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过去的司法活动由于受“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对程序正义强调不多;今天,程序正义已逐步受到立法者和民众的重视,并认为程序正义应高于实体正义,在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发生抵触时,以程序正义为重。程序正义观在英关法中的出现和发展并非偶然现象,此次刑诉法修改在强制措施、审判制度、简易程序等方面的较大幅度的修改彰显了立法者对程序正义的重视也同时体现了我国立法的进步和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二审程序中审理方式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二审审理中大量选择不开庭审理的情况,二审程序本身作为一个救济程序和终极程序不仅要顾及实体公正,也要兼顾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当前二审不开庭审理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以期能够在二审程序中更好地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下放20多年的死刑复核权,体现了尊重保障人权、防止冤假错案的程序理性,昭示着中国刑事司法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作了很多改进,会见权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会见权能否得到保障,关系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维护,关系着我国法律能否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关系着我国的程序正义能否真正实现。文章从现行法律保障辩护人会见权仍有不足之处出发,提出相关完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正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所谓死刑复核,是一种对死刑判决和裁定进行专门审查核准的特殊制度。1995年4月,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聂树斌被判处强奸罪有期徒刑15年,故意杀人罪死刑,数罪并罚被执行死刑;2005年1月,真正的杀人凶手王书金被抓获,而聂树斌早已于10年前被执行死刑。以“聂树斌案”为代表的冤案被发现和纠正,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启动了我国死刑复核制度改革,而死刑核准权的收回无疑是我国法律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4月1日,全国首批30余位死刑复核官正式到最高人民法院报到上岗。死刑复核权收回的人权意义不容小觑,更为重要的是,这将带动二审、一审刑…  相似文献   

6.
死刑复核应当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审判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我们以往的死刑复核程序中,不开庭审判成了基本原则,而开庭审判成了例外。这种暗箱操作导致死刑复核无法受到社会的监督,也剥夺了当事人的公开审判权和庭审辩论权,使进行死刑复核的法官难以在控辩双方的争论中把握案件事实的真相,正确地判断是否应当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7.
所谓死刑复核,是一种对死刑判决和裁定进行专门审查核准的特殊制度.1995年4月,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聂树斌被判处强奸罪有期徒刑15年,故意杀人罪死刑,数罪并罚被执行死刑;2005年1月,真正的杀人凶手王书金被抓获,而聂树斌早已于10年前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8.
杀人偿命的传统正义观不同于以牙还牙的报复主义,是建立在独特的民族文化上的死刑观念。杀人偿命的中国传统正义观是报应观念、慎刑观念和刑罚威慑主义的集中体现,并且现如今死刑的价值仍是被认可的。死刑废除路径必须考虑公众的价值认同感和社会效果,循序渐进,也要考虑到立法和司法的使命不同,死刑废除在司法和立法层面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宋亮 《现代妇女》2013,(10):52-52
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作为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范畴之一,一直被许多学者潜心研究。而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更是值得学者倾入更多的心血。通过对其研究,发现其具有减少死刑冤案的发生及从程序法的角度限制死刑的适用等意义。本文从其研究意义入手,并对“合理怀疑”进行解释,进一步研究我国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0.
立案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规定为一个独立的程序。是刑事侦查、起诉、审判的前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立案程序还存着很多缺陷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案方面的程序性规定。文中对这个问题作了简单地探析。  相似文献   

11.
证人是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人,证人出不出庭接受控辩双方以及法官的询问对案件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的证人出庭率非常低,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具有紧迫性。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12月24日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3年1月1日起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同步施行。此两项法律文件增加了对证人保护的内容,是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的一大发展。本文将分析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并剖析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提出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果正义是政治体系获取政治信任的直接途径,而程序正义作为结果正义的补充则是巩固政治信任的间接途径。当结果正义受到质疑之时,程序正义就会立即显示出它的价值。结果正义关注的是"得到什么""得到多少",而程序正义关注的是"为什么得到""怎样得到"。程序正义是一种看得见的正义,而结果正义可能会在"黑箱"中操作。程序正义要求的分配过程公开透明往往更具有公信力,群众毕竟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自己的理性。政治信任的结构可分为内部信任和外部信任,同样,程序正义的结构可以分为内部程序正义和外部程序正义。因此,二者的结构功能相互对应,为二者产生关系奠定了前提。  相似文献   

13.
无形的工作通过逻辑进行管理,有形的工作则通过程序进行管理,因此管理程序化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程序是追求公平、公正、正义以及效率的手段,程序化是人事管理部门在法治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公务员录用程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公务员录用程序建设,保障公务员录用程序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4.
李佳琦 《现代妇女》2013,(12):35-35
我国刑事诉讼法借鉴亲亲相隐这一优秀传统,在法律中规定了亲属证人的免证权。但是该制度在主体范围、程序规范、权利救济等方面规定尚不完善,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及时完善立法,以使得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5.
作为“防止错杀”的最后防线,死刑复核制度要真正发挥“保障人权、防止冤假错案”的功能,仅仅实现法律权力上的归位显然不够。  相似文献   

16.
胡灵雯 《现代妇女》2014,(5):126-126
刑事诉讼法中的特别程序,确立了一个方针,三大原则,明确了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享有的权利,也是进一步与国际司法准则接轨。但是,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还可以在借鉴国外经验,落实已签署的国际条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倩 《现代妇女》2014,(2):64-64
程序正义的理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将呈现出不同的法律界限与范围样态,程序正义与侦讯程序之间的互动,其要义体现为程序正义理念对侦讯程序的基本要求,程序的"规范"有利于扭转以往"重打击,轻保护"的刑事司法观念,有助于被追诉人之生命安全、辩护权等基本人权得以顺利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正义思想可以说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重点阐述的部分。他提出正义分为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正义可以通过教育、"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和家庭等途径实现。最后,探讨了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和提高执政者能力等方面的意义,力求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进行充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世界范围内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其中民意是否应当对死刑废除产生实质性影响、死刑民意是否是死刑废除的必要条件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趋势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死刑民意与死刑废除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反对死刑的民意形成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引导民众死刑观念转变的策略,以期对我国顺利融入废除死刑的历史潮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黄建东 《老年世界》2013,(13):18-20
1945年,随着日本政府宣布战败投降,一批为虎作伥、狐假虎威的汉奸巨寇们也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尽头,他们有的被执行了死刑,死在了正义的枪口之下;有的被判监禁,老死狱中。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