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产业融合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鉴于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于产业融合实践的飞速发展,本文从产业融合的涵义、分类、识别和动因等多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经济的到来,产业融合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在越来越多的产业中拓展。因此,对产业融合及产业融合过程中产业组织创新进行研究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重分析了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企业组织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得出产业融合是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产业变迁与产业发展重要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人们最早研究产业融合是从信息通讯领域的产业融合开始的,即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的融合现象。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活动,产业的边界开始模糊化,出现了大量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4.
宋红娟 《管理评论》2023,(1):97-107
产业融合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种途径,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旅游业中是否持续稳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抓取大量的旅游产业融合的非结构化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对新闻报道的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分析,并使用归一化点互信息指数(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 PMI)作为测量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指标,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融合现象,重点关注其趋势和模式。结果发现:第一,中国旅游产业融合整体上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第二,旅游产业与服务型产业呈现叠加的融合关系(线性),而旅游产业与非服务型产业呈现产业重组的融合关系(非线性);第三,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是异质的,其中旅游和体育、健康、生态、工业等产业呈现了演化融合趋势,而旅游和乡村、节庆和婚庆等产业呈现平稳融合趋势。这些发现表明,旅游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产业的融合模式模糊边界逐渐扩大。另外,本研究为预测中国产业融合的未来方向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相融合、与就业相衔接的根本途径,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学院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载体,是高校与地方政府、产业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组织,是协同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产业”有机融合的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中国经济出现下滑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我国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使制造企业充分应用文化创意元素开拓新的消费市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带动中国经济复苏,已经成为国内学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结合产业融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分别从价值链、产业集聚、共生理论和专业化分工这四个视角来探讨我国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路径,希望有助于丰富产业融合的研究范畴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融合SOM网络的产业融合演化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影响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权值,并根据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阶段,将SOM网络定量地模拟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这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即使处于较高水平,新产生的融合障碍影响因素过大,同样会使产业融合水平重新回到融合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8.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新疆提升农村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新疆充分认识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在全疆范围内选择了13个县市(不含兵团)成功申报为国家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市。本文总结了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针对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还需理顺、产业融合度较低、农业功能开发不足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争取国家对新疆产业融合发展的差别化政策、理顺产业融合机制、强化要素供给、拓展农村产业融合渠道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中国需要高效的产业组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占领全球产业链高端.模块化产业组织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动态融合,使创新自发地涌现,有利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产业组织模块化是一个产品契约和要素契约的动态融合过程,有初始融合成本,高效产业标准能降低融合成本.构建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产业组织模块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模块化会降低当期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会提高滞后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公共品性质的产业标准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公共品性质的产业标准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模块化程度对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比较显著;1G-3G移动通讯技术标准对相关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有较显著的影响;产业环境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其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绩效。本文分析了产业融合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实证分析了金融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绩效,指出产业融合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门,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汶川为例重点分析其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给出两者融合发展的建议,以促进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促进产业的着实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融合现象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发生。本文对产业融合的概念、类型进行了阐述,并从产业融合角度对信阳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信阳市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景初 《经营管理者》2014,(24):113-114
旅游产业融合是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对郑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分别从旅游与信息产业、旅游与房地产业、旅游与体育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郑州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万刚 《管理科学文摘》2011,(22):119-120
目前信息产业的三网融合已列入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工作中,作为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内容,而且计划中特别指出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宏观上已将三网融合列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实行三网融合,对于传统上的电信和有线电视产业来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在技术业务、企业和政府监管等多个层面的交叉与融合,并形成新的业务领域。在计算机及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情况下,对于电信和有线电视产业来说,数据服务的出现分别给它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产业融合的趋势,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的发展,各个产业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分析物流产业融合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并给出了对物流产业融合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旅游关系密切、关联度高、边界模糊。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促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有效途径。甘肃张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资源融合"是文化资源富集区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最佳路径。张掖市应在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理念,将文化资源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融入旅游业,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3—2018年国内37家旅游上市公司的业务融合数据,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法(HHI)对旅游产业融合度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旅游上市公司业务融合HHI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产业融合度呈现出由中低度融合向中度融合发展的趋势。景区类、旅行社类、餐饮类、旅游电商类旅游上市公司产业融合程度加深,酒店类、旅游电商类则融合波动较大。最后,从顶层设计、创新发展、融合主体等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骆婷婷 《办公室业务》2023,(22):155-157
档案管理是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它的现代化升级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紧密相关。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而档案管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记录者和保管者,在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做好文旅融合产业下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探讨了如何引入文旅融合大数据系统、延伸文旅融合与互联网新模式,升级文旅融合线上管理系统,以期促进档案管理便捷化、多样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3,(49):F0004-F0004
业集聚集群发展。融合发展,一方面是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三次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是促进一三产业融合,以美丽乡村旅游为载体,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文化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学院符合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发展趋势,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推进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有力举措。笔者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检测产业学院为例,分析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检验检测产业人才培养新路径,以期把现有政府监管部门、检验检测行业、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主体结合起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教价值、利益、治理、育人、文化、情感等多元素共同发展,从而培养更多能从事现代信息化额检验检测技术、高端智能精密仪器使用与维护以及实验室设计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