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会同志认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由窃窃私议到推向前台,一方面是继“文化热”之后出现的又一思想解放的潮流,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唤,是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入把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有的同志指出,中国的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都要改革。如果在传统体制功能耦合的稳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政治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拓展和深化已客观地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升到了应有的高度。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权力关系、政治利益的再调整,关系政治制度化水平的升降,所以,相比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扭曲和失范可能还要剧烈。因此,着力于研究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政治控制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失控效应 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体制改革是新旧政治因素彼此消长的过程,它既要扼制和摈除旧的政治体系及其运行方式,又必须扶持和构建新的政治体系及其运行方式;并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旧两种政治体制并存的时间将很长,当旧体制逐渐弱化而新体制尚未完善时,很可能导致政治体制改革的失控。 1.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取向有可能弱化对原有政治权威的社会认同感、政治体制改革的取向是民主化,而民主化的发展又将使公民的民主意识得到强化,并对政治民主的社会期望值大大提高。社会成员开始用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来判断和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所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作了科学地全面地阐述,指明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这就是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首要任务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全党的日程。同时,也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论述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既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又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描绘了改革的蓝图,还规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方针、办法等等。所有这些,不仅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具有久远的理论价值。一、政治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相似文献   

5.
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是党政分开,它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是削弱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诸矛盾中的一个主要矛盾,关系到能否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本文对实行党政分开,如何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全面实现中国梦新阶段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积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从实现中国梦新的历史进程中,根据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来研究政治体制的创新问题。这一阶段研究政治体制创新必须阐明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其次,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第三,在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深化政治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第四,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思想保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研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目标、内容和方式等问题 ,分析我国现实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及其存在的问题 ,探讨如何加强我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现实途径 ,以提高我国社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有序性和政治共识度 ,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舆论支持 ,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指导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科学理论。这里,主要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发展、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和认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一、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制度建设工程,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邓小平同志根据政治体制改革不同发展进程的形势需要,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从总的发展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  相似文献   

9.
对“十三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应是当前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必要性、内容和目标以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和要害,是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包心鉴对此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政治体制改革: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关乎全局的功能。当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的时候,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方位上,深入总结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没有渐进有序、逐步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很难全面深化并取得完全胜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改革的最重要经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依据是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经济市场化历史变革的必然延伸和必然结果;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基本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后,必须以足够的注意力解决政治如何实际运行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政治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前后,小平同志主要从政治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把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恢复和建设放在首位。第二阶段:1986年6月至11月,小平同志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旨在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清除障碍。第三阶段:1987年1月至1992年春,小平同志主要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目的是争取一个稳定的环境。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其落实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贯穿了实事求是的一贯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政治体制改革日益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党政分开不仅仅是党和国家机构、各级政府职能的划分,而且关系到党、国家机构及其它社会政治团体在政治体系中各自所处的位置、职能和相互关系问题。本文试依据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党政关系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对解决好党政关系问题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认为中国自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任务”以来,就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过渡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人们理解政治体制改革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指正。指出“民主政治先导论”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观点,离开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需要谈民主政治的改革是脱离实际的;“政体改革决定论”将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视为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前提条件因而陷入误区;“民主模式单一论”是一种简单、片面的民主观,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体是现代民主政体唯一的、必然的绝对模式,这就忽视了各国民主政体的不同制度特色和发展的不同道路;“政经绝对区分论”把政治经济简单割裂开来,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忽视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早已悄悄地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了这一事实;“政治改革缓行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太难,风险大,应当缓行,忽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合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观点,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方针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党的十五大重申了邓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并针对新的实际再度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这对于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Z…  相似文献   

15.
遆薇 《晋阳学刊》2006,(1):126-12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国家多次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但只是在中央进行,地方却屡次出现改不下去的现象等等。那么,怎样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朝着什么方向前行,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强调政治文明,学习国外先进的政治改革经验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社会创造和积累的积极的政治成果和政治进步状态。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是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和社…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就,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滞后.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笔者从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出发,就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改革必须同步进行。这已成为政治共识。问题在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将有什么性质的效应?与此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取向如何?本文就此作一粗略探讨。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具有相容性的幅射效应。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在利益多  相似文献   

18.
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老师,近来我们都在学习十五大报告.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我想就“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问题向您请教.您是怎样看待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两者关系的?我们恐怕还得先简单讨论一下“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各自的含义.你能对此谈一下你的认识吗?在政治学意义上,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政治体制、政治权力结构、政治运行机制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旨在优化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行政管理体制内涵入手,阐述行政管理体制不同构成的四个要素;根据四种不同的观点,分析说明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进而阐述行政体制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析形成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改革”。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进行得顺利,政治体制的改革已经提上日程了。最近,《安徽日报》编辑部、《理论学习》编辑部和省政治学会等单位,相继召开了理论座谈会、讨论会,座谈和讨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与会者思想活跃,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内涵和步骤等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