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龙"文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中含有"龙"字的成语(本文简称"龙字成语")数量众多,含义丰富,这些成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反映出了中国的龙文化。本文试图从分析这些龙字成语入手,全面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国龙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方面,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国家都有一些词汇承载着其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在其他国家的语言中无法找到对应的项,即文化不可译性。这些文化负载词作为各个国家民族特性的代表,其翻译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对于彰显民族特性、传播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龙"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象征,包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情感。然其英译dragon却无法突出这一特性,且dragon在西方文化中的文化意义会给中国的民族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妥当地翻译"龙",以正"龙"名,对于中国形象的维护和文化的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龙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龙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历史不可更改,“弃龙”并不可行。“人龙”是中国龙的本质,是中国龙文化的最高境界,弘扬中国“人龙”精神,赋之以新的文化元素,创制中国龙之新形象,实乃有力回击“弃龙”之文化思潮、保护民族精神遗产和创新中国龙文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又称龙文化,学术界历时最久的"龙"讨论至今仍无定论。其实,对中国龙蛇文化,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要考虑到蛇进化的因素。上古的龙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动物:大蛇。上古传说及典籍中"豢龙、御龙、食龙"等是古人驯养大蛇为食物和工具的社会生活实录,与西周后以象征符号出现的龙意象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图腾到国家形象,中国“龙”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也在世界格局和文化体系的扭转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对龙的解读纯属一个历史的误解,也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一种跨文化沟通的结果。无论当时是否促进了文化间的理解和互动,今天的中国龙在经历天朝帝国、殖民主义、民族独立和民族觉醒的阶段后,开始由西方的文化解读转变到让西方按照中国的文化语境去认知,这不仅是龙的文化蕴涵的变化,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形象改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龙文化的现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千年之首又恰逢中国龙年 ,此种幸遇三千年才有一回 ,举国上下莫不为此欢庆雀跃。龙 ,这传自上古的图腾 ,飞越数千年 ,在新世纪将以何种价值与现代文化接轨 ,本文拟作一探讨。一、中国龙的文化意蕴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追溯始祖和共祖的传说 ,在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久 ,覆盖面最广我们的祖先自有图腾崇拜以后 ,龙就成为最早的崇拜偶像。在商周的甲骨文、金文中有生动的象形字和见龙、祭龙的记录 ,在先秦的青铜礼器中还有栩栩如生的造型。《说文解字》说 :“龙 ,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 ,能细能巨 ,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之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长期以来把中国“龙”译为英文“dragon”。但由于中国“龙”文化和西方的“dragon”文化差异很大,导致了中西文化交往中不必要的误解。文章首先探讨了中国“龙”文化和西方“dragon”文化之间的差异,其次分析了目前翻译界对中国“龙”及西方“dragon”的翻译状况,最后从翻译过程、翻译的本质和任务及翻译中外域文化的可容性规范等角度指出了目前翻译的缺陷,并提出了合理的翻译方法,旨在为中国龙“正名”和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翻译探索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为农历壬辰年,生肖排列属龙,又称龙年。在我国深厚文化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  相似文献   

9.
舞龙运动源于上古的祈龙求雨,到汉代,成为一种大型的娱乐欢庆节目,唐宋时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节日欢庆习俗,并逐渐脱离了“祭祀求雨”的意味,而演变成民间一种重要的节日娱乐狂欢活动。舞龙运动是华夏民族龙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一运动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龙是一种文化符号,像烙印一样刻在华夏儿女的心中.同样,龙在叙事,在讲述中华文明自萌生至今的故事.这部故事书非尺牍所能容纳.自古三皇五帝至今,历史长卷厚重无比,龙文化叙事遍布钱币、服饰、书籍、玉器、瓷器、青铜器、壁画和各种行为艺术,如赛龙舟、舞龙灯等.文章删繁就简,龙文化的物质呈现载体聚焦于钱币.在历朝历代的钱币上最集中地表现龙文化的是晚清钱币.晚清钱币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过渡期,有实物货币向信用货币的飞跃.而且晚清金属机制币中铜元的比重居多,龙纹出现的密度和种类极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龙为原始人类想象塑造的神话传说,被赋予纯真的感情色彩,有"中国人褒龙,西方人贬龙"之说。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今西方新闻漫画利用龙的中西文化差异,肆意歪曲中国龙的形象。狗为原始人类的朋友,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这种朋友关系发生着感情色彩的变化,"中国人贬狗,西方人褒狗"之说缺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龙在中国为帝王象征。太平天国最初因宗教关系,曾斥龙为妖,但起义后便逐渐采纳以龙饰金玺、宫殿、朝冠和朝服,以示尊崇,晚期更普遍以龙为饰。龙从被贬斥到受尊崇的变化,是太平天国信仰对中国传统的回归及其王权演变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龙崇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以来 ,龙崇拜研究在龙崇拜的起源、龙形的演变、龙崇拜的文化涵义、龙崇拜的性质、龙崇拜与中国政治、少数民族崇龙习俗以及中外龙俗比较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龙崇拜研究从整体上来说至今仍然处于水平较低的阶段 ,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文化中,龙经过数千年连续不变的演变与发展,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由于中华龙演变和发展的复合性,以及Dragon这一英文译词的文化偏差,导致对中华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的质疑、争论。针对当今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严峻现状,如何进行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文化和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主张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传播文化自觉,坚持本土文化主体地位和多层次全方位引进吸收外来文化,构建起“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从而对传统文化得到不断改造、丰富和发展,产生适应现代化的新因素和新活力。  相似文献   

16.
"龙"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一共有22个义项,我们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发现,"龙"还有一种特别的用法,意为"禁忌".龙具有这一用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龙是神圣的,人们崇拜龙,从而产生禁忌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龙"的原型是蛇,人们对蛇的惧怕在龙身上延续着,因而产生禁忌心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古龙文化的考古研究,对龙与上古信仰的关系关注不够,尤其未能将龙文化与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巫术的角度考察,龙的起源本质即根植于中国农业文明的意义较为明确地发掘出来,对于认识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俗研究是深入理解龙文化的重要路径。在有关龙习俗的研究领域,呈现出多种理论方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如历史文献研究、民俗的区域研究、人类学的调查研究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文章从龙的创造入手,对龙的形象进行分类概括,并揭示其内在的文化心理的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