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概念隐喻是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是用一个范畴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范畴的概念。颜色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当我们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其他认知域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本文通过对英汉颜色习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为该领域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以及提升其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2.
吴悠 《现代交际》2014,(5):71-71
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成形的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即以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产出。概念隐喻理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解读隐喻的思维方式。通过概念隐喻为基础,探讨著名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致橡树》。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使隐喻研究发生认知转向,政治语篇中的隐喻认知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是典型的政治语篇,本文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在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实体性隐喻视角下,考察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认知模式,阐释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特征,为政治语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人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教学就是将隐喻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本文探析隐喻理论对教学实践的辅助作用,使英语教师能够合理利用隐喻机制丰富其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们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收集韩国Trends21语料库中"?(梦想)"的植物隐喻,对这些隐喻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从认知角度探讨植物作为始源域向"梦想"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并分析这些韩国语植物隐喻表达式的经验基础及其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我们能够认识外部世界并建构语言的认知机制。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考察语料库中韩国语"??(信赖感)"相关隐喻的使用情况,探讨分析了"??(信赖感)"建筑隐喻的构成及其经验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很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认知、思维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用大量的例证研究了其中的一些实践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隐喻修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歌曲中爱情的隐喻进行分析。从而可知概念隐喻不仅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到爱情歌曲中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人们理解它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语言视为一种语言现象,而现代隐喻理论将其视为一种思想方式。隐喻可作为一种认知机制用于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教学。根据这一理论,指出中国学生和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揭示该理论在英语词汇学与教方面的效果。其在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可为中国教师提供一种认知思维方式。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师生隐喻意识,提高其隐喻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形成了有关茶隐喻的认知基础,大量存在的茶隐喻现象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女人如茶"这个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讨茶隐喻背后的认知特点及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扩展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的发展,信息表达不再依靠单一模态,形式逐渐多样化,学术界对特定话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也随之增多。现有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主要以平面广告、电影、漫画、海报等为对象,对视频公益广告的研究较少。以泰国环保公益广告为语料,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对环保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探讨环保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机制,分析其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语义的基础,是隐喻的本质。隐喻的映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把握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隐喻。  相似文献   

13.
关于隐喻理解加工机制的共时研究,主要有言语行为理论,特征比较模型,概念隐喻映射模型和特征赋予模型。本文归纳了这四种理论模型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从历时角度看待隐喻理解加工机制的问题,隐喻认知是从两步加工到一步加工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总结了唐诗中温度词的概念隐喻研究现状,用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唐诗中温度词在态度和信仰域、情感域、社会和经济地位域、状态域、疾病域五种不同目标域的映射中表达的内涵,举例说明唐诗中暖、炎、冷、寒等温度词概念隐喻的巧妙运用,为唐诗的赏析、流派之争及翻译等提供认知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词汇是语言中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民族的词汇体现出跨语言的语义文化差异和语用文化差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理论在词汇文化内涵教学上的应用的角度进行初探,介绍了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指出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重视词汇隐喻意义和隐喻扩展义的教学,和重视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进而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王晶虹 《现代妇女》2014,(12):288-28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新闻英语中出现的战争隐喻为语料,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其进行认知学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理论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焦点之一,学界对该理论虽褒贬不一,但大多是持肯定态度,对其进行批判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在介绍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不足之处,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客观思考及补充。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内外的隐喻知识的掌握及认知情况,并重点分析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隐喻能力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英语语言水平对隐喻理解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在动词隐喻的认知方面。教师在隐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概念隐喻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同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隐喻类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隐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使用中是普遍存在的,在财经类新闻报道中也经常出现。本文在总结概念隐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新华网财经新闻中的证券类报道为例,对此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使用和分类进行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财经报道的新闻标题中。本文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为例,对财经报道标题中的概念隐喻的分类进行认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财经领域下的抽象概念,培养隐喻认知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