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方式研究是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中的重要视野,基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土族聚居区——青海省互助县土族妇女生活方式进行田野考察,从宗教观念、伦理观、社会流动、民族旅游、教育等维度出发,对土族女性的生活方式及其变迁进行初步的研究,有助于将社会转型中结构性的研究与个人体验结合起来,深化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3.
土族作为西北高原上的坚韧不拔、勇于开拓民族,许多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以其特有色彩融入了文学作品中。时至今日,重新审视土族文化在文化作品之中的表现,探索其背后的精神本质,有助于帮助进一步了解土族的民族特色。本文试从土族文化在如“花儿”等民间文学形式之中,以及现代土族文学作品之中的表现,全面反映着土族民族社会变迁过程和土族人们精神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俾路支人作为伊朗国内不同于主体民族与主要教派的少数族群,其社会发展问题一直是伊朗国家治理的重要议程。1928年西俾路支斯坦并入伊朗后,巴列维王朝对俾路支人采取民族同化政策,导致伊朗俾路支民族抗争运动兴起。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伊朗政府对俾路支人的政策从压制为主的消极管理,逐步转变为以安抚为主的"吸收"政策。在与中央政府的互动过程中,伊朗俾路支人形成了不被认可的少数族群身份、边缘化的政治地位、落后的经济状况、受限的民族语言环境以及逊尼派宗教人士主导下的传统社会结构等社会特征。由于伊朗俾路支人具有较高的国家认同,当前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整体上保持相对平稳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略论城市文化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致远 《城市》2012,(3):3-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建设的号角,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  相似文献   

6.
巴斯对于族群的边界、族群认同及族群间的互动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族群是社会建构的,调查群体的实体和意识形态时注意力应该聚焦于群体边界,并把族群互动作为讨论的中心,认为族群认同的形成贯穿于吸纳和排斥的关系过程中。其对于巴斯的观点也作出了具体而详细的梳理,看到了田野调查对族群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他将富尔人和巴加拉人的族群融合与拉迪诺人和土著印第安人的相互排斥进行对比,并通过民族性的原生论和工具论进行充分解释。  相似文献   

7.
难以忘却的历史记忆曾经是甘于淡泊的教师,曾经是初识人世的学生,因为身处一个特殊年代,人生的记忆从此刻骨铭心,无法为时间泯灭。记忆交汇、碰撞,冲积出一段清晰的历史印痕,值得我们今天细细思味。  相似文献   

8.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9.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10.
尤坤  王华新 《城市》2012,(1):57-6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历史题材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并经久不衰,有其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心理成因:一是文化记忆的沉淀——历史镜像下的怀旧情结;二是替代性的精神满足——精神缺失中的历史追寻;三是参与式的审美体验——他者空间想象与娱乐式消费快餐;四是视听幻象的盛宴——读图时代的视觉审美。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学界掀起了一股文化研究的热潮。文化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文化的方式,长期以来,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研究及社会学等学科已经把它们自己的学科带入到对文化的研究之中,因此,文化研究逐渐成为显学。在当代话语中,文化这一术语具有复杂的历史,在不同的领域具有多种含义。  相似文献   

14.
“他的”价值仍然是一切价值的判断标准,并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他的”就是“她的”,“他的“成了“我们的”……人们似乎因为习惯于这样的性别文化而只能抱以接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文化"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相结合,逐渐被广泛化、深入化,成为巫神媒介,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商周时期,统治者把"玉"作为一种重要礼仪用器,并将大量的玉器用于祭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玉器的解释和推崇,使神秘并具有宗教、政治、礼仪色彩的"玉"与君子结缘,成为中华玉文化精神内涵。秦汉时期的"玉"被认为是山石之精,殓尸可以不朽,佩带可以辟邪,吞食可以长寿,"玉"成为联系超越生死、沟通神仙与现实人间的桥梁,并在汉代被神化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提升城市认同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城市观察》2012,(2):154-160
城市认同感体现着城市对于主体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是城市文化和城市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维度。网络媒介作为一种强势崛起的新的文化范式和传播范式,在城市认同感的构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要加强对于网络文化提升城市认同的路径和机制的研究,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时间、空间、符号、仪式、共同体等维度对于城市认同的构建作用,促进网络所形构的城市记忆、城市地方感、城市符号、城市媒介仪式、城市共同体想象,增强网络主体与城市之间的情感、记忆和审美等纽带联结,使网络媒介成为构建城市认同、增进城市文化魅力和文化软实力影响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古迹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重要的标点符号,也是人们追溯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在经过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后,历史古迹的保护显得愈加重要与迫切。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留存下来的历史古迹可谓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不只存在于典籍里。还有老人家的讲述,我们尘封的记忆。当我们想起往事的时候,我们的思绪就会变得善良而且多情。如果有一天,走在曾经的城市。曾经的街道。发现熟识的咖啡店、鲜花店,还有小小的面包铺都不再有,只有一个超市那巨大的盒子矗立在礼区。  相似文献   

19.
红色历史文化作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先进文化,不仅在革命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价值,在新时代仍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古代园林的设计中有许多很值得我们现在园林景观设计者借鉴。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其实也就是对传统园林艺术的借鉴和传承的基础上就再创新。当代园林景观艺术语言里,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就在里面找到古代园林景观艺术的优秀点,可以说现代园林艺术就是在借鉴传统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得到升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