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BOT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山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OT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山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缓解财政资金不足的矛盾,也有利于政府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有利于BOT方式在我国的推广。从民间资本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近年来山西省的民营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全面的增长,完全有能力进入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另一方面山西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大幅上升,已超过了全省GDP值,通过合理的投资机制把这部分民间资本引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全可以成为BOT项目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2.
BOT投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BOT这一投资方式的法律特征作出分析,指出BOT投资中的核心合同———特许权协议是一种行政合同,基于这一协议之上的其他合同都是平等主体间的合同。指出了BOT项目合同的性质和应采取的公司组织形式。通过对目前我国BOT投资的法律障碍的分析,指出尽快通过BOT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BOT方式是一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实行的引资方式,对发展中国家尤有必要.我国自1995年引进以来,已逐渐成为引进外资用以发展我国能源、电力、交通基础产业的资金高速公路.有关方面的BOT项目研究表明,在法徘框架内的可行性问题比工业经济方面更为重要.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BOT投资方式的法律性质的认识,探讨在中国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BOT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不足,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BOT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和投资方式,应当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而目前我国调整BOT的法律制度很不健全。不利于吸引和鼓励外资投入BOT项目。为了营造更好的投资法律环境,我国BOT立法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BOT项目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公共项目中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从公私合营模式已有实践情况看,“软预算约束”现象屡有发生,政府追加投资、给予政策优惠或是发放补贴等方式进行补救导致政府投资失控,大大降低了公共资金投资效率并影响政府绩效.通过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的有机融合,对公共项目BOT模式下出现的软预算约束现象的形成机制及软化边界进行研究.本研究不仅能提供BOT模式下的预算失控问题的有效解决思路,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为公共项目其他融资模式下的政府投资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BOT方式引入国际资本或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的资金,开发作为贵州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资源,对我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转变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观,树立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新理念,将BOT方式开发旅游资源的思路纳入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规划之中,尽快形成可操作方案,寻求国家发展政策支持,既为我省经济发展争取先机,也为我国建立BOT项目管理机制的完整体系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BOT投资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新型的投融资方式,这种投融资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需要,同时,为东道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提供了条件。但由于BOT项目中的风险较大,需要东道国政府提供相应的保证才能更好地吸引私人投资者投资于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目前立法对BOT方式中的政府保证问题规定急需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私人资本投入到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8.
BOT投资方式的转移效应、创新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德 《东岳论丛》2003,24(4):46-47
BOT作为国际股权资本的投资形式 ,既具有资本、技术和管理的转移效应 ,也具有对比和扩大就业的社会效应。随着BOT项目的增加 ,其正面效应正逐步扩大。BOT投资方式的创新与拓展是其生命力所在 ,特别是在BOT的投资主体、投资主体的内涵、投资主体的对象诸方面都具有创新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BOT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投资方式,对于东道国政府和投资者都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项目投资金额巨大,运营周期长,因此面临着诸多风险,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保证对于BOT项目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我国,政府为投资者提供保证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例如政府保证的法律效力具有不确定性、政府保证的内容不完善等等。本文从政府对BOT项目经营性风险和非经营性风险的承担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政府对各种具体项目风险承担的范围和程度,并对我国的BOT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刘宪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184-185
本文对顺应了当前世界潮流并贴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资本运作方式———逆向BOT投资方式的要点作了初步介绍;分析了逆向BOT投资方式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同时论及逆向投资方式的若干难点所在、广泛运用的前景以及逆向投资方式的部分变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项目融资中的重要模式之一———BOT融资方式 ,提出了在当前我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并对其进行利弊分析 ,风险分析及管理等。最后对BOT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西部大开发中 ,贵州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可以采取BOT项目方式融资 ,同时应将“资本置换”做大做好 ,建立资源交换市场 ,以资源换资金  相似文献   

13.
论BOT方式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BOT方式是一种系统工程,其运行涉及两类合同,一是BOT合同,二是BOT合同的辅助合同;从法律性质上分析,前者属于涉外行政合同,后者属于经济合同。BOT方式涉及多方当事人,政府和项目发起人之间的关系属于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政府与项目公司之间的关系属于行政管理关系,项目公司与承建公司、原材料供应公司、贷款机构、经营管理公司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合同关系。我国目前的BOT立法存在着法律阶位过低、条款相互矛盾和对BOT含义理解不适当等缺点,为尽速改善我国BOT投融资环境,制订高阶位的BOT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BOT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实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政府缺乏雄厚的资金投入国内旅游项目开发,若将项目交给投资者,又担心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破坏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等。本文通过探讨BOT方式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运用,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冬晓  张健华 《理论界》2007,(10):100-101
BOT投资方式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投资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领域。对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可以增加建设资金,转移项目风险,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从而促进和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因此,这种投资方式引起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重视。通过对BOT的核心法律关系进行说明,提出了完善、改进我INBOT法律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BOT、TOT融资模式之比较评析--以经济分析法学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素民 《阴山学刊》2005,18(1):69-73
BOT融资模式和TOT融资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融资方式,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项目建设。二者虽有相同之处,但TOT模式在建设环节、政府风险、前期成本、产品定价和融资时间方面均比BOT模式更符合效益(效率)原则,更能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满足理性主体最大需求。因此,TOT模式相比于BOT模式更为切实有效。在适用BOT、TOT模式融资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更为有效合理地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伟红 《兰州学刊》2004,(2):117-118,170
BOT方式的相关法律问题争议颇多 ,笔者认为 ,BOT合同为国内契约 ,其性质为涉外行政合同 ;有关BOT的政府保证与我国民法和担保法上所称的保证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BOT方式是解决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基础建设过程中资金困难的一种较好措施。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需要大规模的对基础建设投资 ,资金缺口很大。BOT方式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但目前存在诸多障碍不利于BOT方式在我国大规模的运作 ,笔者在分析了各种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不利后果后 ,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BOT是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种国际融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BOT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我国政府在BOT风险负担中存在着缺少立法保障、市场风险分担标准范围不明确、政府履约风险过高、国家绝对豁免权过重等问题。建议从完善BOT法律法规、明确BOT融资项目中政府风险分担的标准和范围、形成政府对自身特权的约束、谨慎使用国家豁免权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BOT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关于BOT的专门立法 ,使得BOT方式在我国的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其中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我国BOT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