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论述欧洲中世纪史诗中所蕴含的基督教因素。分别对"上帝"的多次提及、史诗中与基督教有关的数字观念、史诗中的忠君护教思想、基督教对史诗价值取向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论述基督教文化对欧洲中世纪史诗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莎士比亚所处时代与哈姆莱特所处时代进行比较,看出后者应处于带有些许人文基因的中世纪,进而对文本中哈姆莱特人文性、爱情观进行分析,凸显其"准人文主义者"之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学最中心的概念。最初源于拉丁文中的culture,即"耕耘、种植"之意,此外还有照料土地、饲养家禽之意,并含有照料家庭和培养道德、心智之意。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文化的集合含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culture成为了人类学最核心的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在人类学的各种学术流派中,对于其基本含义的界定和研究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14至16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展开,近代欧洲商人阶层逐渐形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人继承了中世纪商人的传统思想,同时也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浸染,因而陷入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困局。近代早期欧洲商人在经历了思想的彷徨后,其商业思想开始转型,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新兴经济力量,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这一概念实际产生于近代西方,是近代西方消解"全责组织社会",发展"功能组织社会"的产物,意指与"近代国家"有着对立又依存关系的、由自由、平等的、理性的公民组成的共同体。它在西方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即1800年前后的bürger";第二个阶段是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形成的资产阶级,包括"财富市民"和"文化市民";第三个阶段就是从作为蓝图到正在进行中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文化作为中世纪的灿烂文明永远保存在历史长河中。阿拉伯文化起源于穆罕默德时期,孕育于倭马亚朝,阿拔斯朝前期最后形成并走向繁荣,至阿拔斯朝末期开始衰落。在短短几个世纪内,阿拉伯文化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物理、哲学、文学、史学、音乐,绘画、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堪与我国的盛唐文化媲美。阿拉伯文化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一样都是宗教性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但丁的《神曲》为载体,以先知登宵故事在欧洲的传播为线索,研究伊斯兰文化如何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进行传播,以及此种传播如何扩大了伊斯兰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并使得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带有显著的混合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裔穆斯林早在中世纪就已在欧洲存在,而今穆斯林族群已成为欧洲社会第二大族群."9·11"事件使欧洲传统多元文化体系受到冲击,世人将目光聚焦伊斯兰和穆斯林."3·11"、"7·7"、法国"头巾法案"、丹麦"亵渎伊斯兰教先知漫画"等一系列事件又使阿拉伯裔穆斯林移民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热点.是同化吸纳还是割裂分离是欧洲各国政府当前移民政策中的最大困惑,是封闭自我还是融入当地社会也成为阿裔欧洲穆斯林当前的艰难抉择.妥善处理阿拉伯移民和欧洲主流社会的关系,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和穆斯林移民团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受熊彼特"大缺陷理论"的影响,"间断"论断在许多文献均有反映, 这一论点认为,圣·托马斯·阿奎那之前的五百年没有任何关涉经济及其他知识的追求.事实上,伊斯兰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在文化科学上的成就深刻影响了欧洲文艺复兴,对经济思想的探索也有诸多精辟之处,中世纪早期著名的伊斯兰经院哲学家艾布·优素福对经济议题的精辟论述即为突出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公元8~13世纪,欧洲还处于科学落后的低谷,阿拉伯帝国已登上科学文化发达的高峰.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在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中亚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在科学技术、学术文化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自然地理学比较发达不是偶然的.伊斯兰教是帝国境内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国教.拜功是穆斯林的“五功”  相似文献   

