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制度主要是采用盯住美元.危机以来,汇率制度仍然没有改变."害怕浮动"和"原罪论"对这种倾向作出了代表性的解释,但东亚现行的汇率制度确实暴露出许多问题.东亚进行汇率协调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减少汇率的大幅波动和降低制度成本.为了建立信息透明、相互信任和互助的汇率协调机制,东亚国家和地区应该在现有的"清迈协议"的基础上增加双边互换规模;加快建立和扩充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提高东亚经济抵抗危机的能力.同时,大力发展亚洲证券市场,提高东亚货币在国际信贷、投资中的地位.使得东亚经济体最优的汇率选择机制从当前盯住美元转向真正的盯住一篮子的汇率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累积效应的混沌模型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主导力量.一个又一个金融创新的出现.不断地改变着金融市场均衡的状况,使金融系统产生波动,这种波动是复杂的、不规则的.因此,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不规则的周期运动即混沌,混沌是一种貌似无序而实为有序的运动过程.金融创新累积效应的混沌模型扭转了传统的外累环境随机性的旧观念而揭示出它内在的非线性特征.如何控制金融的混沌状态,监管十分重要.在不同的刨新动力、创新努力程度和外部经济环境下,金融监管当局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程度时于金融创新累积效应作用的结果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元汇率的走势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日元在经历连续三年的贬值后开始步入升值周期。日本经济的欠佳表现、美国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是造成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尽管日本央行积极干预汇市 ,但美国为平衡经常账户赤字而对美元贬值的纵容以及恐怖袭击事件引发的恐慌性资本外逃 ,促使日元汇率超常升值。由于日本经济复苏缓慢、央行具有日元贬值偏好以及美国仍要维护强势美元政策的巨大利益等原因 ,未来的日元汇率走势将主要表现为“美元趋强、日元趋弱”。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日元的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4.
金融经济周期是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而形成的经济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其微观基础是金融加速器理论,它重点关注信用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探讨金融因素基于资产负债表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传导和扩散机制。金融经济周期比一般商业周期的发生频率低但持续时间更长,银行信用和房地产价格是识别金融经济周期的两个核心指标。金融经济周期在不同国家可能呈现出不同特征,往往和一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及其经济结构变化有关。为妥善应对金融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应该充分考虑金融加速器效应,建立将货币稳定、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三者统一起来的宏微观审慎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不断曝出金融欺诈丑闻,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面临信任危机.金融机构违反中立原则、从事有冲突的交易或提供虚假信息为自己牟利和损害投资者利益等等,是金融欺诈的主要形态.同时,政府设置金融"安全网"形成对金融机构的逆激励、"大而不倒"的道德风险以及由此形成的政府救助实施中的欺诈行为也备受关注.当前,美国金融欺诈频发,除了利用人们期望获得高收益的心理外,更无法忽视金融自由化兴起以后形成的金融工具复杂化的专业技术基础和金融监管弱化的制度环境以及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跨国监管困境等因素.对美国金融欺诈的研究,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审慎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改革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强化审计、法律等外部监督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  相似文献   

6.
乔榛 《学习与探索》2012,(4):77-80,2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并被国内外经济学界喻为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由此也引起人们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且形成了各种解释,包括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生产要素量的扩张和效率的改进、甚至政治因素等等,都被用来对中国经济高增长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似乎都是基于改革开放前后的一系列因素变化进行的.其实,中国经济高增长不仅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而且也与改革开放前的代际转移有关.因此,从代际转移的角度对中国经济高增长进行解释,就是想寻求一种对目前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伯南克毫不犹豫地决定加大货币供应量,敌对的人嘲笑他是"从天上发美元的直升机"。伯南克,学者,政客,更是代表美国商业社会的货币巨商。曾经的英国首相、财政大臣本杰明·迪斯雷利说过,"永不抱怨,永不解释。"作为这个世界上被公认最为沉默寡言、遮遮掩掩的群体——金融财政界人士的领头人,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金融化进程相互影响,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卓越贡献,金融因素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既有支持作用,也有制约作用."民营部门取得有限金融资源"和"非正规金融安排空前发展",民营经济除需要资金支持外,更迫切需要成熟、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在经济民营化背景下的民营经济金融化将加速改变金融经济与实质经济的对比格局,从而可能威胁基本经济结构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所以必须慎重对待民间资本全面渗透金融领域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5,(4):9-15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美国经济强劲复苏以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引发了卢布兑美元汇率的暴跌。卢布暴跌通过经常项目变动机制、资本项目变动机制等传导机制,引起俄罗斯经济出现进出口贸易大幅减少、通货膨胀以及资本外逃等问题;通过贸易溢出效应、产业联动效应以及金融溢出效应等国际传导机制,引起中亚、欧洲新兴经济体等出现货币竞相贬值,对外贸易受到冲击、经济增速下滑;此外,给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经济合作以及"丝路经济带"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中国应该抓住中俄新的战略机遇期,利用中俄制造业的互补性,积极推进双方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有效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上台后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造成了重大打击。历史上,美国的气候政策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特朗普的上台更是扭转了奥巴马政府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政策,从废止清洁能源计划、退出《巴黎协定》和回归传统能源政策三个方面导致美国气候政策的全面倒退,再一次反映出美国气候政策的"周期性"和"易变性"。我们有必要对特朗普政府退出决定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进行系统性解读。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三个不同层面和发展趋势综合考量特朗普政府气候决策调整的动因。同时从国内气候治理、《巴黎协定》走向和全球气候格局等几个方面来理顺其政策影响的延展逻辑。本文提出在现有的美国政策环境下,中方可以加强同美在传统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能源市场和全球天然气市场、绿色金融、气候融资等方面的合作,维护中美气候合作,积极寻求全球气候制度性权力,维护和提升中国在气候领域的利益和诉求。  相似文献   

11.
