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私有资本很有中国特色,突出表现为产权主体具有超经济性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缘性",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中国私营资本在产权主体上带有强烈的血缘性、亲缘性、地缘性,而这种血缘性、亲缘性、地缘性归结到一点,又使私有资本在产权主体上具有浓厚的宗法性。显然,具有宗法性质的企业产权,在运动中不能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宗法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宗法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的远近区分嫡庶亲属的一种等级制度。它萌发于商周时期,成熟于西周、春秋时期。在商代,宗法制出现了以子继父为主,并有了直系旁系、嫡庶、大宗、小宗之分。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联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面临着来自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做出构建对话协商的政治共同体、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合作共赢的经济共同体、交流互鉴的文化共同体、绿色低碳的生态共同体的倡导与应对,争取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男女平等的历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系社会在历史上存在过的事实,至少为中国丰富而确凿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而且,在现代原始部落遗迹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也屡屡重新有所发现。这不仅仅因为在群婚时期,人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因而男人无论怎样地有力量或卖力气,也不能树立起自己在氏族内部的权威地位,但原始社会生产力之低下,使氏族首领必须靠公众的信任来取得并维系。这多多少少有点像工蜂和蜂王的关系。即令在对偶婚的早期,母系社会依然有相当的威慑力,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中,尽管从发掘的房屋结构情况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氏族聚居的村落已由众多独立分居的小家庭来共同组成,可是墓葬中个别女性不同寻常的厚葬,仍然表明了女酋长或女酋长继承人的不容忽视与置疑。这里的原因,就在于只有女酋长,能成为氏族血缘纽带及其纯洁性的保证和象征,而氏族是人们在当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原则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类获得解放与自由的途径,其实质就是通过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价值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为创新全球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学习,进一步厘清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实质。从唯物史观、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三个方面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从"生态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现实方案"三方面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标在于推动世界范围内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命题。五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推进,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智慧的生动体现。但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底蕴基础,通过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源,不难发现,它与《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全球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此,在从《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内涵入手,厘清其与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8.
物以类聚,是自然界的一种特征;人以群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律。原始人类的民族社会是以血缘为群的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尽管血缘的影响依然存在(这种存在恐怕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消失,只是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变化,如由宗法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过渡),但作为群的划分的轴心却移到了阶级上。这种转移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留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本文对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探索,逐项评说了乡遂制、保甲制、宗法制、乡约制等传统的社会控制制度,分析研究了礼与法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指出礼法并施、各用其长是中国乡村数千年社会控制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并认为这种有中国特色的控制手段对我们构想今后的乡村社会控制制度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敬老养老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孝之爱敬,来源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亲情之爱,是一种出自自然人性、发自子女内心的对父母的亲近和敬重.在古老的洪荒年代有过集体养老的时期,在那时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对老年人的奉养属于一种社会性的行为,社会处于一种原始、初级的集体养老的阶段,抚养老人是全氏族成员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传统的农业一一宗法型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这就必然地会成为一种群体本位的文化。而孟子的时代,关于群体与个人的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但是笔者发现,对孟子的这句话的解读多从个人品质角度,从群己关系角度论证的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孟子对百家思想中杨朱和墨子极端群己关系的批判,重点看其对孔子理论的继承发展引向孟子本身对自我完善和群体认同的观点,最后来看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以及分析其理论的局限和后世相应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的"零和博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髓蕴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贯穿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方面面,向全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和"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绝不会推行霸权,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带动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为实现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3.
谢卫民 《职业》2014,(1):62-64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双元制"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教育模式。从形式和特点来讲,"双元制"是基于校企合作的"校企双元",突出的是企业的主体地位。由于中德两国背景的不同,"双元制"的借鉴不能全盘移植,而应通过创新和变革走向本土化,通过顶层设计走向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现实考量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从这个时候开始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研究才逐渐深入。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梳理发现,马克思并没有对"真正共同体"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但通过对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中相关思想的考察可发现,马克思分别从人的生存、本质与发展角度对"真正共同体"进行过相关阐述。从文献资料来看对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研究还处在一个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称谓词作为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章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称谓词分为亲属称谓词和社会称谓词,亲属称谓词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观念;从社会称谓词中不仅能够看出中国是礼仪之邦,而且还能看出中国人性格上的含蓄内敛、贬己尊人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6.
杂技(古代亦称“杂伎”)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以人体自身技能表演为特征。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杂技学术界认为中国最早的杂技节目是《飞去来器》。在远古人类投掷的器物中有一种叫“飞去来器”的器具,据说是原始部落人们用于猎取鸟兽的工具,用硬木片削制而成,在掷出去后,如投不中目标,可以再飞回到猎人手中。后来演变成了原始部落氏族盛会的表演节目。最初是半月形的,后来由艺人发展成为十字形、米字形等。  相似文献   

17.
"厚黑教主"李宗吾是旷代文化奇人,他生于1879年,卒于1943年,四川自贡人,原名世全,入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子。二十五岁思想大变,认为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为宗吾。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系四川大学教授,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  相似文献   

18.
刘婷 《现代妇女》2013,(12):I0014-I0014
宗法制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之后列宁通过对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俄国实现"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对"跨越论"的又一次成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论"的新发展,并在此驱动下向更高层次迈进。历史与现实证明:实现新的跨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适应基本国情是根本准则,坚定四个自信是直接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跨越"塔西佗陷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十八大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中国应通过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层面在国际国内方面的倡导与学习,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多种途径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层面的落实与构建,积极倡导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与国际秩序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走向合理化三种途径,加强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与实践力度,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