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个剧种体现着一个地域、一方人群的审美习惯、志趣爱好、文化素养和风俗民情,这些因素都决定或影响着这一剧种的音乐特色。在我国36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除了地方方言,音乐就是区分剧种的最主要标志。一个剧本既可排成京剧、昆剧或者越剧,也可以排成粤剧,不同之处很大程度就体现在它们的音乐,可见剧种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其音乐特色,戏曲音乐在剧种中的作用可见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全国许多戏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切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对传统戏剧的保护。对于构建传统戏剧保护体系,首先就是要了解戏曲文化的独特性、艺术性和生命力,以及各个剧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方案并且加以实施。保护戏曲文化遗产应遵循针对各剧种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类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动态保护、在系统环境下进行整体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初以来,上海的戏剧界就呈现出非常繁荣的态势。全国各地在上海各剧院演出的地方戏曲达120多台,大小剧目演出场次在600场以上,剧种基本囊括国内现存的各个戏曲剧种。对于能在上海演出,许多外地剧团这样概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地方戏曲在上海的演  相似文献   

4.
秦腔是陕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同时也是陕西老百姓的生活的一部分,是陕西广场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陕西的广场文化才显现出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文化特色,而陕西城市广场文化的这一特色,使得百姓的这一生活方式又推动了秦腔在当代社会的流传和推广,二者相辅相成。本文立足秦腔这一民间艺术,通过其传播途径探讨秦腔与陕西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相互依存的艺术特性,同时也期望更好的通过广场文化促进秦腔在新时代的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戏曲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来自各方流派,剧种多样,因此具有百花齐放的特点。但是,戏曲艺术属于封建社会时期的民族文化品种,在古代都为高层统治阶级享受所用,普通百姓也以此为乐趣。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文化逐渐发展,戏曲艺术也相应的得到了改革和提升。直到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戏曲艺术究竟有怎样的社会定位?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戏曲研究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漫舞影人喜欲狂。退休以后,我逐渐喜欢上了皮影收藏。没想到,这一爱好竟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流传甚广。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很多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  相似文献   

7.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将其源头是宋元早期南戏,历时 800 多余年,具有深厚历史积淀文化,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到了明代才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经过年代的沉淀,昆曲在服装服饰必然也随着改变,但是戏曲服饰均匀是植根于古代服饰,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美化加工,使其变得艺术化。昆曲服饰自然也不能摆脱这一基本规律,它是主要以明代服饰为源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各代的服饰式样,并根据舞台和剧本的要求不断革新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皮影艺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浑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它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形式,如壁画、石刻、戏曲、音乐等,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皮影戏是艺人们随着歌唱和音乐伴奏,用手杆操作影人通过灯光的透射,将其映现在屏幕上的一种戏曲表现形式。所以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灯影戏”。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使中外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国际化大环境下的合作和交流已成为诸多产业发展的主流模式。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在打造新一线大城市中,承担着传递陕西形象和文化的使命。语言作为国家的文化载体,对国家的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院校英语类课程在中外语言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我国陕西新形象为代表,分析陕西新形象在高等院校英语类课程中的传播,并提出实践措施,旨在将英语教学和陕西新形象的传播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讲好陕西故事,推动高等院校英语类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优秀戏曲文化中蕴藏着心系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贵和尚中的价值理念、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充分挖掘传统戏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转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既有利于实现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追求真善美的优良品德;又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此,需要从开展戏曲文化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戏曲文化传播途径、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戏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杜鹃 《现代妇女》2014,(12):298-298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于传媒人才的培养必须调整目标和方法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研究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成为一个重课题。陕西高校众多,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学校有近20多所,在校学生有近万人,可谓人力资源丰富。但纵观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在陕西省既无品牌企业亦无领军型人物,这与我们省拥有丰富文化、人力资源无疑是不相符的。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培养出的人并不能很好的把陕西文化与新媒体相结合,我们培养出的只是人力,而非人才。陕西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大数字出版、动漫、网络传媒、咨询策划等创意产业,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些都是新媒体相关领域.如果没有熟悉新媒体环境,了解陕西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无法完成这一目标的。本课题即是研究如何在高校的教育中,开拓思维,改变培养途径,培养出能将陕西文化与新媒体环境相结合的传媒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针对陕西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元素提取,重审当地特色艺术与环境、人文之间的使用变换关系。对陕西旅游公共环境设施小品设计进行深度的调查剖析,研究和开发将地方特色文化艺术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审美价值体验、形式多样的制作技艺有机地融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来的表现手法,以此来提升陕西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3.
戏曲是舞台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作为中国戏曲舞台的布景,在设计中也承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写意性底蕴。戏曲舞台布景将众多戏曲表现形式聚合在一起,形成一股牵引力,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个性写意的中国文化特质。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而重在表现意蕴、体现意境,这是戏曲舞台布景的绝妙之处。  相似文献   

14.
陕西的小吃文化,是陕西旅游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肉夹馍、凉皮对于西安来说是和明城墙、大雁塔同样重要的旅游文化符号,这些地方特色小吃广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因此,陕西传统饮食英译的研究也尤为重要。以大量陕西风味小吃翻译为例,分析常见的翻译方法,以期提高陕西小吃翻译水平,有利于陕西的文化形象的树立,促进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一切歌唱技法都要围绕语言这个中心来训练和运用。而民歌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在汉语言的发音吐字还有说唱、戏曲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西洋声乐艺术科学发声方法而形成的一种中国独有的演唱风格,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十三辙原是从我国古典诗词中总结出来的合辙押韵的规律,后来,被京剧、北方曲艺以及北方语系的众多民歌、剧种、曲种广泛运用,成为戏曲、曲艺、民歌演唱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此,在民歌演唱中能否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十三辙,也是检验演唱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学究其实质是对外语言文化的推广,因而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把文化放在首要地位。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各种文化资源。本文在分析陕西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充分利用陕西本地文化资源,开展更具地方特色、形式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豫剧是中国地方戏曲中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曲调流畅,节奏鲜明。号称豫剧大王的陈素珍、崔兰田和马金凤各以独具特色的艺朮风格自成一家;而常香玉则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创出了自己的流派。《朝阳沟》、《人欢马叫》是脍炙人口的现代剧目,传统戏《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经继承和改编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戏曲就是舞台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各自的个性写意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袭全球,线下演出停滞,但疫情下的河南戏曲人"以艺抗疫",依托互联网开展"云练功"、"云排练"、"直播互动"等线上文艺活动,继续传播戏曲文化。戏曲"线上见"不单单是疫情的传播策略,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疫情时代戏曲人如何在新阶段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实现高品质的"云直播",应当成为戏曲工作者重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江西东中部的广昌县甘竹镇,有一种流传了几百年演唱孟姜女哭长城事故的戏曲,当地人俗称为"孟戏"。这是一种有十二门楼齐全的连台本大戏,他们有全套的舞台演出程式和民俗祭祀活动,只在每年的正月演出一次,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无论从孟戏剧本或唱腔的角度来认识它的本源性,还是从它传承的封闭性、剧种的独存性、民俗的独特性等方面来论述,广昌孟戏都有其重要的艺术、史学和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