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教育,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一、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开展,卓有成效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良好的优势,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从农民的生产实际和切身利益出发,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布局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构建青岛市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可尝试以下途径:制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强化教育培训,加速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和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构建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下对农村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农村各项金融政策的实施可以全面提高农村的综合发展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金融政策,才能解决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还是一个农村相对落后的国家,必须要从金融政策优化出发,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2月15日发表的新华社评论认为,生产力落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弱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大扶持力度,拓宽服务领域,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北京市房山区瓜市村的实际情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方法、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总结了瓜市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成功举措和建设模式。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四个方面介绍了瓜市的建设概况,并从结构调整、领导班子、民主管理、工作方法、环境管理和新农村建设六个方面总结了建设经验,以供其它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借鉴,在最后就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出了"重视班子建设"、"加大政策倾斜"、"拓宽资金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社会事业"、"重视环境建设"、"发展农村计算机网络"等八条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仅为1.6%。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尤其缺乏。2010年7月19日在江苏昆山市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就提出,要着力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两个队伍建设,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00万。4月2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座谈会强调。各省(区、市)抓紧谋划本地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计划和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8.
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9.
7月29日至8月4日,51位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齐聚北戴河休假。这些农科专家在各自的领域钻研,在田间地头闯出新天地,带动了当地广大农民脱贫致富。8月5日,新华社播发综述《中央邀请农业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北戴河休假纪实》,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来确定的。《人民日报》配发评论《希望,就在千万“田秀才”身上》说,这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提升土地单位效益,则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特色高效农业是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8,(4):22-22
自2006年夏中央邀请农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到北戴河休假后,全国掀起了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的热潮。2007年11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要求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工作。2008年1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不足,总体上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2.
农业技术和新农村建设都是中央关注"三农"的重要切入点,农业技术推广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新农村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7月7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研究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对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日前正式发布,《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针、目标、战略、重点进行了总体部署,是农业部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孟新建 《决策探索》2009,(18):21-2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提升土地单位效益,则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特色高效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抓手和实现富民强镇的重要载体。只有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以农业产业布局特色化提升农村区域竞争力,以农业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作为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打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宣传语,这既是体现了农发行始终服务"三农",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也反映出农发行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客观要求.中央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调整农发行的职能定位,拓宽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银监会先后批准农发行开展粮棉油龙头企业贷款,以及农、林、牧、副、渔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和农业科技贷款等业务,为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农发行支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支持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档案事业作为农村文化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规的需要,是建设稳定、和谐农村的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需要。总之一句话,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不仅是当前农业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新形势下的农民培训。包括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养等等。“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作了明确部署,要求“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相似文献   

18.
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2006.2.11-2006.2.17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2月11日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开辟各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脱离了这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快农村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一种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农村生活.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看,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走上健康文明的发展之路,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本文拟结合武隆实际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