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离尘嚣》是哈代威塞克斯(Wessex)小说中最早的一部,也是集中体现哈代生态和谐观的一部重要作品,主要体现为自然生态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但是有时候作家在展现生态和谐的同时,在作品中却有时候流露出对生态破坏的忽视,体现着个人财产与动物生存权利的矛盾以及生物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不平等,而这些都反映了生态伦理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进程也随之加快,现在我国城市已达668个,城市人口超过4亿人,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31个.城市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或冲突最激化的地方,城市生态系统到处都留下了人的烙印,反之城市独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或"城市病"也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了缓和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消除由于城市开发建设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城镇化建设必须遵循可持续的发展观理念,生态城镇建设注重环境友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城镇建设应该选择适合的路径,本文对依托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城镇、依托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城镇、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的生态城镇发展模式、重点推进低碳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等四种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主线,提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异化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途径等重要生态思想。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天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引言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发展生态文明,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对生态文明进行综合评估,是衡量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状态,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天津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资源消耗、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制约天津生态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郑文新 《现代妇女》2014,(12):19-20
美国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透过人与自然的矛盾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发挥解决生态问题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生态文明本质上是建立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等思想观点,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启示。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有重的启发,能够促使我们进一步科学认识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杭州生态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思想,新路线,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在经济,政治,教育,社会活动中尊重人的平等地位,强调人权和社会地位平等。"人"为经济政治生活的中心,国家为人民之本;"人性原则"提倡人性解放,万物平等,个性自由,尊重人权;和谐原则,即天人合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合作,人口与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从人本主义来审视城乡一体化,就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与政治,更多体现在思想和文化,生态与环境的统筹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引起生态问题的原因.它从人与自然建立和谐关系要承认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入手,指导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处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建立正确的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与任务,其目的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理念的重要体现。和谐中原的构建离不开生要文明的建设,本文主要阐述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针对我省当前出现的生态问题提出合理的策略与意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当今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突显,决定了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入手以石狮市厝仔村为例,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为新农村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当下我国西部中小山地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新区建设活动,城市新区生态化的空间格局构建是保障其未来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的再认识,将其内涵特征概括为自然要素生态化与人工环境低碳化两方面,同时针对当前中小山地城市新区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保留与重塑山地自然要素以实现生态补偿;构建与地形条件相适应的小尺度混合功能街区。最后通过郪江新城城市设计对以上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话语模式下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党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既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方式,已经演变为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可否认地成为发展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陈永生 《职业时空》2008,4(6):43-44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自然平衡,遵循自然规律;人与人融洽、社会承认个人尊重个人,给予个人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社会分工的合理和公平,分工比例恰当,每个个体都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同时也有为社会提供福利的义务;社会团体与团体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平等共同发展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居民亚健康、文化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空前重视。指出生态文明理念下注重生态保护、提倡低碳建设、关注居民健康、追求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在山地住区规划中的必要性。结合大理海东一期商品房住区规划项目对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山地住区。  相似文献   

15.
穆阳 《城市》2013,(8):66-68
当"城市病"的蔓延困扰我国众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得以彰显,生态城市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寻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营造舒适的自然环境、和谐宜居的人文社会环境、高效洁净的生产环境,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即是以生态为本体的美学,它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美学是一种绿色、向上的审美价值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美学成为相关领域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针对生态美学也展开了多次探究和讨论,部分研究者认为,生态美学的发展意义在于改变当前人们对自然环境肆意掠取的现状,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生态环境的建设无非是为人们构建一个适宜生存的居住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友好关系,本文中,笔者立足于生态美学研究实际,以城市生态环境设计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深入探究生态美学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罗丽艳 《城市》2014,(5):64-66
正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人类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黄色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而污染和生态破坏空前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是构建新时代城市生命共同体、形成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级形态的关键举措。上海应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通过构筑生态基底、落实人本理念、加快产业转型、深化社会治理等方式,推动实现产城融合、职住融合、城乡融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构建“人、城、境、业、制”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范式,以系统的生态发展观引领上海城市发展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教育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研究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变化,尝试通过深化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协调大学英语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解决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生态失衡问题,使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关系,实现二者的共生和协同发展,构建"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展现,而城市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生态资源,对塑造健康、和谐、丰富的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在人地关系紧张的珠三角城市群地区,设立湿地公园是兼顾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明智选择。对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途径与技术的探索,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湿地生境关键,是城市湿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调研,对如何在生态多样性视角下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生境进行探讨。论文对珠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生态本底资源、湿地公园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指出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强调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需考虑"空间布局"与"过程演替"的特点及其耦合作用,从宏观(区域尺度)、中观(景观尺度)、微观(场地尺度)三个层面提出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规划策略与建议;进而从场地规划设计尺度,提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技术途径,以期为珠三角地区城市景观的生态多样性提出可能实现的设想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