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G.Shackle和J.Cohen的NP理论中的困难,证明了知识存贮有穷性原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证明了NP逻辑解释的主要定理;运用相关变量方法重新考察Cohen系统,对NP经验解释的概念作了严格表述,并提出经验解释的若干新定理;阐述了NP三种解释的观点并对NP理论作了完整的描述;为克服上述困难提供可能方案;本文还指出NP理论不完备之处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了虚拟仪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了提高仪器的性能价格比,采用了多路并行分时存贮原理来提高存贮速度,使之用低速存贮器件实现了高速存贮的目的。同时,减小了仪器尺寸,提高了电路可靠性。仪器的后处理充分利用了PC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使之具有十分良好的定时分析、状态分析、触发跟踪和各种显示能力,并支持友好的用户界面。文中所讨论的虚拟逻辑分析仪原理和设计方法对各种虚拟的设计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归纳理论一直饱受争议.在其存世的著作中他并没有详尽而系统地描述归纳法.虽说亚里士多德的归纳逻辑并不像其三段论逻辑那样完善,但是他对归纳逻辑的早期探索也有一些深邃的思想,为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能量.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归纳是我们获得普遍前提知识的唯一途径.其次,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归纳不只是推理,同时也可以是科学认识论.古希腊时代还没有近代的实验科学,没有建立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体系,只能借助归纳,或是从足够多的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命题,或是证明三段论推理自明前提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的归纳逻辑作为一种科学认识论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归纳问题是归纳逻辑中的根基性问题,其内涵通常被分析为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三个方面。面对归纳疑难,休谟通过排除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提出了心理主义解决路径。对该路径应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客观评价。归纳问题依然存在,对它的深入研究推动着归纳逻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哲学视角探究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有助于重新肃清量子力学中存在争议的基本问题。关于量子力学是否完备的问题,自1935年至今仍处于被热烈讨论的氛围中,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爱因斯坦直到晚年仍不赞同玻尔等学者对他关于量子力学完备性论证的驳斥,因为在他看来,解决这个问题得依靠逻辑。逻辑是关于推论的科学,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爱因斯坦的完备性论证是基于其认识论的本质而构建起来的推论。基于此,本文从完备性的内涵出发,从分析哲学视角考察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完备性的推理,揭示了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具有两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即波函数Ψ和物理实在的对应关系的内在完备性、物理体系和物理实在的可描述性关系的外在完备性,并据此重新从分析哲学视角阐明量子力学完备性的相关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归纳逻辑主要包括帕斯卡型归纳概率逻辑和非帕斯卡型归纳逻辑。基于枚举归纳法的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在于 :它在不断增加确证事例的基础上 ,说明下一个事例出现的概率有多大。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在于 :证据支持不仅有形式的方面 ,而且有内容方面 (信息量方面 ) ,因此 ,非帕斯卡概率逻辑中所谈概率是相关信息度。这种概率更恰当地反映了知识增长的整个局面 ,具有重大的知识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7.
Taylor(2002)提出,语义组合原则不能有效解决语义识解问题,提出语言的组合是"部分组合",与"严格组合"相对立。本文通过分析发现,Taylor对组合原则的分类不具有科学意义,他对组合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论证过程中也存在逻辑错位。因此,其依据例证"the football under the table"所得出的结论对组合原则不构成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组合原则及语言的分析性予以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8.
是否存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直存在争议,人工智能(AI)发展早期通过基于规则的和大规模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自动科学发现存在局限,包括需要先验知识或者只能发现特定领域的经验规律.通过近期两个案例分析介绍基于机器学习的研究可以不需要先验知识就能发现科学概念甚至是简单的理论,但仍然存在训练数据的来源、观察和实验的选择、科学理论的构建以及因果建模等问题,需要结合科学哲学和哲学史做跨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发现是由未知到新知的过程,应包括两大类:经验事实的发现和理论发现。发现与证明是不可区分的,发现与发明是互相渗透、互为前提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的存在是可能的,但它决不能等同于机械的、一成不变的算法,并不能说明发现的过程是形式逻辑的;这一过程只拥有从描述的意义而言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Taylor(2002)提出,语义组合原则不能有效解决语义识解问题,提出语言的组合是“部分组合”,与“严格组合”相对立。本文通过分析发现,Taylor对组合原则的分类不具有科学意义,他对组合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论证过程中也存在逻辑错位。因此,其依据例证“the football under the table”所得出的结论对组合原则不构成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组合原则及语言的分析性予以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1.
逻辑实证主义作为标准的科学哲学曾辉煌一时,但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观有严重的缺陷,它把科学束缚在僵死的框架中;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观是动态的,它把科学从僵死的框架中解救出来.在逻辑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转变中柯瓦雷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柯瓦雷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观的批判以及他的科学史方法、科学哲学思想,在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派别形成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促使了逻辑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肉食品专营店和餐饮店对冷冻肉的解冻需求,设计研制了一台新型高压静电解冻柜。该解冻柜采用了高压静电解冻技术。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的控制系统,可自动调控解冻柜温湿度和电场强度。根据设计性能参数,计算了解冻过程所需加热、制冷负荷和加湿蒸汽量。经解冻实验表明,该解冻柜能缩短解冻时间,降低汁液流失率,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且解冻后肉样外观新鲜,肉色泽鲜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墨子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军事工程师。《墨经》是“世界最古名学之书”。其在中国和世界逻辑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墨家对于“辩”的涵义、“辩”的作用、“辩”的方法、“辩”的准则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均为墨家之逻辑学研究的起点,对我们的逻辑思维也很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对“道”做了哲学性的解说,它不仅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给“道”赋予了本体论意义,同时也把“道”看作是万物运动变化所依据的循环原则的起点和终点。它从循环整体论出发,把哲学思考集中在如何使循环原则、整体原则获得逻辑的圆满性上。它的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论新因明的宗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改造新因明过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逻辑学的划分规则,对新因明(商羯罗主)的宗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划分;把世间相违和自语相违一起并入现、比量相违,删减了自教相违和相符极成,把新因明的九个宗过简化成五个。  相似文献   

16.
Windows 2000 Server的实验需要专门的网络实验室,从而需要很大的设备投入。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可以利用虚拟机软件构造虚拟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VMwar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虚拟机软件,本文介绍VMware环境下Windows2000 Server的多个典型实验的实现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种适合家庭使用的小型螺蛳切尾机,采用具有榫卯结构的定料板固定螺蛳,通过螺蛳的固定、切尾、废物的收集等三道工序,利用旋切原理切去螺蛳的尾部。该螺蛳加工机结构简单,体积小,经济实惠,适合家庭使用,可单件和多件加工。  相似文献   

18.
对物联网的概念,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分类、检测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理技能实现远程、预警式故障诊断的传感器类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可大大减小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变频器实现切割机的自动控制,着重分析和说明了系统控制方案、实现的功能和软、硬件结构的设计。实际运行表明,本系统功能强、性能好、可靠性高,对于工业企业实现相关机床的改造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精度设计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改中的准确定位。指出互换性与精度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互换性是不同于精度设计的另一种要求。对于典型的机械产品或零件的设计与制造 ,应首先进行合理的精度设计 ,再根据具体条件确定是否需要按照标准化的原则满足互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