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回答了人们关注的1939—1941年苏德经贸关系对德国军事潜力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问题。作者用大量的资料说明,卫国战争前苏德的经贸关系有助于德国打破对它的经济封锁,促进了双方军事潜力的增长,客观上帮助了希特勒的侵略战争。但是,这种影响并不象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达到了“决定性”的程度。作者认为苏德密切的经贸关系的主要作用是掩盖了希特勒发动对苏战争的准备,使苏联失去应有的警惕性,其政治军事影响比经济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积极促进中德经贸关系,为德国谋取经济利益.他们积极引进德国资本与技术,帮助中国发展国防工业,从而为德国工业品开拓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而对中国而言,这种同德国的密切的经贸关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防实力的加强、从而对中国的抗战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形势,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正是这一问题,既关系到两岸中国人民当前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祖国和平统一大局的历史进程。 一、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 两岸经贸关系的内涵包括两岸双边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迄今,两岸经贸关系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史。20年来,它历经了三个曲折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单向间接贸易的发展,即通过大陆进口台湾商品带动两岸间接贸易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与中德经济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中国与德国经济 (投资 )、贸易关系的发展历史 ,论述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 ,分析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与障碍。重点探索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的积极效应与消极影响。在上述基础上 ,通过分析影响中德经贸关系的若干因素 ,从而展望、预期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的程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夏春滢,赵宏图一、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变化过程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之后,俄罗斯与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到1993年10月,是独联体各国原...  相似文献   

6.
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中俄关系中却出现了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中俄政治、经贸关系的现状入手 ,探寻中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最后预测中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发展背离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7.
40多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无经贸期(1949年至1979年)、初步接触期(1979年至1988年)和急剧增长期(1988年至今年)三个阶段。在本世纪最后十年,即九十年代,两岸经贸交往的前景如何?展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而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扩大两岸经贸联系,对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对于九十年代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趋势的看法不尽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三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总体上呈现了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接连不断,并持续升温.中美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中美高层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频繁交流,这对双方加深了解,扩大共识,发展两国经贸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如同一艘巨轮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速度时快时慢,却始终向前航行;中美经贸关系也如同走在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峰回路转,却始终向上攀登.  相似文献   

9.
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甚至有陷入二次衰退的风险。自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以来,中泰经贸关系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长足的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未尽的今天,中泰经贸关系依然发展迅速。同时中泰经贸关系也仍然存在双方商品贸易结构趋同等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进一步发展中泰经贸关系的对策:中国应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层次,泰国则应对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中泰双方应共同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预计在未来 10年建成 ,这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看 ,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竞争性与互补性兼而有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必将大大提升中国和东盟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伴随着各自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的发挥和演进 ,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必将呈现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深层结构性变化。这一时期,中美经济实力、贸易总量、双边投资水平等迅速升至历史高位,双方经贸关系相互依存空前紧密,结构性变化也日趋显著,如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提升,双边投资不对称性显著增强,两国贸易总量、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模式等呈现新特征。但中美经贸关系协调机制落后于这一变化进程,致使双方贸易摩擦经常化、相互依存不对称性强化、经贸议题政治化等问题,阻碍两国经贸关系的拓展和深入。中美亟待建立政治互信,以务实、包容、渐进的方式消除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障碍,将经贸关系纳入互惠、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中日经贸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合作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在的利益。但是,由于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中日经贸关系的前景不容乐观。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认清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维护和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就成为中日双方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届美国国会履新,一个更为微妙的中美经贸关系新阶段即将展开。对时隔多年重新主导国会的民主党人来说,在督促布什政府改变伊拉克政策的同时,在中美经贸领域施加更大的压力,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这将使得2007年春夏的中美经贸关系充满了更多的变数……  相似文献   

14.
中朝俄三国是图们江地区开发的主要参与国,自从2000年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以来,该地区的经贸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朝韩经济合作开始启动,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朝鲜外贸恢复较快,中朝贸易开始出现增长势头,对朝贸易出现新的变化;中韩双边贸易持续高速增长;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俄与图们江地区周边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日趋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颖 《国际公关》2023,(7):19-22
在中西方对抗性上升、美国不断拉欧遏华的大背景下,中德经贸关系立足于后疫情与后默克尔时代交叠的关键节点。本文通过回顾默克尔时代的中德经贸关系得出竞合力日益显著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后默克尔时代下的中德经贸关系挑战。2022年正值中德建交五十周年这一契机,倘若中德能基于经济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继续秉持务实稳定的长期合作,中德经贸关系或将经历类似于默尔克时期从震荡期回暖并重回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美两国新一届政府全面到位以后,中美经贸关系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指导,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两国贸易关系、投资关系以及债务关系有了新的发展,经贸合作有了新的亮点,与此同时经贸矛盾也有了新的变化。在分析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不断增进中美在经贸领域的战略互信,推动两国在双边及全球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中美经贸关系的内涵,加深中美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从而实现中美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法律调整问题探讨李平关键词:中国内地,香港,经贸关系,法律冲突,法律调整香港回归,造就了内地与香港经济互补发展的新机会,使得两地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与此同时,对两地经贸交往的法律调整也进入了新阶段。可以说,内地与香港经贸关...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伊朗关系更加密切,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分析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两国发展经贸关系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探讨在新世纪中伊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及促进中伊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中国对伊朗经贸合作应采取的方式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9.
2008~2009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形势下,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先后举行两次重要会谈,达成六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努力了近30年的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海峡两岸贸易增长放慢,台商对大陆投资有所减缓,大陆台资企业经营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加大.2009年,两岸经贸协商继续进行,并有新的突破与发展,但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仍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中俄经贸关系自80年代上半期恢复以来,发展较为顺利,9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但这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充分的根据可以证明,21世纪中俄经贸关系前景将更加美好。不过,由于目前中俄经贸关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并面临一系列困难,所以,近几年内中俄经贸关系不大可能有较大和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