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分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经济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逻辑起点的“经济人”和“道德人”概念 ,是基于人性假设的理想类型 ;“道德人”和“经济人”理论上的疏离不仅带来了理论范式上的歧争 ,更严重的是 ,由此带来的制度安排也有悖于行为主体的真实选择 ;经济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应在原来假设的基础上各取所长 ,这样才能较真实地反映人类行为的多层面相 ,进而不断优化现实中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更新。计划经济体制中主流的道德观念——"道德人",被市场经济体制培育的主流意识——"经济人"所代替。这既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也是一次人性的解放,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解放是不全面的,它需要借助建立健全制度和完善"经济人"的社会行为,最终才能促使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人文意义在于追求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经济人”,无疑这与传统的追求道德取向的“道德人”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有人认为,“经济人”与“道德人”在行为宗旨方面有“利”与“义”的对立;在行为目的方面有“利己”与“利人”的对立,在行为依据方面有“遵法”与“重德”的对立;在行为约束方面有“他律”与“自律”的对立等。这些层面天然有对立的倾向。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立的层面上,会使市场经济体制的生存与运行因缺乏同一的价值规范的理性辩护而付出社会秩序动荡的高昂代价,会使市场主体因缺乏价值认同而处于“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4.
董志云  叶行军 《理论界》2007,1(2):169-170
从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来探析人之本质。从两个学科来看,其侧重点不同,前者为现实经济人,后者更多的是理想道德人。这两种对人之本质的认识,一个重现实模式,一个重理想模式;一个重反映必然,一个重反映自由;一个重事实判断,一个重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在建设中 ,有关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引起了经济学家与伦理学家的各舒己见。针对那种认为市场经济与道德在本性上是相互排斥的 ,因而得出研究经济伦理实属多余的观点 ,拟从市场经济与道德的相互依存关系给予必要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陈济海 《兰州学刊》2005,3(2):31-32,18
亚当·斯密及后人发展的经济人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在我国视政府公务人员为公共人的色彩较浓,但是政府人的经济人的本来属性这个基调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这样,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看清、理解现实和需要,才会更加有利于我国各项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道德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抽象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此法提炼而来的经济道德人概念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工具,既有其思想史的根源,也有其理论合法性、实践原型和批判锋芒,它对于推进经济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和经济伦理的现实建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与“道德人”异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人”与“道德人”异同辨唐能赋我国的人性论研究,日渐向深层次发展。“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人性假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层次作用,更是引起了学术理论界的深切关注。本文仅对“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异同作一辨析。两种“人性假设”说生活在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0.
11.
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而流域是流域人的生存之根。流域是流域人的世界,是流域人所从事的流域社会实践的基地所在。流域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的发展,延续整个流域人的生存。可长期以来灌输于人们头脑的经济主义,也称“第一经济主义”,使人们认为经济是决定一切的,在整个流域形成了“经济增长惟一的经济主义”。在流域人水关系中产生了割裂流域个别和整体、短期和长期利益关系的经济意识、脱离流域社会和自然的经济意识以及淡化互助意识的“诸侯割据”现象。为了走出流域经济主义,流域人必须坚持理性人与经济人的结合,建立生态经济观,发展水资源的循环经济;兼顾水资源利用中的效率与公平;加大产、科、研的联动,最终促进流域经济整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道德中心主义与政治进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中心主义在政治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用道德代替政治,使政治道德化;在看待道德与法律对于治理国家的意义上,夸大伦理道德的作用,贬斥法律特别是刑罚的意义。道德中心主义还主张“人治”。现代社会政治最基本的特征是高度民主和严格的法治。长期以来,道德中心主义始终是阻碍中国社会向这两个方面前进的主要绊脚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澄清人们对亚当.斯密的错解入手,探讨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人、理性人之科学界定。尔后,从等价交换原则和经济利他主义两方面论述了经济人、理性人与诚信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熊莉萍 《理论界》2008,(7):40-41
人性假设被视为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对人性假设的不同界定带来了经济学的两种基本范式——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个体行为和微观决策时更具说服力,后者在分析历史和探讨社会关系时显得更为深刻和透彻。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关系,寻求“经济人”与“社会人”的最大可能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 ,经济人概念是进行一切经济分析的基础。经济人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且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 ,这些特性对正式制度的设计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道德,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构成了其客观基础,这无疑是正确而深邃的。这对正确认识道德的终极根源、基本问题,对正确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功能,并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伦理学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性历史性地生成,并成为道德发展的主体直接动力。群体利己、个人利他作为"人的依赖"状态下人性的内核导致了"依附型"道德;"物的依赖"时期的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人性状态直接催生了现代性道德。现代性道德决不是一种完满的道德,人之个性自由发展的道德是其发展的方向。只有祛除深陷"经济人"与"道德人"范式而难以自拔的旧的人性窠臼,构建人性内在的良性张力,使主体真正发展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价值人",才能迎来人类道德理想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道德资源 ,其核心是强调为社会、为国家的整体主义思想。在人们行为的规范层面 ,具体表现为在突出道德作用的前提下的道德与法律的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在批判的继承原则基础上挖掘传统道德资源的潜力 ,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的视角考察,理论和现实中的"法律人"和"经济人"在具备共性的同时存在较大差异.比较分析这些差异,可以清楚地看出二者不同的职业特征."法律人"与"经济人"虽然职业特征不同,但在追求自身特性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共同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理论是自亚当·斯密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它强调在经济活动中主体的利己动机。自 2 0世纪 4 0年代以来 ,公共选择学派开始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分析社会的政治活动 ,这对于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制度经济学派的某些代表却将“经济人”理论的解释范围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 ,尤其是道德领域 ,这将导致从根本上颠覆道德的基础。所以 ,当我们以“经济人”理论来分析我国目前的道德问题时 ,应对这一危险保持适当的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