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会寺系千山“五大禅林”之一。位于千山中部五老峰南山坡上,因居千山五寺之中,且昔年五寺之僧多集会于此,故名“中会寺”。中会寺历史悠久,据寺内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碑记记载,中会寺“历汉唐宋元,中经水火,不知几变”。清嘉庆四年(1799年)重修碑记记载,“襄平南千山上自唐敕建古刹有五,中会寺居中”。可见,中会寺于唐代已经建成,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几经水火,多次易址,后于明万历八年在现址进行了重建。至今在寺北山和西山等处有古庙遗址多处。现寺殿宇大多为明代建筑,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在《游辽东千山顶记》中曾记述:“中  相似文献   

2.
1956年我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3期,发表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对《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以下简称《金碑》)作了初步整理。二十年后,即1976年夏,为了辅导同学参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即武州山石窟),根据《校注》的某些推论,结合北魏当时的历史情况,编写了《云冈石窟分期》的参考材料。粉碎“四人帮”后,略作修饰以《云冈石窟分期试论》(以下简称《试论》)为题,发表于《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1980年2月,日本长广敏雄先生写了一篇《驳宿白氏的云冈石窟分期论》(《宿  相似文献   

3.
千山龙泉寺     
千山在钢都鞍山东南,原名千朵莲花山,因山峰层层耸立而得名,后来简称千山。龙泉寺是千山五大寺院之一。位于千山北沟祖越寺以西,从“悟公塔院”西坡直上.经条石台阶行半里即达龙泉寺。据寺内现存之明隆庆五年新建后堂碑记记载,龙泉寺始建于唐,后经明清等历代重修和扩建,始有今日之规模。寺内有大雄宝殿、法王殿、韦驮殿、毗卢殿、龙王庙、藏经阁等十五幢建筑。正殿(大雄宝殿)居其中,配殿列于两旁,韦驮殿居龙泉演梵之上,阶下左有云厨,右有客殿,法王殿与弥勒殿相对,钟楼与鼓楼相迎,  相似文献   

4.
海城三学寺     
海城是关丽的辽东半岛上一座历史悠远、经济富庶的小城。自古以来不仅是商贾云集的贸易盛地,佛教在此更是广泛流传,颇为兴盛,城西南所存的三学寺便是当时人们崇尚佛教、广结善缘的见证。三学是指佛教教义中的戒学、定学、慧学。寺以此命名。三学寺相传建于唐代。据寺内明宣德十年(1435)的碑文《重修三学寺记》所载:“辽东之海城旧有三学寺,传自唐乾元初……今以僧得胜所言,系千山而来,重建是夺在洪武年间,迄今宣德用工多矣。”从上文可知,寺院重建于明洪武年间,明初到现在已经六百多年了,三学寺历尽沧桑,几度兴衰,现在寺内还…  相似文献   

5.
千山祖越寺     
在千山北沟卧虎山下狭长的幽谷林荫中,掩映着一座规模虽小却建筑古朴的寺院,这就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的祖越寺。祖越,传说为一在此建寺的和尚之名,寺建于苍松古柏之间,在此环顾周围起伏的山峦,四季不同的景色,加上青砖灰瓦,玉宇琼楼交相辉映,衬托出古刹之美。因此在“五大排林”中祖越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又以幽雅的环境、独特的景观而著称。前人游此寺曾赋诗赞道“祖越多奇境.天王亦幻哉”。祖越寺原来的规模较大,清康熙年间其部分庙宇被无量观所占,使其规模变小。现存的寺院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西院为寺的佛事活动区,东院…  相似文献   

6.
“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这副对联端立在六榕寺正门两侧,把这座广州著名的寺院同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公元1037年-1101年)联系起来。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拜相,  相似文献   

7.
北宋石篆山《严逊记》碑提供了很多历史信息,细致分析《严逊记》,可知宋佛会寺并不存在。严逊在分家以后对整个家族的资产并没有支配权,其养老粮除去生活之用和造像费用,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供养寺院和僧人。严逊的儿子们并不支持造像举动,石篆山土地不会捐给寺院,而是3个儿子均分。希昼只是严逊的亲戚或者是他比较推崇的僧人,是从外地请来参加石像落成典礼的,并不是“佛会寺”开山住持。明代的佛惠寺重修者,有意捏造了宋“佛会寺”的存在是为了寺院经营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拓跋元昊曾致书北宋,自称其国为“邦泥定”,事见《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传上》,而西夏自称“白上国”,亦有实物确证,例如;甘肃省武威县文化馆保藏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阴面汉文,首行标题作“白上护国寺凉州感应塔之碑文”;1975年9月宁夏博物馆在银川  相似文献   

