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大核心思想,它融入了许多学派,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古代传统家具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古代的和谐思想出发,研究了受其影响而形成的家具形态,还有古代家具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之思想融合而形成的文化三极,内涵丰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推崇的和谐社会相映生辉,和谐社会之理论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传统高度重视,而"和谐"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人生活在社会中,不管是治国、做人、持家、人士、人文、从教、经商,都要把伦理道德放在第一位,自觉接受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我国所一直倡导的。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和谐观念。"心和、人和、天和"是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在我国的地位显著下降,但是传统和谐文化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国当代所处的环境与以前的社会环境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要想在当代合理运用和谐文化的观念,就必须把和谐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转换,使之适合当代的国情。本文从传统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出发,叙述了传统的和谐观念在当代应该如何进行转化,才能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5.
国画,中国独具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在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再加上国画所用材料的独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更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哲学思想已经慢慢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待人接物等处事之道。小学英语是外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是孩子习得一门语言的关键时期,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展现出了茶文化的教学价值,这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发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可能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院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和谐"一词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内涵都非常丰富的。孔子作为世界文化巨人,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不谋而合。孔子"君子和而不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有着丰富的哲学意蕴、政治意蕴和交往伦理意蕴,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个人观点与集体意志二者间的关系,促进国际和谐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它的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式都是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一样。这种融健身与修身养生于一本的运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术,它更是一种文化,是力与美的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10.
赵国思想家荀子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所著《郁离子》以"稽考先王之典,以待王者之兴"为追求的目标,其作为寓言体文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郁离子》中《楚王好祥》有珍贵的荀子史料,虽为寓言,但内涵丰富;与荀子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后,可见刘伯温对于荀子理解之深切,用心之良苦。明清以来,荀子之所以越来越成为儒家道统"孔孟"之后不可或缺的圣人,刘伯温塑造的荀子寓言形象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蔡桂如 《现代妇女》2013,(12):I0052-I0053
泰州哲学思想中的“万物一体”生态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也是泰州区域优秀文化的突出体现。泰州区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派的生态思想,尤以儒派之一的泰州学派生态观最为鲜明。泰州学派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主张,升华了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也形成了鲜明的泰州地域生态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的进步,物质力量的强大,人类在享受其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生存的压力、精神的颓废、信仰的危机,以及环境污染、恐怖袭击,地区冲突不断等,而所有这些问题皆源自价值观和文化的不同和冲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指出,"新世界的冲突根源,将不再侧重于意识形态或经济,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1]因此,"文明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斗线"。[2]人类技术和物质力量发展到今天,从一定意义上讲,已成为反对人类自身的力量,使自己产生了异化。21世纪的人类急需一种平和包容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否则人类极易走向自我的毁灭。笔者认为,中国以儒家和谐思想为核心的传统哲学思想,正是解决当下我们面临问题的可借鉴的价值观,21世纪的人类,应该在重温中国古老哲学中,再回到"和而不同"行"仁"的儒家思想以及道家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去,才能达成人与人的和谐,才能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解。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解决21世纪人类生存危机的一剂良药,是化解人类焦虑和人与自然矛盾的人生指引。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园地中一方十分活跃的学术领地。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范畴和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放异彩,并给予后世以深远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老子的哲学思想,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对现代社会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等。这些思想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闪烁着真知灼见,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戴贝钰 《现代妇女》2013,(11):17-18
“儒”、“道”和“释”三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要代表,各有其内涵与意义,三教各有不同,又互有相同之处,在历史长河中兼容并包,共存共进,融合吸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可见,中国文化有着和谐宽容,兼容消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尼采作为19世纪末的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以及现代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冲破基督教传统后重新塑造了关于人生、疾苦和轮回的"超人"形象代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倡导主体基于自身的奋斗,挣脱传统守旧的种种精神心灵的桎梏,"超人"作为一种主体的自我提升和逾越、自我寻觅和成长的的历程,是主体追求奋发上进的人生宗旨。因此,在学习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过程中,本着辩证性的思维来审视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人生带来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在平面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设计师们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其中。一方面迎合了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情结";一方面也挖掘出传统文化中潜在的思想和理念,发扬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儒家道德文化的先驱,在各自的道德教育理论中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如孔子的"学"与"思",孟子的"存心养性""反求诸己",荀子的"化性起伪"。对孔孟荀道德修养方法进行初步探究,可以从中寻找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青春哲学"思想是李大钊前期的主要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寻求中国发展的道路而做出的伟大尝试,为其后期走向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采用了一系列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治国思想,在"中国梦"、以民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系列治国理念中都体现了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相结合的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实现民族复兴的远大目标,是习近平主席的优秀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