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她的父亲对她不好。什么事都要挑剔:上学说她不 上进,做家务骂她不用心,参加了工作,又指责她赚不到钱。她坐得直,说她呆板;坐弯了,又说她没有教养。一句话,只要是她做的事,在父亲眼里,没有一件是对的。她与父亲每隔一天两天就要干上一仗,是动口不动手的那种。很长一段时间,她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亲生的。 得知自己的身世,是因为无意中看了一本父亲的日记。 父亲本是上海某大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三十岁的时候认识了作为病人二十二岁的母亲。母亲是小镇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长得很漂亮,气质又好,还拉得一手美妙的小提琴。父亲被她迷住了,有事没事总往她  相似文献   

2.
安娜·卡列尼娜勇敢追求真爱,她敢于反规训,争取话语和权力,试图颠覆父权给予女性既定的形象和模式.安娜追求真爱是对父权制的抗议,但她把爱情视作生命的全部又使她依赖父权思想,反抗与依赖的矛盾和纠结使她被动地塑造主体,主体性建构陷入困境注定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正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相似文献   

4.
吉安  张娟 《现代交际》2008,(4):56-57
她读大学那一年,父亲不幸在一场车祸中身亡。原本生活无忧、衣衫鲜亮的她,一下子落入困窘的境地。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凭着自己对于衣饰搭配的敏锐,她很快在一家叫"浪漫经典"的摄影馆,找到一份服装师的工作。她爱极了这份工作,不只是因为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而且还可以离喜欢的时尚衣服那么近。甚至在无人的时候,偷偷地一件件试穿它们。她用这样隐秘的方式,继续自己绚丽衣衫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正——可是,做他的女儿,她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  相似文献   

6.
通宵茶座     
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权力架构,而权力的概念存在于生活的所有角落中,国家机构有,公司有,黑社会有,家庭也一样。这样一个情节模式在很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人童年时生活在父亲的暴躁统治中,后来他长大了,并且结了婚(或者取得了一定社会地位),当他再次面对父亲,他发现父亲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一个沉默,乐于倾听,甚至有点儿可怜的老头儿。至少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过程,是中国父亲在家庭权力结构中从强力到衰微的变迁。在家庭政治中,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生活在独裁时代,父亲就是独裁的君主,我们的大多数行为,甚至包括游戏的愿望,都需要经过父亲的批准。儒家思想的熏陶,使得中国父亲对维护长幼尊卑的秩序有着先天的执着。统治者  相似文献   

7.
她父亲曾是一名南下干部。在她16岁那年,她跟随父亲来到福建永定县一个贫困的山村下乡千活,那时的她日夜盼着回城。6年后,她终于盼到了那个时刻。可真到走的那一天,她才发现那片土地已经收藏了自己美好的年华。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女儿按自己的意图嫁给门当户对的人家,她将局长夫人的权力发挥到了极致,甚至雇佣凶手杀死了和女儿深爱的男孩子,我们很难把她的情感称之为爱,因为她的身上沾染了太多的血腥和丑恶……  相似文献   

9.
晚饭后,顾小北钻进了自己的房间,听到母亲在客厅里数落着父亲,一声盖过一声。她闭着眼睛也能想到,父亲一定坐在沙发里默然不语。这次,她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伸张正义,而是嘴角掠过了一抹微笑。  相似文献   

10.
晚饭后,顾小北钻进了自己的房间,听到母亲在客厅里数落着父亲,一声盖过一声。她闭着眼睛也能想到,父亲一定坐在沙发里默然不语。这次,她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伸张正义,而是嘴角掠过了一抹微笑。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一种人生,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人生。父亲是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次纸牌游戏上认识母亲的。当时,父亲的目光一刻也没从她身上移开。事情发生在她所在公司一年一次的野餐聚会上。当天他陪她步行回家。紧接着下个星期,父亲从芝加哥的家中给她寄了一张明信片:“记住我了吗?务请记住;因为最近的某一天我将给你打电话。戴维。”至今她还珍藏着那张卡片,我却对此感到迷惑不解。当时,虽然父亲已倾心于她,但她还没有拿定主意,至少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认定了他。正如父亲在我们小时候常说的那样,那天他出现在野餐聚会上纯属偶然。当时…  相似文献   

