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事变为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西安事变爆发的众多推动性因素中,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的统一战线工作功不可没。在西安事变爆发后,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又尽力维护东北军内部的团结,维护西安事变的成果。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在西安事变中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积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张学良的态度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第一因素.张学良不仅组织发动了西安事变,而且首先提出了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并采取有力措施促成其实现;张学良被囚禁后,又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对西安事变善后循政治方式解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中共的抗日主张和统战工作是必要条件。因为中共的抗日主张为西安事变的爆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因;中共倡导和推动的西北大联合的局面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前提;中共地下党员的成功活动是西安事变爆发的重要推动力;中共的各种努力在内战大爆发之际化作不可抗拒的时代最强音,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张亚斌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事件。长期以来,对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史学界通常认为,张学良放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随即结束,余下的问题只是西安事变的善后处理问题。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西安事变的历史档案资料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量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梳理,客观真实地论述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过程中的作用:纵观西安事变从发生到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复杂的因素,但是其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张学良联共抗日的主张是西安事变发起的思想基础,他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使得西安事变得以按预期目标进展,他的抗日救国的政治目的和无私的牺牲精神促使西安事变得以最后和平解决。张学良在西安事变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相似文献   

6.
外国新闻记者对西安事变真相的宣传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记者海伦.斯诺通过采访张学良,提前两个多月向世界预报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美国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是惟一目睹西安事变全过程的外国人,并全力协助西安“三位一体”进行国际宣传。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根据他在西安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公正地介绍西安事变的真实过程。他们在西安事变前后对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支持及其对这一历史事件真相的宣传报道,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端纳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事变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一件重大事件,是“时局转换的枢纽”。为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端纳,一个外国人,以他特殊的身份,三进三出西安,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时期国际舆论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震撼和关注,也引发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同时,无论是事变之前还是事变之后,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也在极力地争取国际舆论.由于不明真相及自身的国家利益,西安事变时期各国舆论反应总体上是不利于西北地区的,与有关方面的事先期待有很大的反差.但是,欧美新闻舆论、苏联新闻舆论都倾向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际新闻舆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影响了中国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处理西安事变的立场、方法和决心.国际新闻舆论对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起到了中国任何政治力量都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对西安事变的国际新闻舆论进行客观和深入的研究,能加深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的西安事变。迄今已整整半个世纪。多年来,海峡两岸的史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撰文探索西安事变的始末,论述这一事件的意义,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仅就西安事变时的一个重要配角、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西安事变的关联做一初步探讨,以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10.
由于张学良、中国共产党、以及苏联之间的特殊关系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是希望取得苏联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事与愿违 ,苏联却极力否定事变 ,而且对西安事变作出了有违事实的不公正的评价。苏联的这种态度对西安事变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但在促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上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善后解决李莉王德桡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危局。作为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始终是左右事态发展的核心人物。本文拟对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善后解决进行一番探讨。一、决策释蒋众所周知,张学良发动事变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兵...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杨虎城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导者;中国共产党并非是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的调停者;蒋介石也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时局转换的关键,它促成了国民党改变政策,停止内战,容纳各党各派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以宋庆龄、冯玉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捐弃前嫌,积极要求和平解决。他们联络各方,稳定了局面。同时,国民党民主派还反对主战派武力讨伐西安,支持宋美龄等飞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事件,这一偶然事变反映了当时中国走向国内合作,全民族抗日的历史必然。分析西安事变反映出来的历史必然性,探讨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可以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透过潘汉年在西安事变前后的活动,介绍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蕴酿和形成时期两党关系变化中一些重要历史事实,揭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联合抗日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杨虎城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著名爱国将领 ,1936年 12月 12日 ,他们激于民族义愤 ,毅然扣押了蒋介石 ,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然而由于他们在历史上与蒋介石的关系不同 ,与共产党的关系不同 ,加之在西安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因而西安事变之后 ,蒋介石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报复 ,从而导致了他们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前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它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周恩来曾指出,西安事变的发动,虽然主要是由于张杨两将军爱国抗日的决心,同时,也是由于在不断高涨的人民群众爱国抗日运动的有力推动下发动的。过去学术界多从中国共产党或张学良、杨虎城个人的角度着眼于西安事变的研究,本文则拟就西安事变的群众基础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发生后一时之间震惊海内外,英美法苏等国为了保护各自在华利益,防止日本在华势力独大,均表示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企图灭亡中国的日本瞄准中国政局动荡的时机,刚柔并济、恩威并用、自相矛盾、无所不用其及,企图煽动内战.然而见挑拨无望之后便原形毕露,开始实施其不可告人的全面侵华阴谋.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报刊《救国时报》在第一时间电告海内外揭露日本的真实用意,极力赞同西安事变采取和平解决,这对稳定国内政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救亡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问题上,前苏联学者一直认为,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在共产国际及苏联指导下制定的。他们的主要根据是:“1936年12月16日以前,中共采取了罢免蒋介石的方针,12月16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建议不要反对蒋介石,而要利用出现的局面促进蒋介石停止内战。”钢恩来在西安对事变的处理意见“正是转述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态度”①前苏联学者的这些观点实在是一个严重的误解,与事实相停。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问题,中共在得到共产国际执委电报之前就已经制定了。12月13日,当中共得知张、杨发动西安事…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史为据,比较分析,着重考察了影响西安事变的各种因素,揭示了西安事变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利益,以期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认为张学良、杨虎城逼蒋联共抗日,完全是出于民族利益之举,放蒋亦是顺乎潮流之行动,送蒋返宁也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张、杨最后之悲惨命运,是小我之失,民族之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