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项改革要获得成功,都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税利分流作为分配体制内的一项重大改革,牵涉到许多部门、单位以及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调整,能否顺利进行,与外部条件的优劣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制定税利分流方案时,不能不考虑矛盾很多、问题很大的外部条件的制约;在推行税利分流改革时,不能不考虑同时做好优化外部条件的工作。 1与税利分流紧密相关的外部因素,从国家一方来说,主要是指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 从企业一方来说,主要是指各种法外负担,如各种基金、债券以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乱收费、乱摊派等。此外,企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金融信贷、物价等部门的运转情况,都对税利分流改革的施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作扼要的分析。 1.财政支出因素。近年支出盘子越来越大。如1989年国家预算执行的财政赤字达95.35  相似文献   

2.
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于促进企业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搞活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完善,实践结果是企业利润增加,留利增加,而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不多甚至减少。据统计,1986年~1988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中,国家所得分别为:45%、36.4%、26.9%,所占比重是逐年下降的;企业归还贷款分别为:19%、21.5%、25.6%;企业留利分别为:36%、42.1%、47.5%,所占比重是逐年上升的。当然,企业留利还需上交能源交通基金、购买各种债券等,负担也不轻,但有一部分企业将来可以收回。国家财力减弱,企业留利增多,加上经济体制存在的各种弊端,必然削弱国家计划,强化地方、企业投资欲望,从  相似文献   

3.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理顺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上,我国经历了承包制(1973年)——利改税(1984年)——承包制(1987年)三个阶段。虽然它们在不同阶段都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它们都不是处理国家和企业关系的最有效的形式。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要求尽快推行税利分流。那么,承包制如何向税利分流过渡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体改研究会、福建省财政学会于3月18日至21日在厦门市联合召开了“税利分流”改革研讨会。会议中心议题是:对厦门市总结的税利分流改革试点经验进行研究,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探讨税利分流改革的理论依据、实践意义以及进一步扩大税利分流改革试点的时机、步骤和实践方案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彻底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的长远需要出发,我提出税利分流改革应该建立过渡方案和目标方案的设想。本篇着重研究税利分流目标方案的有关问题。一、问题的提出1)税利分流改革面临的问题很多。在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问题上,长时期来积累了大量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前,一直实行统收统支的分配体制,企业吃国家的“大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理论界不赞成税利分流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利税仅仅是上交的不同形式,形式是可以适应国情而随时变化的。‘税利分流’不能成为发展方向.”下面,就这一观点,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利税仅仅是上交的不同形式”吗? 回答是否定的。“利“与“税”绝不只是上交的不同形式,而是有着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利”与“税”的性质截然不同。“利”,即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它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是资本家在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其生产成本的余额。这个余额就是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在观念上不被看成是可  相似文献   

7.
从彻底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利益分配关系的长远需要出发,我提出税利分流改革应该建立过渡方案和目标方案的设想。本篇着重研究税利分流过渡方案的有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税利分流改革不是权宜之计。税利分流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是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在经过几十年的失误、挫折之后,作出的带有方向性的选择。它涉及到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的许多方面。根据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这一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需实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创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需要的税利分流理论,积累适应不同情况的税利分流实践经验,真正实现税利分流所要达到的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国家财  相似文献   

8.
承包制是作为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而推行的。原来设想通过承包促进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造就一个经营主体,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解决长期以来企业活力不足和国家财政困难,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承包制本身的不够完善和企业内外部因素,国家规定的“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方针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前,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了经济理论界、各级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承包制怎么完善?朝什么方向完善,则各有各的见解,看法远未统一。我以为,完善企业承包制,不能固守现有的框框不变,而应通过对承包制弊端的否定和合理成分的保留,为税利分流改革的出台铺平道路。承包制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关于分析承包制优越性的文章已大量见诸报端,我这里不再赘述,对于承包制的弊端也不展开分析。我认为,当前企业承包制的一个最大失误是税利  相似文献   

10.
11.
税利分流不仅是税制改革本身的问题,而且涉及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它直接关系到宏观管理格局的调整、国家与企业关系的理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税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吴兆华在《四川经济报》撰文指出,税利分流的理论意义是:1.税利分流是理顺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有效形式。2.税利分流弥补了利改税的缺陷,是对利改税的发展。3.税利分流保留了承包制的优势,是对承包制的完善。税利分流在实践中面临的难题主要有:1.所得税率仍然偏高,不利于税利分流的普遍试行。2.税前还贷立即改为税后还贷缺乏可行性。3.税后还贷引  相似文献   

14.
经济界对税利分流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赞成,有些人反对。反对税利分流的人认为,税利分流是利改税的变种,是对企业承包的否定,是对统收统支旧体制的全面恢复。为了澄清问题是非,我们需要从历史进程和改革深层认识税利分流对深化经济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重庆和我省益阳市税利分流的试点情况来看,税利分流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方向。一、税利分流是承包制的完善和发展。税利分流,是国家凭借政权和产权的双重职能,以所得税和税后承包的形式分配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的利润,同时取消调节税,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其具体内容是:降低所得税,取消调节税,税后还贷,税利分开,税后承包。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依据国家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深化与发展,国家正在推行税利分流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现就二者之间关系谈几点浅见。一、实行税利分流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目的一致、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国营企业的深化改革来说,税利分流这一改革方式。在目前算是各种改革方案的一个最佳选择。但是,税利分流的实施,需要各个方面的改革与之配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就是一个其权益不受侵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和在整  相似文献   

17.
中西形而上学“同源分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古代没有形而上学和有着与西方根本不同的形而上学这两种对立的倾向,本文说明,中西形而上学都起源于某种动态的宇宙观,两者有着共同的思考对象和思想特征。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关注不同的问题,中西分别形成了“道德形而上学”与“自然形而上学”的传统。文章最后根据现代达尔文主义和进化心理学,对中西形而上学的同源和分流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五七年以前,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建立和加强了法院和检察机关,初步形成了法治的社会风尚。但是,五七年以后出现了一种依靠“人治”,不靠法制,以政策代替法律的倾向,阻碍了法制的健全,这就给林彪、“四人帮”破坏法制建设以可乘之机。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今天,我们重新走上健全法制的道路,但是,需要解决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健全我国法制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之后的十余年间,我国财税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取向的一系列重大转变,都是以改革国家与企业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没有各方面关系的恰当协调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就什么事情都搞不好。职工“转岗分流”是我国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是牵动党心民心的重要问题。做好“转岗分流”工作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做好“转岗分流”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真情疏导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是人类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