12.
方格 《当代老年》2010,(3):34-35
1990年,张艺谋与前妻肖华离婚时,女儿张末年仅7岁。父母离异后,张末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的破碎给幼小的张末带来了很重的心理阴影,她恨父亲,自从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几年都没来看她一次,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给她。看着别的孩子享受父母的疼爱,张末怨恨中又强烈地思念着父亲,她不知父亲这些年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吕静在一次义务献血时意外发现,一起生活了19年的父亲竟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那么,她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她是否能找到生父?他们之间又会演绎怎样一种结局?  相似文献   

14.
点燃仇恨,发现父亲婚外恋2006年12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20岁的大四女生艾逸雪却遭遇生命中的黑色星期日。那天她和同学约好去电影院看贺岁大片,刚坐下,突然,艾逸雪听到前面父亲熟悉的声音。父亲也在这里!她非常兴奋,赶紧抬起目光四处寻找。然而,只一瞬间,艾逸雪就惊呆了:在离她不远处,一个陌生女人依偎在父亲的肩膀上,两人非常亲密。艾逸雪觉得自己的大脑刹时一片空白。就在她发呆时,她看到父亲吻了那女人。痛苦像钢针般扎进了艾逸雪的心,她好几次想冲过去打那个女人耳光,质问自己的爸爸,可都控制住了。她一直坐在那里。不知过了多久,直到看着爸爸和那个女人离去了,她才慢慢地走出电影院……那天艾逸雪在外面磨蹭到很晚才回到家里。推门进去,她看见父母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当医生的妈妈正在安静地看书,身为局长的爸爸微笑着跟她聊天,一点也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问题。艾逸雪不禁在心里叫道:"爸爸,你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感受到美国妇道文化,是在一次课余时间:一位女教授听说我的父亲49岁时就离开人世,很出乎她的预料,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她悲伤得就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这种情绪共鸣,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16.
爱,可以不说     
一上海解放前夕,身为某纵队师长的父亲因工作需要,同恋人丁秀英分别了。她被派往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分别是在一个有月无星的夜晚。当丁秀英得知将自己派往上海做地下工作竟是我父亲的提议时,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父亲送给自己的恋人一支在孟  相似文献   

17.
1920年,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女孩出生了,取名叫沙莉。她逐渐懂事之后,知道自己与其他孩子的身世不一样:没有爸爸,是个私生子。沙莉时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听到冷言冷语:"这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有人甚至说她是"孽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她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郁郁寡欢,越来越逃避现实。沙莉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她听大人议论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牧  相似文献   

18.
心碎的鱼     
他从来没有爱过她。从来。但还是娶了她,那时他要留在大城市不再回那个土里土气的小城,而她父亲是大城市的政府要员,为了自己的目的,他娶了并不漂亮也并不出色的她。她爱他却胜过一切。并不因为他有潘安的容貌,还因他博学出众,因为他骄傲的样子,甚至他浓密的黑发和他皱眉头的样  相似文献   

19.
卫宣利 《当代老年》2006,(11):16-17
她15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个天,她的心却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到此嘎然而止。那个沉闷的夏天,她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她看着母亲依然衣着光鲜地上班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她不明白,难道父亲的离去,对母亲,竟然没留下丝毫痕迹?  相似文献   

20.
百琳达是美国路易斯安州巴哈镇人,父亲在做皮鞋生意,很有钱。其母年轻时看过京剧《杨家将》,认为非常浪漫,在她9岁时请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为她教汉语。当改革开放后中国允许外国人到国内旅游观光时,百琳达作为最年轻的平民自费来中国,她为自己的举动感到骄傲。我有幸认识她,得益于她购物时的粗心——自己的背包丢了,还挥手和人告别。那天我像偷吃了禁果一样溜回家时,妈妈正系着一条大围裙做午饭,奶奶坐在院子里,把从田里刚收回来的玉米的皮一个一个撕开,为的是爸爸下班后能把它们吊起来。有节奏的嘶嘶声,使我压住了内心的极大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