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生养育大七个子女,落个老来无人赡养的李天福老汉,最近高兴得逢人就讲:“我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全靠法院帮了大忙!” 李天福是潞城县崇道乡羌城村人,现年74岁。他和老伴一生为多子多福勤劳俭朴,养育大四男、三女。最大的儿子已55岁,最小的女儿也31岁,均早日成家立业,各自分居生活,有了子  相似文献   

2.
年仅64岁的王老汉去世了,不少人叹息说:“唉,看老汉那身体,本来再活10年没问题,都怨他那个‘催命女’,也怨老汉糊涂,一切听女儿的……”  相似文献   

3.
75岁高龄的李老汉将炸油条挣来的血汗钱,交给亲生女儿代存。如今9年过去了,老汉欲讨回这笔钱时,女儿却给他讲了个“傻子借钱讨不回反而坐牢”的故事。老人无奈,只得将她告上法庭。 老汉名叫李长鑫,家住安徽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前进村,今年已是75岁高龄,他和74岁的老伴张从兰均无工作单位,1988年搬到大女儿李喜梅所在的马鞍山市定居,从此以炸油条为生。李长鑫告诉记者,1989年,他的家被偷过几次。因此,李喜梅建议父亲将卖油条的钱交给她存入银行。于是,李长鑫从1990年起,每月交给李喜梅1000~1500元左右,但女儿却从不给他看存折,老汉只好用“堆宝塔”的方法来记账。就这样,从1990年到1997  相似文献   

4.
本来平静的柳城县城,近日被一场奇特“屋檐下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家住柳城东泉镇高田村76岁的罗老汉,因对子女心怀怨恨,竟张贴大字报侮辱子女和女婿。结果万万没有想到,他刚吐了心头恶气,他的子女和女婿却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罗老汉与子女长期积怨,关系恶化。今年3月1日,罗老汉心生一计:为了“让群众知道子女对自己不孝”,以便让村民们对他们进行孝道教育,他亲自撰写一张大字报,将女婿梁某漫骂为“养牛能手”,将女儿和儿子污蔑为“母牛”和“公牛”。罗老汉的子女及女婿见到老父亲如此公开侮辱性的行为,三人立即起诉…  相似文献   

5.
笑话与幽默     
计算收成从前,一位老汉面见县官报告灾情。县官问:麦子收了几成?”老汉回答:三成。”“玉米收了几成?”“两成。”“棉花收了几成?”“两成。”县官大怒,说:“有七成的年景,你还说是灾年,想欺上吗?”老汉听完县官的指责,换了口气说:“我活了160岁,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灾荒年呢  相似文献   

6.
潘从武  刘娜 《社区》2005,(14):43-45
在一些生活类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诸多征婚广告充斥着版面。“秀外慧中”、“诚实稳重”“、英俊潇洒”“、有车宽房”“、资产上百万”等诱人的描述,令应征者怦然心动。然而,在这些广告背后,往往是问题婚介机构设置的“玫瑰陷阱”。老汉交了一万五还是“王老五”“婚介所到底有没有真的?”56岁的王生明老汉一脸无奈。为了找个老伴,他先后上过5家黑婚介的“贼船”,短短一年时间里,1.5万元积蓄被骗了个精光。王老汉1986年离婚,十几年来一直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王老汉渐渐萌生了要找个老伴的念头。2004年1月,王老汉在某报上看…  相似文献   

7.
蟒古斯     
从前,有一个勤劳贤良的老奶奶。她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叫塔瑛索,二女儿叫吉然索,三女儿叫达兰索,四女儿叫娜瑛索。一家五口过着辛酸的日子。老奶奶为了四个年幼的女儿,豁出一把老骨头,拼死拼活地劳动着,淌干了汗水,累断了筋骨,受尽了人间的苦难,总算把四个女儿拉扯成人了。  相似文献   

8.
“老李头,你不是搬到女儿家住小别墅了吗?咋又回来了卿”“在这里跟老哥老姐们聊聊天、拉拉话多开心呀,相互间又能有个照应,小别墅虽宽敞,但环境不熟,整天关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多不自在,咱是吵着要回来住的,女儿也拿咱没办法。”这是7月14日上午,发生在安徽省天长市天长街道园林社区同心北苑安置区48号楼王水根老汉家门口的一番对话。  相似文献   

9.
王悦 《可乐》2010,(5):52-53
与狼为友 大女儿上学去了,农场里只剩下三岁的小女儿贝基一个人,她非常渴望有个伙伴。我们答应过她,过几天买只小狗做她的宠物。 这天,我正在洗盘子,门“砰”的一声开了,贝基满脸兴奋地冲进来。  相似文献   

10.
苏更生 《可乐》2010,(9):38-39
翻墙看电影 聂其璧出生于1900年。此前,父母已育有七儿三女,她是第十一个孩子,后有一幼弟。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女儿,父亲聂缉桑是当时的上海道台。  相似文献   

