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英文原声电影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也是英语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有效尝试,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分析英文原声电影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如何能将这种影响最大化以促进学生语言习得和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2.
国外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范围很广,从族群认同的角度看,主要涉及非主体语言发展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族群认同对第二语官习得的影响、族群认同与民族语言保持和转用等.在非主体语言的发展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方面,研究者们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民族语言认同理论,其中关于民族语言活力的后续研究尤为引入注目,为非主体语官的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第二语言的习得、民族语言保持和语言转用与族群认同也有密切关系,研究者们从文化认同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提出了与以往民族语言认同理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从阐释社会认同理论的各个主流观点出发,引导出语言选择在社会认同中的作用,并结合语言学领域中对双语者在异文化环境中的表现的研究,与本土的单语者作出比较,尤其是他们如何从语言使用方面来互相融合或互相区分以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社会认同目标.最后指出这一分析给二语习得带来的影响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由Schumann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适应模式理论从社会环境因素和学习者个人因素的视角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动力机制及学习者语言的洋泾浜现象作出了独到的解释,为学习者深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规律,创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着重阐述了文化适应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其适用的基础,指出文化适应模式理论同样可用于分析我国的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语言教学的作用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 Long提出了在交际中学习语言形式的理论模式.文章在理解这一模式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了它的理据性,并讨论了该理论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二律背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经过近40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建立起了自己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有两大学派格外令人瞩目:第二语言习得先天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环境论。它们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过程。先天论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探讨影响语言习得、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的各种先天因素;环境论则从语言习得的环境着手,研究促进和制约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各种环境变量。尽管它们的理论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但都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十分有益的贡献,其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 (L2 )词汇习得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 (SLA)研究的基础部分 ,本文评述国外学者在各个时期对第二语言 (L2 )词汇习得研究的状况及特点 ,从语义学 (Semantics)角度探讨第二语言 (L2 )词汇习得中词汇量与消化关系 ,语境 (context)在第二语言 (L2 )词汇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第一语言习得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影响,同时二者又有根本性的差异.二语习得研究给语言教学注入了许多新概念.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强调语言习得的自身规律性,探讨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学习动机在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是预测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与之相关的最主要因素有: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动机的强度以及特定社会文化因素作用下的动机。外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其学习动力的不断加强,帮助他们学好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从标记理论和认知理论角度探究了母语的可迁移性问题,语言迁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旨在帮助二语学习者深入理解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在二语学习中充分发挥母语的促进作用,减少母语的干扰,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习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是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由于中英语言研究的两张皮现象及特定区域内英语语言教学实践者对语言学这一学科的盲从,从而使得特定区域的第二语言教学捉襟见肘,也使该区域的教改因误导而举步维艰,收效甚微,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基点、交际能力为主导,力求多视角地探讨学习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先导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与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化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或无意识学习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是系统地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众多语言学家投入到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是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监察模型",这一模型由五项相互联系的假说组成: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察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模型的核心部分主要针对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可见,"输入假说"在监察模型中处于重要地位,也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强化输出是提高中国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介绍、分析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中语言输入、吸收、输出三者的概念和关系入手 ,阐述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和强化输出对提高中国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反映了学习者对外语规则习得的过程.文章简要阐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三种偏误理论,由此探讨偏误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并对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采取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流派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并对这些理论在外语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理论把第二语言习得看作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的习得,是一种心理和智力的过程,是对外界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存储、输出的过程.词汇习得是单词音形义的习得,认知论从认知主、客体两大方面来考察词汇习得机制.文中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分别从图式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词汇习得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要学好一门语言,仅靠语言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因为语言与文化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文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影响,进而阐述文化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就哲学渊源而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包括行为论、认知论和交互论等。文中简要分析这些主要的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局限之后,运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习得重新进行阐释,认为二语习得是学习者自身心智发展、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教育者及理论家的协助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借用博弈论对二语习得诸多因素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认为二语习得是在这些因素互相博弈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由此在社会文化理论和博弈逻辑思维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二语习得的互动博弈假说。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语言教学的作用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Long提出了在交际中学习语言形式的理论模式。文章在理解这一模式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了它的理据性,并讨论了该理论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