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到家乡,过上正常的生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街头救助制度正是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实现相关权利的专门性制度。但是,由于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我国的街头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解晖 《现代妇女》2010,(6):118-121
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尽管家庭暴力受害人并不仅限于妇女,男性和儿童在有些情况下也会成为受害人,但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最为普遍、最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家庭暴力具有的与其它暴力伤害行为所不同的特点,探讨了家庭暴力认定难、制裁难、受害者起诉难、取证难、寻求救助难等问题,以及对家庭暴力展开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由于年老、疾病、失业等问题,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生活上的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有时单靠自己的努力、家庭的帮助,是解决不了的。为防备这些困难,就需要建立社会性的救助制度。自19世纪后期开始,世界各国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建立由国民事先负担费用,当生活发生困难时得到救助的制度,这就是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景龙 《老年人》2005,(8):44-44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转发民政部、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积极社会福利的背景下,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采用以低保金为重心的救助方式,违背了社会救助的目的。因此,通过就业救助带动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就业,以保障其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就业救助尚存在制度措施不完善、忽视救助对象的差异性、落实难度大、水平低等问题。对此,提出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具体措施、提高精准性和实用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咨询热线     
《老年人》2005,(8)
国务院转发《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转发民政部、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内容包括:(一)认真选择试点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不少于1/5的县(市、区)进行试点,重点探索城市医疗救助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同时,从试点地区中选择2~3个县(市、区)作为示范点,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山东省临邑县在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积极探索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新路子,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策配套,运作规范,城乡联动的社会救助体系,并先后被列为全国农村医疗救助示范县、全省农村救济制度设点县、全省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县、全省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示范单位和全省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大连市救助管理站主要负责为流入本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救助、管理、教育、护送和安置服务等工作,年均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4300余人。2007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大连市救助管理站以引入专业理念、培养专业人才、开展专业救助服务为主线,以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重点,以搭建城市专业救助服务平台为目标,构建起了救助管理社会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的北欧国家,在申请其他与收入丧失和社会境遇相关的援助而没有获准时,就有了接受社会救助的可能。在所有的北欧国家,社会救助都是经过家庭经济调查的,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将救助作为其最后的方式。救助是针对个人的,而救助的获准要根据满足生活开支的需要。社会救助大多以现金救助的形式支付,但它也可以用实物支付。怎样才能获准得到救助?社会救助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在北欧国家之间其规定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埃及的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制度形成、过度扩张、路径锁定、路径突围四个历史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宏观制度背景塑造了救助制度的发展结构,关键节点创造了变迁机会结构,行动者的策略推动了埃及救助的制度变迁.此外,影响埃及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的特殊因素在于,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建立的"社会契约"始终是自纳赛尔至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历届政府遵循的执政原则,在"社会契约"的影响下,埃及救助制度的民粹主义特征不断自我强化,将其锁定在既定发展轨道.随着塞西政府推行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救助制度的消极路径循环演变为阻碍改革的逆向张力,伴随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都成为影响埃及未来政治社会改革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聂丹 《现代妇女》2014,(4):212-213
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救助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当前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着不足之处。社会救助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已是必要选择。本文主要是从当前社会救助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准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的角色定位,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的可行性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更好的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终于在世纪之交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上为社会保险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社会救助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 )等一系列法规文件 ,构筑了一个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骨架的中国城镇社…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十多年来,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制度体系。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事业与城市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97年开始,我国部分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低保“悬崖效应”的制度内成因与制度外贡献。研究表明:第一,低保“悬崖效应”显著存在,其规模约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5%—52%。第二,“悬崖效应”的制度内成因不容忽视,在常规低保金和“分类施保”措施的加持下,低保补助对“悬崖效应”的贡献约为57%—80%。第三,专项救助和公共服务对低保家庭的帮扶多为费用减免、价格优惠和费用代缴等“隐性福利”,其对“悬崖效应”的贡献约为20%—43%。据此,本文建议构建机会均等化、力度梯度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变“悬崖”为“阶梯”,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15.
职场性骚扰侵犯了受害人的人格权和工作环境权,虽然我国现存立法存在反职场性骚扰的规定,但实际上仍存在职场性骚扰认定难、受害人难得赔偿以及男性受害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平等保障等问题。本文认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出发,探索现存立法的缺陷,完善现存立法,才能使法律真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贫困一直是世界各国首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需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这一战略转换背景,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关系入手,围绕相对贫困内涵的争论,聚焦我国相对贫困的表现形式,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建立相对贫困治理体系的建议。在机制上,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建立相对贫困人口发展的基础性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促进"的贫困治理的整体性机制;建立干预代际贫困传递的阻断性机制。在具体措施上,围绕低收入家庭,要建立生活负担减免制度;健全以生产帮扶和就业帮扶为主的专项援助制度;按需救助,对低收入户开展"救助会诊";建立相对贫困家庭陪伴式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7.
谢新立  李亚忻 《现代妇女》2014,(11):332-333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各地区步调不一致、模式多样,短期内实现全国跨区转移接续和城乡统筹较为困难。现阶段,要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强制性养老保险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起以与市民享受同等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最基本生活;根据地区发展条件,适时推进建立农业转移人口福利制度,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保障措施上,加快构建部门和地区统筹协调机制和夸地区有序转移接续机制,形成多元化社保资金筹措渠道,完善各项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从面对特殊群体的临时性紧急生活救助,发展到定期定量的经常性救济,再到改革开放以后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张希  钟晓东 《现代妇女》2014,(3):I0076-I0077
人身保护令制度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提供了有效的救济与保护,降低了受害人再度遭受暴力的可能性,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的重要工具。人身保护令制度是法院发布的对受害人进行临时性或终局性人身与财产保护的制度。我国针对家庭暴力防治所确立的这一制度有其法理、伦理和实践基础,实现"事先预防为主、事后惩罚为辅"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本意识大为增强,低保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大病救助等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为广大贫困群众就医治病带来了缕缕阳光。然而,由于医疗救助工作起步较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不仅救助的覆盖面不够广(低保边缘户一时难以企及),救助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大病救助杯水车薪),尤其是少数地方对“医疗救济”和“医疗救助”混为一谈的做法,亟待我们进一步帮助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