11.
《改良女儿经》为了广泛推销孔孟的黑货,不惜笔墨编造种种谎言,极力美化“孝悌”之道。“缇萦朝上书,愿婢赎女身”这则典故就是一例。它说的是东汉文帝时,临淄有个叫淳于意的人,他因犯了罪被解到京都长安处刑。他的小女儿缇萦知道后,非常难过,在“孝道”的感召下,跟父亲到了长安,并向皇帝上书,甘愿当官家的奴婢,替父亲赎罪。皇帝又为她的“孝道”感动,大发善心,下令废除淳于意的肉刑。看,在《改良女儿经》作者的笔  相似文献   

12.
“三孩”政策出台后,全社会生育“三孩”的愿望并不强烈。不生“三孩”的背后,不仅是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的理性度量,更是精神压力的理性选择。将子女数量结构分为子女数量、儿子数量、女儿数量、有儿无女条件下儿子数量和有女无儿条件下女儿数量、子女双全条件下儿子数量与女儿数量等不同分类,研究子女数量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证明,子女数量的增加显著负向影响农村中老年人的精神健康,而这种影响不是在父母步入中老年后造成的结果,而是精神压力长期积累的结果。提出加强政策关注、优化公共服务、营造文化氛围和做好转移支付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兴武  李侠 《金陵瞭望》2007,(20):23-24
前不久,笔者到地处秦淮河源头的南京市溧水县人民法院采访.正碰上一位老人给法院送锦旗。一打听,方知这位姓袁的老汉是代表他行动不便的女儿专程从镇江句容赶来.感谢法官为他的女儿追回了治病的救命钱。  相似文献   

14.
美妞与怪兽     
一个富商有三个女儿,都很美丽。小女儿尤其出色,人们叫她美妞,两个姐姐很妒忌她。商人突然破产,只剩下一间乡村小房子。一天,商人收到一封信,说他的一船货物已顺利运到港口。大女儿和二女儿高兴得差点儿晕过去,要父亲给她们带回连衣裙、帽子等各种物品,而美妞什么要求也没提。  相似文献   

15.
方林 《百姓生活》2010,(6):12-13
六旬老汉郑同金在妻子病逝3年后,要与一名27岁的年轻女子结婚。女儿却认为这个女子另有所图,极力反对……  相似文献   

16.
2月23日上午9时半,章丘市明水镇花农高兆山,拨通了山东省莱州市西关村王仲连老汉开设的传授技术热线。对方的提问,王老汉逐个认真解释回答。据王老汉讲,象这样的咨询电话,他每天要接20多个。现如今,“种花技术有难题,快拨(0535)2231211”,已成了省内外众多花农的一句口头禅。  相似文献   

17.
婆婆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而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更何况是农村的婆婆和城里的媳妇。可在我们家婆媳从来没有争吵过,反倒是其乐融融。这是因为婆婆和我各有“三招”。婆婆虽是个农村老人,思想却一点儿也不封建,她的“第一招”就是“重男不轻女”。当年,我生下女儿,唯恐婆婆心里有想法,于是吃不香、睡不实。谁知我是庸人自扰。在乡下的婆婆一听说我生了个女儿,赶紧把平时很少出门的公公也拉来,体体面面地为孙女过了个“满月”,我的“余悸”消除了,对婆婆也多了几分敬意。为了帮着带孩子,婆婆进城和我们小住了一段,使…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1605)讲这样一个故事.不列颠国玉李尔在他垂暮之年准备把国土和权力分给三个心爱的女儿.在分配他的国土之前,他要先看看哪个女儿“最有孝心,最贤德”,从而给她更多的恩惠.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都极尽巧言之能事,表白自己对父亲的爱,骗得李尔的欢心.三女儿狄利亚是个善良诚实的姑娘,她不愿去发那不实际的誓愿,决定“默默地爱着”自己的父亲.所以她拒绝表达自己的深挚的爱,激怒了李尔.他不听忠臣肯特伯爵的忠告,把浓密的森林,膏腴的平原,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社区共管模式在中国近20年实践表明,一方面社区共管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本土化是社区共管在自然资源保护中持续发挥作用的必然趋势。社区共管的本土化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社区共管的定义可以在融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本土化的表述;社区共管的内容可以整合地方性知识;社区共管的组织化建设需要加强农民合作;在开展项目过程中注重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0.
有三个母亲,第一个母亲的女儿去国外留学,刚拿到绿卡;第二个母亲的女儿在机关工作,刚刚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第三个母亲的女儿下岗了,正艰难创业。三个母亲常聚在一起聊天,每当谈论起自己的女儿时,前两个母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每一句话都在炫耀自己的女儿是多么有出息,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