11.
英国崛起的制度秘密 中世纪时,英国在欧洲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但是到了近代,英国迅速崛起,靠着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大的海军,先后在16、17、18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所向无敌的海上霸主,之后,英国又将其殖民地扩大到世界各个角落,逐步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在欧洲:欧洲传统上以基督教为主,全欧的基督徒占世界基督徒2/3强。伊斯兰教在欧洲的传播是极其缓慢而曲折的。历史上,伊斯兰帝国的哈里发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曾几次试图用武力征服欧洲,结果都未能如愿。除部分东欧国家外,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一直将伊斯兰教拒之门外。711~714年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曾把伊斯兰教传到西班牙,并在756年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建立了伊斯兰王朝(后倭马亚朝),从而踏上了欧洲的土地。然而,强大的基督教势力于11世纪初收复了这块地方。827~902年,阿拉伯人又把伊斯兰教传到西西里岛,到1091年,基督教势力从穆斯林手中收复了这个岛屿。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文化,在中世纪传到西欧,并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伊斯兰教并没有在这里传播开来。到了奥斯曼帝国时间(13世纪中叶~18世纪末),伊斯兰教势力才超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开始向欧洲进军。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欧洲的连续进攻,使伊斯兰教传入了东南欧一些国家。1362年以后征服了马其顿、索菲亚、萨罗尼加和希腊北部。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战胜了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联军。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1521~1529年先后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接着又攻陷了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古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又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新的贡献和创造,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许多地区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尤以对欧洲中世纪的思想、科学文化的影响最大.对阿拉伯文化的研究,以及对其成果的肯定,对其影响的适当评价,是世界史研究,特别是文化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当欧洲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却创造了人类引以为骄傲的宝贵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色彩绚丽、硕果累累,它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别具特色的伊斯兰教育对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世纪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育异军突起,由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依靠希腊、罗马和东方的文化学术为资  相似文献   

15.
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经济萧条,政治空气一触即发,百般压抑的气氛之中,绚丽夺目超现实主义艺术应运而生;在时尚界,也涌现出一个锐意创新的"惊人"设计师,那就是让时装女王可可·香奈儿闻之色变的"那个意大利女人"艾尔莎·夏帕瑞丽。眼泪成诗,或选择另一条道路这个为了爱情背井离乡的姑娘是意大利名门闺秀,1890年出生于罗马,她的母亲是那不勒斯贵族,而时任罗马大学院长和中世纪手稿馆长的父亲是著名学者、东方语言  相似文献   

16.
一百年前,一个名叫李约瑟的英国人在其编著的15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引发世纪之争的命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文学与西欧骑士文学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文豪塔哈·侯赛因博士曾说过:“如果我们说,欧美西方尽管现在优越,但他们的一切优越、一切科学都要归功于中世纪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去的那些丰富、持久的文化根柢,那我们绝不是在过甚其词,也不是在吹牛胡说。”美国学者希提在其《阿拉伯通史》一书中也说:“在8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火炬主要的举起者。……有了他们的努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 尽管由于“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作祟,人们大多对西方文化、文学受古代阿拉伯文化、文学影响一事,不是一无所知,就是所知甚少,但这种影响的存在却是一个不容否认、不可忽视的事实。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对西欧骑士文学兴起的影响,即是一例。 西欧的骑士文学繁荣于12、13世纪,以法国为最盛。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住在堡垒里,剥削农奴。“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11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骑士精神逐渐形成了。爱情在他们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他们常常为了爱情去冒险。 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由  相似文献   

18.
轰……轰……轰……那春雷般滚动的轰鸣,使人心潮激荡,回味无穷,一种无以名状的庄严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共和国的礼炮兵用特殊的“语言”,传友谊、壮国威,奏出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乐章。共和国诞生28响礼炮轰鸣时天降喜雨人流喜泪火炮的作用从用于战争转而为用于礼仪,这实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这一转变开始于中世纪的欧洲。那时,一些不同国籍的军舰在海  相似文献   

19.
几乎可以绕过《巨人传》去阅读巴赫金的《拉伯雷和他的世界》。这本书写的就是巴赫金的世界,巴赫金眼中充满神圣性与整体性,从语言到形式都渊源于中世纪的民间“笑文化”,而这种文化与中世纪的人们在狂欢节中体会到的世界感受关系极深。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初开始,欧洲就已开始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研究,20世纪50年代,《道德经》在欧洲就已有六十多种译文,是除了《圣经》外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发行量最大的传世经典。本文通过对老子《道德经》中体现的自然观、政治观与管理理念的深入分析,阐述老子《道德经》在世界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