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其中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两个最重要的目标,各国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和减少失业。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2.
张鹏 《统计与决策》2005,(12):72-74
本文采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引入虚拟变量建立截距斜率变动模型,对我国从1978~2003年这26年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探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化,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正在严重冲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使就业问题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业弹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就业弹性的逐年下降使劳动力的需求远远不能与经济保持同步扩张,劳动力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对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战略以及政策倾向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靖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7(3):67-72,79
在经济增长过程的各个阶段 ,深圳三大产业发出了不同的就业需求信号。预计到 2 0 1 5年深圳就业仍然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其中 ,第二产业就业增长速度将放慢 ,第三产业就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目前 ,深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总量过剩与结构性人才短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一般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能更多的吸纳劳动力就业.我国经济20余年持续高速增长,1978年-2003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47%,理论上我国不应该有失业问题.但我国的实证数据却显示经济增长与人口就业变动之间存在较强的非一致性,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就业压力和失业人数的不断增大.本文将从实证上对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假设前提下,通过构建体现广义技术进步的C-D生产函数,并用1994-2004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其进行检验。其次,运用实证分析后的结果对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综合影响进行了测算。最后,在对不同产业的边际就业弹性测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笔者给出了对于促进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文星 《统计研究》2013,30(1):61-67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深沪两市50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就业数据和企业动态劳动需求方程来重新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扩张(即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就业效应。因此,企业微观数据并不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或偏低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因而日益严峻.一方面,城市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急待转移,每年还有近千万新增适龄劳动人口需要就业,这使得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就业弹性显著下降,各产业对就业吸纳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论税收增长与区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舸 《统计与决策》2005,(9):110-111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在放慢,但宏观税负水平却是在不断的提高.这一现象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所谓粗放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新的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约了要素的比较优势,使得要素利用效率低下.所渭集约型经济增长,是指主要依靠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在原有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由于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所谓粗放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新的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约了要素的比较优势.使得要素利用效率低下。所谓集约型经济增长,是指主要依靠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在原有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由于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实现国民…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是处于就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联系,本文...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我市的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呈现就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改制及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等综合性因素所导致的就业矛盾,仍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到1997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已达57O万,失业率为3.回%,估计全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已达936%,超过了我国一些专家所认为的9%的失业警戒线。失业及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在构造就业经济效果二元模型的基础上,对就业的经济效果逐一加以分析。一、二元模型的构建一般来说,社会福利分为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两类。在经济研究中,“因为精神福利不能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主题”,通常被排除在外。所以我们所要研究的经济效果基本上等同于社会福利中可以用货币来…  相似文献   

15.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涵义1.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内涵型指眼光向内,主要依靠技术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3.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八大现实意义高投入、高消耗、低...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经济增长的韧性 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大幅下滑,2007年四季度只增长O.6%,全年增长2.5%,预计今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同时物价不断上涨,2007年cPI达到4.1%,核心通胀率也超过2%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17.
焦艳玲 《上海统计》1999,(11):17-20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只有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才是持久的经济增长.它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如何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持久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然而,迄今我国对经济增长质量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计评价体系,无法对其实质进行科学评价和准确度量,尽快建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辞海》中我们查到“质量”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物理学上的概念(与本研究无关,在此不予讨论);二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应该说,经济活动作为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整体活动,其质量问题,属于工作质量范畴,因此,我们可以把经济增长质量的概念归纳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同一国或一个地区在实现质量产品和服务总量增长的活动的优劣程度。从对经济增长质量定义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个具有综合理论社会经济范畴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一、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中…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GDP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趋势,1978~1997年间,GDP平均每年递增9.9%,其中有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10%。然而,GDP的高速增长并不十分稳定,经历了多次较大幅度的波动,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G...  相似文献   

20.
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扩大就业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首要任务。作为经济不发达的宁夏来说,这种问题和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夏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虽然各级党委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中心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劳动就业增长未能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问题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问题。如何从宏观经济角度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带动就业有效地增长,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