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翻译补偿在译界早已不是新兴名词,其研究主体包罗万象且相关文献亦是不胜枚举。本文现从翻译补偿视角出发,针对《红楼梦》英译本中部分菜名的翻译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菜名英译和文化传播的特点。全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此次分析,即:菜名英译研究及其方法论整合,翻译补偿与《红楼梦》的菜名英译和结语部分。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的一个具有争论的矛盾问题,那便是翻译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即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中西方文化中存在诸多差异性,因此导致了中西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现象。着重从文化差异视角讨论了汉语与英语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解释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讨论翻译不确定性、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翻译总体来说是不确定的,但翻译的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不可译性,而是基于翻译标准的可译程度。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整体与局部的、恒定与暂时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学翻译中的复译现象入手,分析了复译本出现的原因及必要性,揭示了复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进行复译活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不当的菜名翻译会让外国人产生不良的联想,从而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误解。在翻译中式菜名时,要正确认识中西饮食文化和语言运用上的差异,正确处理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根据菜名的类型和翻译的目的,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不能一味地采用直译或意译,而应该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当今我国翻译事业飞速发展,要开展翻译工作研究,提高译学理论水平,就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译学理论史。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史》一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勾勒出中国译学理论的轮廓,为翻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译学理论提供了宝贵资料。基于此书,本文总结了各阶段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了解我国译论及其发展历史,进一步提升翻译爱好者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语言的变迁、文化的发展、文学名著的自身特征及转译本的缺陷等因素,文学名著没有最终的定本,文学名著的复译是有其必要性的。本文主要从历时性角度探讨翻译领域出现的复译现象,从而肯定复译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新闻翻译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目的论将研究重点放在译入语文本和读者上,强调译入语对于翻译结果的影响。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本文从目的论视角来讨论中译外新闻翻译,并以《今晚报》海外版为例进行分析,来分析外宣新闻翻译中"翻译+解释"和"再创造"策略的应用,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外宣新闻翻译这一工作过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早用文字记载的翻译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更是将我国的翻译事业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其中,玄奘可谓佛经翻译的集大成者,其所主持的佛经译场与前一阶段的译场相比,在组织方面更为健全。而其对现代专业翻译项目团队建设的影响也颇为深远。本文旨在比较玄奘译场与现代专业翻译项目团队的异同,通过对玄奘译场职司的分析,以期为翻译组织中集体分工协作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钟亮  干静枫 《现代妇女》2013,(12):264-264
在旅游翻译中,旅游服务行业特点及跨文化因素是变译理论存在的重要理据。本文从目论的角度分析了旅游文本语篇翻译中变译问题,认为常见的变译手段适用于旅游翻译。这里因为变译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和特效体现了旅游翻译过程的特点,符合游客的接受心理。译者应重视语篇层面的变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翻译研究的重心已经从语言转向了文化。翻译一直被看作是“跨文化交流”。因此,如何克服由源语言到目标语言所产生的文化障碍已成为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在学术领域里,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存在着文化可译与不可译的争端,因为没有绝对的、完美的翻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种观点都不被人们很好的接受。本文主要讨论文化负载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2.
庞德是20世纪伟大的意象派诗人,同时也是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实践者。他的译作风格独树一帜,被称之为"阐释性翻译",在东西方翻译界受到广泛争议。本文从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把翻译研究与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历史环境相结合来分析庞德中诗英译的目的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塔天娜教学视频中的同声传译分析"三词一译"在同传中运用及其所呈现的翻译效果。由于分脑很不容易,所以初学者要尽量减少大脑同时处理的信息量。三词一译就是减少分脑量的一个有效技能。笔者通过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口译时译员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介绍变译理论的核心内容,阐述科普英语文章的主要特征,证明了变译理论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科普英语翻译。  相似文献   

15.
曾庆元 《职业时空》2010,6(6):160-162
以天津滨海新区招商外宣英译为例,从目的法则的角度探析招商外宣英译中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问题,从语内连贯法则的角度探析招商外宣英译中跨文化交际问题。为了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译者在招商外宣英译中合理增删、改译乃至编译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石锐 《现代交际》2011,(8):39-39
汉译英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将汉语翻译成英语,如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增补法、减词法、转换词性的方法等等,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标。本文对汉译英中的省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是政治文本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就其英译进行研究。通过对隐喻的语境及语义的分析,结合中西方文化及表达的差异,"因喻制宜"地提出"舍喻""增喻"和"译喻"三种翻译方法,以期对后来政治文本隐喻的翻译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重复是英汉口译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和得力的翻译工具,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自身差别入手,分析重复的理论依据,着重阐述如何运用重复的方法解决顺译中的语义衔接和表达不清等口译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传统的"听"与"说"分离教学并不能立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在当今的视听说教学实践中,大部分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视频播放及主题问答等方式,将课堂的重心放在了听力训练上,并未真正做到"听"与"说"两种语言应用能力的结合训练。针对目前视听说课程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视译训练引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方法,分析了视译训练与视听说课程结合的优势,并对引入了视译训练法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邓莉 《职业时空》2010,(1):141-142
由于英汉语言的起源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其产生的种类可以分为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一直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具体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指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和语言的不可译性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克服,尽可能地达到可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