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雍乾时期甘肃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的基本地域范围是在清代奠定的,但即使在清代,也曾有过多次衍变。明时,陕甘合为一省,设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管辖地方,前者管理府州厅县,后者管理卫所军队。由于河西地区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明王朝在这里设有十五个卫所,并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在河西设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专管河西卫所。清雍正时,一仍明旧。康熙三年(1664),清廷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陇西),领巩昌、临洮、平凉、庆阳四府。五年后又改巩昌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移驻兰  相似文献   

2.
杨婧雅 《江汉论坛》2023,(1):106-118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我国首次采用西方测绘方法,在全国范围实测后绘制的有地理坐标的地图,在我国地图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虑其数学要素和地理要素都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水平,对该图湖广地区进行分层数字化,可形成以该图完成年代为时间界面的、覆盖目前湖北湖南两省范围的基础历史地理信息和地名数据库,为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应用提供基础;可以考察清代一系列地图地理要素的流传过程,进而分析湖广地区的国家管控过程和地域发展历程,可望破解以往一些历史政区研究的学术难题。自清代中后期,湖广地区总图和湖北湖南省图基本都渊源于《皇舆全览图》,光绪年间湖北湖南两省新一轮地图测绘与舆图绘制也继承了《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技术及绘图方法,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吸收《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长处、参照李兆洛《皇朝一统舆地全图》基础上绘制的湖北本省舆图。《皇舆全览图》对湖广地区方志地图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先进测绘技术的运用基本上到清朝后期才体现到方志地图上。  相似文献   

3.
湖广分省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民 《江汉论坛》2003,(12):76-80
湖南、湖北二省由明代湖广布政使司一分为二而来,正式分立的时间为康熙三年(1664),但分省乃行政区划之重大举措,绝非一时所能促成。自明正德五年(1510)始,至正式分省的150余年间,明清朝廷先后采取过多次与湖广分省相关的制度上的举措,涉及行政、司法、教育(科举)、粮政、民族关系、军政等重要方面,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有以洞庭湖为界、将湖广一分为二的意义,实为湖广分省之先声。与这些举措相应的是湖广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各领域发生的发展、变化这一客观背景,这亦正是湖广分省的真正动因。与此相关,湖广及湖南、湖北之名的涵义,亦经历过不少变化。  相似文献   

4.
湖南建省考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设立行省,湖广省为其中之一,其地包括今湖南全部,湖北、广东、广西各一部。明代湖广省辖地有所变化,大致包括今湖南、湖北二省。清初仍设湖广省,后来湖广分省,湖南、湖北分置,湖南成为一独立省份。关于湖南建省时间,有康熙三年和康熙六年二说。但阅读有关史料,觉得二说,有可怀疑之处。今拟对有关史料进行考察,以期能弄清这个问题。(一)康熙三年湖南建省说是目前国内地理、历史、方志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5.
《全清词·顺康卷》曹贞吉词补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贞吉,字升阶、升六,又字迪清,号实庵,并因其书房名珂雪斋,后亦号珂雪。他于明崇祯七年(1634)正月二十二日出生于山东省安丘县莲池里,清康熙三年(1664)举进士第,授内阁中书舍人,历任徽州府同知、礼部仪制司郎中、湖广学政,康熙三十八年(1698)十一月初四日以疾卒于里。贞吉初以  相似文献   

6.
<正> 康熙二十年(1681年),刚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浙江布政使司(后又一度调任江西巡抚)李士桢,风尘仆仆地出任广东巡抚.李士桢,字毅可,原东莱都昌(今山东昌邑县)人,本姓姜,于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归旗辽左,继正白旗佐领李西泉,即始姓李.李士桢曾任盐运使、知府、太守、布政使司等职,以善于理财闻名当世,也深得康熙帝的赏识.从康熙二十至二十七年(1681~1688年),李士桢出任广东巡抚,除弊兴利,为清代广东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某些开创性的贡献.研究李士桢抚粤的政绩,有助于我们更具体地考察康熙平定三藩后采取的善后措施和清初广东的社会经济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恢复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正> 清代,在西宁有个很有作为的官吏,他便是人们常常提及的《西宁府新志》的作者杨应琚。 杨应琚,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清雍正七年(公元l?29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其祖父杨宗仁康熙五十三年曾任西宁道,后历任广东巡抚、湖广总督,其父杨文乾曾任河南布政使、广东巡抚。杨应琚早年官居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调  相似文献   

8.
魏春春  李欢 《船山学刊》2010,(2):105-108
对王孝鱼、袁愈宗《诗广传》成书年代之说,提出质疑。通过考察王船山生命行迹及其学术思想生发历程,以其明志归隐之时间、授徒传业之方法、著述立说之特点为依据,最终蠡测《诗广传》非创作于一时,其写作时间当持续于康熙三年(1664)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之间,长达十八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药地炮庄》现存四个本子,皆属同一底本。比对四者,可知此书始刻于康熙甲辰年(1664年),印行于康熙丙午年(1666年)、丁未年(1667年)之间。据《炮庄》诸序及相关文献,可证此书始著于方以智闭关南京高座寺时期(1653—1655年),续作于庐墓合山(1656—1658年),完稿于禅游江西时期(1659—1664年),前后持续十年之久,洵为方氏晚年思想之结晶。  相似文献   

