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之称,众人之所求也,古往今来,可称之为君子者,数矣。小人者,非今之小人哉,平庸人是也。一代圣贤——孔子,毕其一生以阐发君子之道,授人以君子之行。此文即以《论语》为基,借夫子之言,分以条目,列之为"言行之别"、"朋党之分"、"利义之辨"、"小大知之辨",以阐发孔子之所谓君子小人之别。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出现最多、谈论最多的就是君子,孔子一直关注着君子人格的问题,君子人格是他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中,小人与君子相对,孔子处处推崇君子人格,其君子人格观在今天对我们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仍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功、有价值的人生离不开健康完善、积极向上的人格,《论语》中所提倡的君子人格给人们树立了良好人格的典范,本文论述了"君子"在《论语》中的重要性,《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君子人格与君子之道、君子人格与"仁"、"礼"等。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君子人格就应该是大学生追求的理想人格,通过努力塑造君子人格来使自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将来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其外译对于构建"中国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形象学视角对比研究《论语》许渊冲译本、辜鸿铭译本、理雅各译本与亚瑟·威利译本中对重要概念"君子"的英译,对不同译本所构建的"君子"形象特点进行描述,发现各译本"君子"形象有所差异,并从社会文化和译者个人因素角度分析差异成因,进一步说明翻译对于形象塑造的作用,为中国形象的塑造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君子"是《论语》中最为突出的形象,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体现。君子的德行一直是中华民族道德灵魂的指示灯,历经百代不衰,千年不朽。在《论语》中,对君子的表述基本可以分为直述与对比两种形式,从而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活生生的君子形象。自古及今,君子都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君子的品德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时俱进,作为人们的道德导师,永远的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多次谈到为政为官之道,孔子作为传道者,他对"达官"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要求。"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孔子对"达"的标准的阐释,不仅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和政治憧憬,更是从质直好义、察言观色、虑以下人三个方面对现今官员的行事作风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18世纪,俄罗斯上层社会受到西欧中国学热潮的影响,对中华文明"一见倾心",对孔子、老子的学说更是仰慕不已。《论语》共20篇,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负载词"仁""义""礼""信"等,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这些文化负载词也就成了整部《论语》翻译的点睛之笔。选择古今中外翻译家的经典译文,从耳熟能详、集中表达孔子思想的语句入手,对比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论语》,从仁对于人的意义出发,重新探求仁的内涵,发掘出仁的两种特质,一是由"仁者,人也"发现"仁是人的生理之基";一是由"成己,仁者"发现"仁是人的成长之态"。而这两种特质完整融合后的结果,即生理之基成长之后的结果,则是仁人和君子。仁人和君子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经过自己的发现和实践,都会成就自己的仁人或君子之态。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本文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角下《论语》君子观思想的当代价值。在论述中,首先探讨了《论语》君子观思想的当代价值,最后,探讨了传承和弘扬《论语》的君子观思想与当代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朱兴艳 《职业》2011,(23):69-70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始终主张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提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并把培养人格完善的君子作为教育目标,这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具体工作专业技能的同时,要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使之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孔子在他一生的德育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德育方法,对于今天的中职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长青 《现代交际》2011,(3):103-103
"仁"这一思想范畴是孔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核心之一。在孔子之前,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所限,"仁"学思想还比较零散,尚未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孔子对"仁"的思想加以省察与反思,把"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构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考察《论语》中相关语条,可对孔子的"仁"学思想作一浅要探析。  相似文献   

12.
程鹏翔 《职业》2013,(19):68-68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经连连称赞说:"贤哉,回也!贤哉,回也",逢人便夸颜回好学、有德行,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那么,孔子和颜回之间,会不会也有误会和嫌隙呢?从一个故事可以看出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11,(5):44-44
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是孔子倡导的人生修养要诀: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贪。意思是,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血气也在不断变化,年少心性未定,血气方刚;到了一定年龄,养其志气,已不为血气所动。道德也随之越发完美。  相似文献   

14.
郭葭 《现代交际》2002,(6):27-28
君子者,志向高洁、品行俱佳;谦谦者,言行谦逊、温和有礼。《论语》里孔子问他的四个学生有什么志向,最让他老人家满意的只有曾皙的答案。曾皙同学说了什么呢,不过是在春天里和几个好友洗洗澡、乘乘凉,再唱着歌回来。曾皙用他的答案注解了古代士大夫版的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如今所说的政治学,但在政治方面的思想却是十分丰富的。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仁爱的价值观体系,而德政思想是仁爱价值观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德政思想也反映了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与政治理想。在《为政篇》的第一章,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以孔子的视角来看,"为政以德"不仅是孔子在政治方面的实现途径,还是孔子在政治方面追求的最终的效果。德政文化对于我们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有很多的思想家、作家,而孔子是受到评论最多的,也是受到西方思想家和作家所研究最多的。在孔子的著作里,《论语》是最能体现和集中孔子思想的。这样,《论语》就成为了国内外翻译与诠释最多的典籍之一。对于《论语》的各种英语译本就达到了二十种以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资料基本上是海外译本和国内译本的比较。本文是对三个译本在翻译上的具体的差异的比较,并探讨对于译本所产生的误译和误读。  相似文献   

17.
快乐不仅为口腹与欲求的满足,更是人类的基本情感走向,它是借助外部世界的一切,经由自己的所行所思,通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精神寻求和生命体验。《论语》中孔子的"乐"涉及很多方面,翻阅《论语》,通过探寻孔子的音乐之乐、饮食之乐、生活之乐、教学之乐来了解先人对"乐"的理解与追求,希望能启发当下人们对乐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①。子张日:“子夏云何?”对日:“于夏日‘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口:“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敌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加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①予夏、手张都是孔子的学生。〔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问怎样交朋友。子张问近:“子夏说了些什么?”回答道:“子夏说过,值得交的,就交他;不值得交的,就拒绝他。”子张不以为然,说:“这同我听到的交往原则不同。君子尊敬贤人,也接纳普通人;称赞好人,也同情无能的。我是大贤人嘛,对什么…  相似文献   

19.
"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孔子在儒家伦理学说中指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慧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其中的"信"就是诚信.<论语·颜渊>中说: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周易>中也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成栋 《现代妇女》2014,(1):208-208
孔子的思想核心虽于学界一直有争论,但仁学思想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从"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三方面阐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