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淑君 《现代交际》2010,(3):47-47,38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围绕着节目的所有设计都是通过“谈话”来完成的,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的歹了妙设问,是整个谈话节目在录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谈话能否顺利深入地进行。它要求主持人要从把握平等的心态、递进式的发问和谈话氛围的营造三个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文化类节目一直是广播电视不可或缺的节目形式之一,兼具娱乐性、文化性、竞技性等多重属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本位意识的提高,文化类节目展现出了不同属性,主持人在文化类节目中能否做好角色定位,很大程度影响受众对节目的接受度。本文通过审美境界及审美形态理论,以央视主持人董卿为例,提出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需要在做好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做到让观众"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情感运用为主要论述对象,分析了其在节目中的情感表现所产生的种种影响,并就电视民生新闻类主持人如何在节目中运用情感表达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观众心中已经逐渐显现出审美疲劳的态势,节目内容雷同、形式老套、跟风模仿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的道路.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想要找到新的出路,就必须转变节目制作理念,开创新的节目形式,形成新的节目风格.《流行无限》以独创性的节目形式和全新的节目风格出现在观众面前,开拓了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电视谈话类节目从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到今天的不断成长,从当初的借鉴模仿到如今的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都值得我们在不同的媒体运营机制下,对这种节目形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节目中主持人口头语言的趣味性、节目话题的吸引性及与嘉宾沟通内容的深刻性,及对观众产生的思考性直接影响到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等发面进行分析,并把节目主持人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6.
《非常了得》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益智类节目与真人秀相结合的全新形态的电视节目,节目在主题上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等特点,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传递正能量,又有许多奇人奇事,妙趣横生.在形式上融合了谈话类节目的交流方式,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展开节目进程.在主持人、参赛选手、被猜选手和专家团的对抗与合作中营造紧张感与悬念,以旅游大奖作为节目的奖励设置,嬉笑怒骂中达到“辨人识事长知识”的节目宗旨.  相似文献   

7.
作为节目主持人必不可少的幽默艺术,他不仅要求主持人自身有一个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还要求能够对有对节目的把握掌控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和观众顺利交流沟通,用自己的幽默艺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文中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及其主持人孟非为例,探讨了主持人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已经从传统的电台传播发展到网络传播。信息时代三大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卫星技术在传媒的运用,使广播媒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也使广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广播汽车类节目不同于电视汽车节目,电视汽车节目能通过图像让受众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而广播汽车类节目只能通过有声语言来塑造画面。广播汽车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对汽车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积累,要了解听众的需要,从而才能做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要贴近受众。作为广播汽车类节目主持人,除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外,话筒前的即兴口语表达也十分重要。并不是所有听众都能对专业知识有所认知。只有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让听众更容易去理解。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习经历来谈谈即兴口语表达在广播汽车类节目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广播电视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目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对自身专业的基本要求也更为严格.本文分别从电台节目、少儿节目和访谈节目三种不同风格节目类型的定位来分析了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与对象的交流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目的性、增强对象感、拉近距离以及抓住时代感等几个有关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实现“平等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纵览近两年的电视节目,无论是电视产业化的轰轰烈烈,还是节目形态的博彩多元或是节目主持人的争奇斗艳,无不说明着电视播音主持创新问题的时代性和紧迫感。本文从主持人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主持活动本身的特性划分,抓住主持艺术这一事物的主要矛盾,提纲挈领把主持人分为:独立型、单一型、参与型、主导型四种。从电视播音主持当今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独立承担整个节目的采、编、播等各个环节的全能型、独立型主持人,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节目高质量、高效益的追求;而只承担节目串联的单一型主持人,由于主持人节目的日益普及,只是在节目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主持人,已经不能满足主持的创造性要求;参与型的主持人虽然听上去略有轻描淡写的感觉,但有趣的是这种参与性的主持或者说富有角色的主持形态的呈现,是一类或几类节目的发展趋势;主导型的主持人是节目创作过程的领导,其功能表现绝非与独立型主持人相同,他是创作活动的核心,是狭义主持人的升华和发展。接下来我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当今电视播音主持的创新:一方面是电视节目的呈现样态,一方面是主持人素养的内在修炼。  相似文献   

11.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中国兴起已十余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此类节目在策划和制作中出现了节目内容乏善可陈、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深夜零点档娱乐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自09年在安徽卫视播出,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收视率。文中从叙事学角度对《非常静距离》进行分析,便于探寻节目在叙事方面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2.
刘羽 《现代交际》2012,(1):108-109
目前,几乎每一家上星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在播出,甚至在不同的频道里针对不同的收视群体开办了不同内容的谈话节目。比如,仅中央电视台就有二十多个谈话节目的栏目。此外,一些影视制作公司也在大量制作谈话类的节目,以满足社会上对这类节目资源的需要。比如《老同学大联欢》《夫妻剧场》《热点人物》等等,都是各家电视台中比较热门的节目。但是,在如此众多的电视谈话节目当中,真正优秀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个性化主持人却并不多见。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电视谈话节目难以吸引人的症结之一。本文将以《鲁豫有约》为例,从主持人的明星化、访谈对象、选择话题、主持人的精英化、反猎奇、反庸俗化等方面加以论证: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灵魂,是做大做优谈话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会话修正是会话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最早由社会学家Schegloff等人于1977年提出。Ilie(2001)把电视访谈节目语言定义为半机构性话语。本文选取国内比较受欢迎的电视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中的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会话作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修正类型、结构及修正策略作了简单分析,揭示了半机构性话语中会话修正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
杨澜,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正大综艺》主持人,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可正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毅然离开了中央电视台,出国留学,然后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大受观众欢迎和赞赏。她目前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  相似文献   

15.
尤国柱 《老年世界》2006,(10):44-45
播出长达38年,美国最著名的电视新闻访谈节目“60分钟”(60Minutes)主持人,现在87岁的资探记者迈克·华莱士宣布退休。华莱士向来以尖锐问话让上他节目的来宾招架不住,不过,他的幽默感也让后生晚辈折服。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访谈类节目发展遭遇瓶颈的内部原因,并结合这种状况提出对应的改善对策。在未来,访谈类节目的发展需要不断突破,从访谈对象、组织形式、核心价值建立等几个方面做出调整,才有可能会打破瓶颈,获得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电视节目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伴随着各个电视媒体对于其收视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主持人,这样一个既是公众人物又是节目主体的人物在处于各种形式的节目中该如何把握自己的节目定位呢?是好好的做好明星的角色、只当一个节目中报幕的发言人还是单纯的当一个传播者呢?主持人明星化是否真的会给节目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让人眼前一亮,是不是综艺节目今后的发展趋势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的深思与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18.
看一档综艺访谈节目,一个当红的影视明星,被主持人问到从前的男友,应该是被人家甩了吧——本来挺尴尬的事情,可是她,面对主持人的质问,不回避,不慌乱,沉着淡定,从容应答,并历数前男友的种种温柔与体贴,最后总结:是我年少太轻狂,不懂得珍惜他……  相似文献   

19.
刘乙墨 《职业》2009,(7):48-48
最近,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唐骏怎么看自己合作过的老板,唐骏回答说:“我将每一个老板都当作自己的贵人。”主持人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他们给了我一个舞台,所以我对他们很感恩。至今为止,我一直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这种感恩之心让我的职场成长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20.
选题—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铭 《职业时空》2008,4(6):46-46
电视谈话节目(talk show)源于美国,是指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本身直接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盛起来。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谈话类节目将近200个。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其真实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