中,北京市民以及普通民众的反应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以1957年北京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收到的相关人民来信为样本,通过对来信中关于北京城墙的三种主张的分析,揭示了这场争论中普通民众对北京城墙不同的价值认知和深层次看法,从中可以窥见特殊历史条件下全体民众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的北京中央公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公共空间。它为民国文人交流学术思想、建构文化沙龙提供了优越条件,又是民国文人发生浪漫情事、表达故园之思的寄情场所。由于文化立场不同,各类民国文人对于中央公园产生了不同的精神映像,从中可以透视民国文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女报》是清末北京地区第一家妇女报纸,宣扬"兴女学"和"女子平权",在北京地区有开通风气之功。该报既是清末北京女子教育发展的热情记录者,更是推动它发展的积极力量。但是该报以维护风俗名教为己任,固守性别伦理边界,在总体上又显得保守。  相似文献   

16.
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已有4年时间,对其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做出一个基本判断。本文主要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分析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 1 991年和 2 0 0 1年两次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 ,从 6个方面 ,选择了 9个主要指标对近 1 0年来北京城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轨迹进行了初步的描述。研究表明 ,近 1 0年来 ,北京城区居民在物质生活方面有显著改善 ,但无论是 1 991年 ,还是 2 0 0 1年 ,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得分都没有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这说明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京剧编演新戏成为近代中国戏曲文化鼎盛时期的一个标志性现象。它至少在四个方面形成了重要的影响:一是成为同时期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二是新构了具有“南北差异”的新兴戏曲文化;三是催进了京剧新生代的崛起;四是启发了京剧演出体制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与纽约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展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布局;分析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四种模式:文化趋同型集聚、区位因素型集聚、垂直关联型集聚和水平关联型集聚;介绍和探讨了纽约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SOHU模式与百老汇模式、特点及对北京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日本政府借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机,狠抓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分析与探讨,为北京市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供借鉴,并提出北京应以奥运为教育契机,加大公共文明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