9.
一、问:所谓的“石门十三品”指的是什么? 答:(郭荣章馆长回答,下同。)所谓“石门十三品”,通常是指《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二字、《晏袤释开通阁道碑》、《石门颂》、《杨淮表记》、《李君表》、《玉盆》、《魏王衮雪》、《石虎》、《李苞通阁道碑》、《晏袤释潘宗伯、韩仲元、李孝章通阁道碑》、《石门铭》及《石门铭小记》、《重修山河堰碑》。但也有将《岩然题名》和《宝庆  相似文献   

10.
青岛正名     
青岛,原是一海口渔村的名称。明朝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铤以即墨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难,请求开放海运,明政府应所请,将青岛开放为海上贸易港口。清朝时,同治二年青岛建立东海关的分关,已经“旅客商人,鳞集而至”(《重修天后宫碑》)。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清政府调登州镇总  相似文献   

11.
长庆元年长安会盟所在地的寺名 唐代长庆三年在拉萨所立的舅甥会盟碑东侧的藏文碑记第57行记载唐廷与吐蕃于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会盟的地址有“keng'sihi nub phyogs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镌刻有女真文字的三块古碑,即大金得胜陀颂碑、永宁寺碑和重修永宁寺碑进行考证,得出女真文古碑是一千年到五百年前黑龙江地区女真人所创造的历史文明见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沈阳实胜寺     
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一段十二号,有一座规模较大,历史较久的喇嘛寺院,这就是远近驰名的沈阳莲华净土实胜寺,俗称皇寺或黄寺.它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清入关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始建于一六三六年(清崇德元年),竣工于一六三八年(清崇德三年).一七二六年(清雍正四年)又进行过重修.  相似文献   

14.
对南宋以来四川的安丙遗迹,诸如广安的褒先寺、昭勋寺、白塔、文笔塔、安岳的“茗山纪功之碑”、略阳之安公生祠碑、褒城的安丙题名等,一一加以考述,以证明其来龙去脉和现存状况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辉县西30公里的太行山麓,有一座修竹茂密、碧泉淙淙的古刹,这就是不太著名的白云寺。据沙门庆玲撰的《大宋卫州共城县白鹿山白茅寺五百罗汉碑》)公元1008年)可知:这里原有一处废寺遗址,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有位师彻和尚游纵至此,重兴废寺  相似文献   

16.
金县大黑山     
大黑山亦名大赫山、大和尚山,在辽宁省金县城东十五里,海拔664米,是金县第一高峰,山上有隋唐山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胜水寺,响水观、朝阳寺等名胜。胜水寺(观音阁)位于东北山腰。远在明代以前,这里就有寺庙,后来倾倒了。明洪武初年在古刹的废墟上又重建庙宇,而后从明清各代到民国年间皆重修过。其上庙建筑在半山腰的巨大岩洞之下,由飞殿,禅房等组成,另有钟楼、碑刻等附属文物。下院  相似文献   

17.
漳州三平寺,位于今平和县三平村,唐高僧广济大师建,历来香火鼎盛,蜚声海内外。寺中现存《漳州三平广济大师行录》碑(简称《行录》),记载广济大师生平事略及三平寺修建经过。但碑之真伪、向有争议,本文拟就此问题及碑文所载建寺年代,略作考证,以广此重要古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元代于佛教多有尊崇,京城梵刹林立,今北京广通寺,元代称法王寺,明清时期的文献和流传至今的碑文中多有记载.法王寺建于元朝初年,明代改称广通寺,明正统年间、嘉靖年间和清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多次重修.广通寺曾是文物璀璨、高僧辈出的名刹,如今只有少数遗物存世.  相似文献   

19.
千山香岩寺     
香岩寺位于千山南部,仙人台西下方香岩峡谷内,为千山五大洋林之一。寺分大雄殿、十方堂、客堂、禅堂、斋堂、共十幅建筑,34间,737平方米。此寺木雕装饰之精巧与秀丽的山峰景色陪衬,更呈现出民族的艺术美。前后殿皆单檐硬山式建筑,脊上有彩色浮雕装饰,斜脊有跑兽,檐下有五铺做补间、柱头、转角斗拱等,每间坊下有燕尾盘龙,犀牛等透雕。从木雕和装饰看,在千山诸庙宇中,此庙最为精致。  相似文献   

20.
高敏 《南都学坛》2001,21(2):14-17
《金石萃编》卷 30《敬史君碑》反映了东魏、北齐的僧官制度 ,它不仅证明了文献记载的僧官名称 :中央僧官沙门统、州级僧官“都统”、郡级僧官“郡维那”、县级僧官“县维那”、寺中僧官“寺主”和“法师”不误。而且碑文补文献记载之不足 :每州的“僧官”、“沙门都”的设置都不止一人 ,州级设有僧官“大律师” ,州郡也设有僧官“都维那” ,各寺均设有法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