10.
1683年(康熙22年),清朝政府统一台湾。清朝政府管理台湾后,在台湾先后设置郡县,其中尤以改台湾为行省,可谓大事。清廷于1885年(光绪11年)决定建台湾为行省,但台湾建省之议始于何时尚存疑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供一得之见,以就教于同志们。关于清代提出台湾建省之议(即朝臣提出台湾建省奏议)的时间,旧志皆称始于清代末季,近人著述也往往沿用此说。如《台湾人物志》载称:“先是,同治十三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台湾建省,廷议不从,至是左宗棠复言。”连横的《台湾通史》、李震明的《台湾史》等均主是说。连横说:“光绪十一年,秋七月初八日。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李震明说:“中法战争之际,法军封锁台湾,清廷感觉台湾建设之重要。内阁大学  相似文献   

11.
黄居石(1626-1690前后),是明末清初动乱的时代中一位具有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和同情人民疾苦的詩人。有关他的生平事迹的資料,留传下来的殊不多。据《新会县志》的記載: 黄居石,字圮仙,水南人。少穎异,遭鼎革,留意經世之学,于数学所造尤深。只有这寥寥数字,这就使我們对黄居石的生平,难得有全面的了解,因而对他的詩作也就理解不深。就是清道光十七年同县阮松龄在为他删訂《自知集》作序,也只說: 先生生前明天启六年丙寅(1626),至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年十九,妇周氏归。娶妻之年,正国朝定鼎之日也。康熙三年甲辰(1664),有“徙村”之令,逐侨寓肇庆。十二年癸丑(1673),往湖北宜城  相似文献   

12.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然其中所载山东布政使、按察使两司官员的族籍有漏误,根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及各地方史志等基本史料对其误漏处进行勘补,当有裨于相关地方史研究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清代前期的贵州各府人口,史籍记载较多。但比较系统的只有康熙《贵州通志》、乾隆《贵州通志》和《嘉庆重修一统志》,分别记载了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贵州各府人口数。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的《周易大象解》写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它体现了王船山三十年间研究《周易》的独到心得,也揭示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言简意赅,读之令人振奋。王船山撰写《大象解》时,已有五十八岁。雄心未老,壮志犹存。那时,清王朝统治全国有已三十二年,政权完全得到巩固,但平西王吴兰桂于康熙十二年冬发动了“三藩之乱”,又使社会发生震荡。吴三桂盘踞于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福建、广西、台湾等地反清势力纷纷响应。反清的浪潮汹涌一时。  相似文献   

15.
《辞海》(修订本)612页:大老一词,有两个义项,其中之一说:“元初湖广、江西农民起义军对其领袖的称呼。如至元十五年(1278年)江西有聂大老等起义。后来明清时广东农民起义首脑还有称大老以至十老的。”按,此说欠周,今补充如下: 1.农民起义军首领称大老者,见于南宋。有绍兴十三年(1143年)福建刘大老(见叶梦得《石林奏议》卷14《奏措置分捕过盗贼火数官兵各已回军状》)、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姜大老(见《宋会要辑稿·兵十三·捕贼下》)等。 2.元初农民起义军首领称大老者,不限于湖  相似文献   

16.
“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嘉庆年间流行于成都地区的这首《竹枝词》,是四川历史上多次移民状况的形象写照,而“湖广填四川”这一耳熟能详的谚语展现的则是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由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发生的大规模流向四川的移民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就对明末清初的人口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谭其骧、窦季良、胡昭曦等前辈对移民问题的研究已有较为厚重的成果,其中《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胡昭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成为第一部系统研究“湖广填四川”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7.
明代鄂西土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鄂西土家族地区,明代曾实行土司制度.明代鄂西土司制度,是在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后,录用元代归附土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据《明史·湖广土司列传》载:湖广土司地区"溪峒深阻,易于寇盗,元末滋甚.陈友谅据湖、湘间,啖以利,资其兵为用.诸苗亦为尽力,有乞兵旁寨为之驱使者,友谅以此益肆.及太祖歼友谅于鄱阳,进克武昌,湖南诸郡望风归附,元时所置宣慰、安抚、长官司之属,皆先后迎降."按:明代鄂西土司地区,是包括在此文中的"湖南"范围之内的.据《大明一统志》编目次序,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今鄂西)与  相似文献   

18.
博明(生于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原名贵名,字希哲、晰斋、西斋,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他的远祖“为元代后裔”.(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一)祖父邵穆布在康熙朝时总督两江.父不详.博明自幼刻苦好学,加上他天资聪慧,家庭影响,髫龄之年即通经史、识书画,尤习蒙、汉各族的语言文字.所以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说他:“少承家世旧闻,加以博学多识,精  相似文献   

19.
刘国钧先生《中国的印刷》(1979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本)16页说:“到了十八世纪(清代)时,除了某些带眉批的书籍外,分栏的书籍就看不见了。”按:版面正文的分栏书籍,宋元明有,清代也有,并不怎么少见。如我藏的咸丰元年(1851)福州鼓山刻本《牧牛图颂》,就是上图下文,那是翻刻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姑且不论。《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附录二;“《绣像汉宋奇书》六十卷,清兴贤堂刊小本,图像四十叶,上《水浒》,下《三图》”,“《合刻天花藏七才子书》:聚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商品经济是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而逐渐繁盛的。特别是清朝后期,北京等地商业日益繁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货币流通与之相适应。所以,当时的货币发行和流通,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范围。作为清皇朝首府的北京,理所当然地成为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一个中心;商品流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江苏、湖南、湖北等地)也必然逐渐成为货币发行和流通的重点地区。这实际上反映了客观经济规律在发挥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