《国外社会科学》2005,(4):109-111
2005年美刊<国际社会主义评论>1/2月号(总第39期)刊登了题为"美元危机的方方面面"的采访文章.被采访者是该刊副主编乔尔·盖尔,他对当前美元危机的原因、现状及其影响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当前的美元危机是美国金融单边主义的表现,是一种"向邻居行乞"的政策,只会使美国的实力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伟 《浙江学刊》2004,116(1):155-159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通过动员储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的事实表明金融并不总能促进经济增长.如果金融系统不稳定,金融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还会造成经济危机.三代金融危机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造成金融不稳定的因素.本文认为三代金融危机理论虽然刻画了金融危机的一些特点,但都不能充分地解释危机发生的原因.本文进一步指出,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危机理论是内在联系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释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它们忽视了经济增长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中心形成的区位、集聚与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中心形成过程是经济金融长期发展的过程,受到包括地理区位、金融集聚和制度创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使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理区位因素在金融中心形成中仍然具有实际意义,不过它只是金融中心形成的一个外生变量.依托一国(区域)强大的实体经济发展,基于强劲的金融资本需求,才能形成相应规模的金融集聚,这是经济运行中自身所蕴含的经济机理,也是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从而金融集聚因素就是决定金融中心能否形成的最为关键的内生变量.制度因素在现代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金融中心形成的区位、集聚与制度视角研究,为准确认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更好地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盟各国认识到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弊端以及开展货币合作的重要性.经济大国日本也因日美元汇率的急剧变动给其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转变了原本消极的态度,正在积极支持和推动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亚洲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亚元"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东 《日本研究》2000,(2):39-44
从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经常收支的赤字不断扩大,美元的不安定性成了国际金融界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本位制的国际通货体系开始动摇,出现了以美元、马克、日元为中心的三极通货体制的趋势。巴黎合意(1985年G5、1987年G7)之后,美国宏观经济上的不景气及美元的不安定性等不良因素的出现,使得其他先进国家对除美元以外的他国货币依然处于附属地位这一现状,表示大为不满。  其中德国马克在欧洲货币统一的进程中,事实上已经担当起欧洲区域内的基准通货的作用。相比之下日元的地位与日本的经济规模要低得多,其原因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到80年代摩擦重心转向汇率问题,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但日元升值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果。日美贸易摩擦中汇率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日美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发了两国间的国家利益冲突。美国企图利用美元特有的地位,影响和操纵他国汇率,以维护自身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人们期待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D.奈斯比特和P.阿伯登新近出版了《2000年大趋势》一书。本文摘自该书第一章——90年代的全球经济热。90年代的经济热将不是由某一种因素,而是由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由从未出现过的向建立统一的世界经济,即“全球经济”的迅速转变所引起。可以说,不存在单独的美国经济。美国驻日公司的资产数额达到810亿美元。这是哪个国家的经济呢?是日本的?还是美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独的欧洲经济、苏联集团经济和第三世界经济也将不复存在。当然,也有一些悲观的预言家,他们从罗马俱乐部成立并作出第一项预测《增长的极限》(1972年)时起,一直在预言世界的末日。但是,能源枯竭、经济萧条的预测并未应验。当前,国际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并已超过政治联系而占据更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8.
以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江苏省上市公司日收盘价为研究对象,利用DCC—MV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上市公司权益风险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上市公司权益风险间总体而言呈动态负相关关系,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对这种相关性产生了显著的改变,相比而言,食品、纺织和运输类上市公司的这种相关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通过汇率、利率等手段诱导美元贬值、压迫日元升值,不仅减少了美国的外债负担,也大大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使之陷入长期的经济低迷。而同期的美国经济却实现了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胀的少有的经济状况。近些年美国逐渐将矛头指向中国。继布什政府之后,新一届奥巴马政府也发出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信号。我们应充分吸取日本金融战败的教训,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坚持以我为主、逐步增加汇率弹性的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与市场化,要切实加大对金融系统的风险监控,防止"金融战败"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20.
肇始于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引发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破产迅速向整个金融领域扩散,并很快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球范围。是什么因素引发了当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拥有世界最大和最强健的金融市场的美国出现危机?本文首先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结构方面分析了此次"次贷危机"发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如何升级为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并结合众多观点,全面分析了此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总结危机发生的教训,对于仍处于成长与转型之中的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无疑会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