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当历史的车轮步入民国时期,举国上下对教育已然有了新的认识,小学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东北的小学教育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从小学校设置的数量和小学毕业人数上来看,总体上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也为民国时期东北文化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推动了东北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显现出来对于教师的检定十分重视和对于小学生的培养注重实践性与社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日本教育发展历史以及日本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两者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可以认为经济发展为日本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同时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相关专业的人才。本文主要对日本教育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日本教育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日本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教育活动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大小体现了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存在教育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而21世纪的日本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针对此问题日本从中央到地方以及高校都采取了一定的举措,并且卓有成效。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举措得出了一些启示:以法律形式确定教育实践能力在教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地方上提供教师教育实践的场所,师范类高校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4.
王金锋 《职业时空》2008,4(8):68-69
中国学制近代化最初发端于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60年代,留美归来学者容闳曾提出仿效美国建立中国近代学制,但并未提上议事日程。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师法德日建立中国学制的主张,正式提出了学习德国和日本建立中国近代学制的主张,这一主张贯穿了中国学制近代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会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环境教育课程研究 日本的环境教育是随着世界环境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产业公害等环境问题日益尖锐,成为社会性问题.在此期间,日本就存在着非常活跃的公害教育,但基本限于学校教育.70年代后,公害教育范围扩大,但学校环境教育仍处于重要位置.日本国家教育研究所曾制定了一项特别研究计划,旨在明确日本今后开展环境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编写环境教育的教材.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全学共通教育经过6 0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科学化的教育体系,担负着日本高等素质教育的重任。无论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还是在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处于绝望中的日本人民顽强拼搏,奋起直追,在全国困难时,取长补短,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改进并且完善了教育弊端,优秀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众多的诺贝尔奖,使整个日本,最短的时间,傲然于世界,其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向日本取长补短,培养出身心健康,快乐的学生,是我们不断追寻,探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之久的飞速增长。这期间,日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大量人文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社会关于保护人文自然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通过介绍日本近代化产业遗产的概况,特别是以大牟田三井三池煤矿和足尾铜矿为具体事例,总结和分析日本保护利用矿业遗产的意义和作用,以期发现对我国矿山城市转型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文中从日本职业教育机构的兴起、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历程入手,分析了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890年10月30日,明治政府制定了由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将学校教百、社会教百和家庭教育纳入到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当中。该敉语最能表达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其历史地位之高,影响之深,在近代日本的诸多文件中是罕见的。本文通过《教育敕语》的内容来分析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白红梅 《现代妇女》2014,(2):105-106
日本是迅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探究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原因时不难发现,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是其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确定的根本国策。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化的三次改革历程,以便我们能对日本的现代化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雯迪 《职业》2023,(19):56-58
着眼近代历史对“教育、科技、人才”的认知跃进与革新实策,通过“中国式近代化探索”主题教学单元教学设计,把握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中逐渐完成了自我检视与迭代,明确了走“中国式近代化”发展道路,重塑了民族自信,以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应,实现了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的有机关联,彰显“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普遍特征出发分析了中国近代化的特点,论述了中国近代化的起点、阶段,概括了中国近代化的被动性、复合性、非自主性和非统一性等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方式和结果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亚洲近邻,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就在于其通过家庭、学校、社区、大众传媒等途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借鉴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践长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以此不断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把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已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同。学生学习水平的调查(PISA)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科学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多次位于被调查的国家的首位,理科教育调查(TIMSS)报告显示日本学生的理科成绩稳居于前十名。日本理科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的修订,其中关于探究能力的要求由模糊到具体。本文通过研究日本二战前后理科教育的多次改革中相关"科学探究"的发展,以及21世纪以后日本理科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和培养,从而获取有利于我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大正天皇统治时期(1912-1926)对国民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改革,通过调整在思想和体制上确立了军国主义形式的学校教育。这为此后昭和时期学校军国主义教育的鼎盛打下了基础。文中通过分析大正时期日本国内外背景环境与教育改革各个领域的内容与形式,试图再现军国主义教育的确立过程,从而使这阶段日本学校军国主义教育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7.
5月28日,京交会首届医疗与健康服务国际峰会在五洲皇冠假日酒店顺利举行。日本长崎友爱会理事长浩二郎在会上作了题为《基于日本养老现状,展望中国养老护理的未来》的报告,报告指出吸取日本的教训,倾向于福祉护理教育的普及和人才教育,同时要加强中日合作交流,共同致力于福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自我化”社会的发展“自我化”即表示不参与同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把这一概念用于对日本社会的分析,将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用这样一个贴切的词语来表达的是丸山真男,他把日本社会“近代化”的过程,作为个人从社会共  相似文献   

19.
囿于我国传统礼教和伦理观念的束缚,女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中起步艰辛,发展缓慢。其中以内外城女学传习所为代表的女子学堂对于清末北京女性自身解放、政府社会认可女子教育都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是开启了一场"从无到有"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周文书 《现代妇女》2014,(2):213-213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同时,它既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