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彩云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2)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爱情诗数量多,内容丰富,有反映热恋的欢乐、失恋的痛苦、婚后的和谐,也有弃妇的泣诉等。 相似文献
2.
许玮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8-30
《诗经》中的爱情诗多运用了形成于《易经》的取象思维,且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维方式。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由附理到言情;取象由取形到取声;有的象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等。《诗经》爱情诗中的思维方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晓玲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5-17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人类情感世界最纯真感情的表露,诗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有的纯真热情,有的彷徨疑惧,有的温柔贤淑,有的悲婉凄凉,有的泼辣果断。《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充分表现出多维立体的美感,既有外在的自然美也有内在的纯朴美、性情美。 相似文献
4.
罗文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3-87
《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心态。二者有很多共同点,如多来源于民间歌谣,作者都来自社会各阶层,都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但是二者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反映内容的宽广程度、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受影响的时代背景以及句式诸方面都有很多差异。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婚恋诗的源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世勤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6-38,47
《诗经》中的爱情诗内容丰富,单恋诗歌也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诗经》对于单恋中男女的情感状态描绘得细腻传神。相似的单恋情态中,对于人物细微的心理状态的不同也有入木三分的刻画,从而使每一篇作品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质。 相似文献
6.
李金坤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1)
《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方面地展示了它的艺术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异彩纷呈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虚实相生的运思美”、“细腻委婉的含蓄美”和“灵活多样的修辞美”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玉玲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83-86
《诗经》开中国文学之滥觞,是具有历时性与共时性两种特质的完美统一,它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还拥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而其中的《国风》尤其如此。《国风》中的爱情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古拙质朴,犹如天籁,最能体现《诗经》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与历史价值。其中的爱情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甜蜜型、相思型、波折型、弃妇型。研究它,很容易从中透视出古代先民的某些社会习俗、婚姻制度及爱情观。 相似文献
8.
刘惠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S6)
实行德治是周人革命的重要举措和思想上的重大创获,周代政治与德治思想息息相关.《诗经》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用人的德治思想。通过研究《诗经》中的德治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周人治国观念的转变和周代社会政治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李贝贝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2)
爱情诗是《诗经》中最精彩、最动人的部分。这类诗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婚姻不幸的弃妇诗。综观这些诗,其中都氤氲着忧伤之情。本文拟从"忧"字入手,挖掘《诗经》婚姻爱情诗中"忧"的成因,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量描述了对"上天"、对"祖先"和对"自然"崇拜的社会现象,生动反映了古人具有的敬畏意识,是中国古代社会朴素的宗教哲学观和政治伦理思想、自然观念的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11.
闫晓妮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151-15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其中,写弃妇的几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先秦时期一些妇女不幸被弃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宗周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弃妇们贤良勤勉、诚挚忠贞,一朝被弃而又无勇气决裂。她们性格各异,但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两千多年前的女性世界的艺术长廊 ,对女性的赞美是《诗经》的一个鲜明特点。《诗经》中的女性具有形象美、品德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13.
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献《诗经》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中国古代文明的经典。在《诗经》中,直接反映出玉文化信息的诗篇有37首,它向后人传递出了当时玉文化的一些信息——祭祀用器,比喻象征,美好装饰,赏赐馈赠。《诗经》时代崇玉尚玉的原因主要是文化传承、古代礼制的需求以及玉的品质的积极影响。玉器,最... 相似文献
14.
杜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64-70
少年儿童的形象在<诗经>中的分布比较散乱,但也同样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了当时孩子们生活中的苦难和快乐,反映了他们对母爱和亲情的渴望,有些相关诗篇还具有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从孔子对<诗经>的删定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传统儒家视野中的儿童观念和儿童文学观念的渊源和初步萌芽. 相似文献
15.
左川凤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104-106
姚际恒在一片复古声中独树一帜,以文学的眼光来涵泳、赏析诗篇。从姚氏评析诗的章法结构、遣词造句之妙,注重诗的意境,感受诗趣等方面,来探讨他对《诗经》文学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徐艳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105-107
<诗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经典之一,包括"风"、"雅"、"颂"三类音乐形式,其中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曲,是<诗经>中艺术性最高的部分.<诗经>中记载了29种乐器,是周代社会的常用乐器群,"国风"中提及了琴、瑟、、簧、鼓、缶、钟、鸾等8种.本文从乐器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体现在"国风"中的周代社会的音乐面貌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诗经》意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伯涵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2):27-33
<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原始兴象、比德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三种意象既代表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的历时发展,也构成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方面的共时结构.<诗经>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比喻型和象征型三大类.这三类意象鼎足而立,各自具有艺术表现的功能和特色,又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地建构出一篇篇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18.
罗军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03-107
"忧"是<诗经>时代人们的普遍心理状态.士大夫为国为民而忧,体现出走出宗教神权阴影之后人类对自身行为处事的"忧患意识".普通百姓为个体、生命、家园、爱情等忧愁,无不体现出人们在一个动荡的社会中,对脱离兽性的人性的思考,及对人类社会价值观念的思考.所有这些都是魏晋时代个体的人对人类整体的自觉.<诗经>中展现的人的感性自觉最终汇成先秦诸子对人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9.
武新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1-102
《诗经》的创作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朵奇葩,优美的语言,精湛的修辞手法几千年来都是后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诗经》最具魅力的地方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爱情诗》是美国诗人塞克斯顿的第四部诗集,也是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诗人笔下的爱情极端激烈,或撞击自我灵魂使之浴血重生,或撕心裂肺使其坠入深渊;诗行中空间意象丰富流露、俯拾皆是.本文结合文本解析“盒子”“小屋”“身体”等意象,从诗人及读者两个心理层面探讨意象的空间感如何帮助诗人建构和书写爱情观,以及帮助读者拓展想象空间,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