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的访谈,分析了上海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的基本特点、影响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因素以及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对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初步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研究探讨.文章从家庭教育行为、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流动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要在两种学校接受教育,一种是公办学校,一种是简易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对流动儿童来说,公办学校与简易学校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社会环境。因为这两种教育安置方式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支持。近年来,随着流动儿童到公办学校就读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选择到公办学校就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就愈发重要。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等工具对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自我概念并不比城市儿童更消极,流动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城市儿童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女流动儿童比同性别的城市儿童的孤独感更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流动人口迁移模式的转变使得大量流动儿童随迁,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也日渐凸显。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仍然存在缺少社区、同辈群体、学校、家庭等群体的支持,阻碍了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进程。所以,本文从分析这些群体怎样导致流动儿童产生社会融入困境入手,来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5.
杨舸 《城市观察》2014,(2):48-55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解决流动儿童问题正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流动儿童仍面临以下问题:接受义务教育情况明显改善,但流动少年在城市继续升学存在困难,就业弱势状况明显;跨省流动儿童的平等权益保障存在盲区,流动儿童集中的重点地区反成"不友好"城市;儿童进城有经济困难,产业工人家庭难团聚;流动儿童仍然不能平等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入托、入园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必须以满足流动人口及其家属的基本公共需求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从财政转移机制、改革高考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加大城乡托幼机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入手解决流动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因其数量庞大,增长迅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生活状况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将不同于非流动儿童.本文从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在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出现了自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产生了全世界都极其罕见的,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并且人口的流动形式从单一的劳动力转移类型向举家迁移而转变。而其中流动人口的子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被社会普遍关注。虽然近年来相关的法规、政策不断出台,但流动儿童的教育权仍然是一直处于被不平等对待的情况之下。因此,我们必须对于现有的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人群涌动的操场、激烈的篮球比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校园文化……这一切让全国8个省280所学校的15万名流动儿童在异乡的热土上,在运动中自信、快乐地成长。使他们受益的是一项名为“让我玩”城市流动青少年体育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9.
流动儿童是跟随农民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入城市生活或学习的0-16岁农村户籍儿童。我国流动儿童的各项社会福利已取得显著进展,包括营养与健康、教育机会与教育质量、家庭与社会支持等。但是,流动儿童的社会福利水平仍有待提高,许多福利不平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需建立新型的以“常住人口”为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建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社会福利工作协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周序 《城市观察》2014,(3):18-25
通过发行教育券来解决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是当前一种较流行的主张。但这一主张只是从表面上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流动人口家庭之间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妥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儿童的入学难题,却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根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其根源在于对弗里德曼教育券理论的一种错误理解和运用。在美国,教育券要解决的是促使不同类型的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通过竞争得到发展的问题,而不是要解决谁应该为学生的义务教育买单的问题。只有将义务教育经费划拨从以县为主上升为以省为主,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出发,对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即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在入学、升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探讨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主要是指15周岁以下,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未成年人。流动儿童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结果,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问题对流动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选取连云港市新海新区内的随迁子女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新海新区内的部分流动儿童展开专业的社工介入策略,以期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发展与环境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目前关于环境与个体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以及课题组这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环境资源状况、心理发展状况以及环境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日常休闲是流动儿童与居住环境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日常休闲的特征及满意程度可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的进程。对上海某小学流动儿童的实地调研发现,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状况处在一般水平。流动儿童的日常休闲方式、范围及频率等日常休闲特征都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产生影响,日常休闲环境作为流动儿童休闲行为的空间载体,日常休闲环境感知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日常休闲满意状况是流动儿童休闲行为体验的结果,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伴随着这种趋势,青少年的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了突出影响流动人口在新环境稳定生活的重要因素。学界把这些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群体统一称为流动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儿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流动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且对流动儿童自身成长成才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社会工作在解决流动儿童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社会渠道,帮助流动儿童提高自身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利于满足流动儿童及家庭的现实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转变成为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受经济、家庭、社会、心理及自身流动性等因素影响,在个人媒介素养建构过程中,流动儿童面临诸多挑战。从关系的角度看,流动儿童作为媒介使用的主体,在媒介使用的过程中会与外部环境产生冲突与对抗,且这种冲突在无外来帮助的情况下难以与外部环境达成"冲突—和解"的动态平衡。在此语境下,通过应用"生态关系说"的方法来协调流动儿童与媒介、家长、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流动儿童媒介素养的构建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上海卢湾区0—3岁流动儿童家长的普查,本文对0-3岁流动儿童这一最年幼的流动人口群体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0—3岁流动儿童父亲的教育背景与社会经济地位都较弱;其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往往得不到一般父母所能获得的来自家庭或邻里的社区支持,所能获得的公共服务相对有限,难以有效平衡工作与家庭的美系.本文的最后对保障0—3岁流动儿童权益提出了政策王聿议.  相似文献   

19.
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相互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他们能否与本地生相互融合,将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在2008年3月对上海某公办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92%以上的本地生愿意与外地生交朋友,但家长意见是惟一非常显著地影响本地生与外地生交友的因素.同时,22.7%的流动儿童感觉难以与本地生交朋友.外地城市户口的流动儿童,显著感觉容易与本地学生交朋友.不过,那些在民工子女学校读过书的流动儿童和那些高年级的流动儿童,均显著感觉难以与本地学生交朋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严重倒挂是东莞的重要特性。目前,东莞全市常住人口822万,其中户籍人口仅180万,外来人口(东莞称之为“新莞人”)高达640多万。640多万外来人口的身后,是总数高达百万之巨的城市流动儿童。近年来,东莞坚持把城市流动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城市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