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扎染相关文献来看,不论是著作、学术期刊论文还是报纸杂志,大都集中于美学、服装设计、扎染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几大方面,主要针对扎染的工艺制作、图案造型、审美特征、传承发展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成果停留于扎染工艺或者扎染作品本身,基本忽视了扎染背后的从业者群体,然而这一群体中占绝对地位的是女性。从人类学的角度,关注扎染作为女性艺术的一面,是该文章在其他研究成果基础上需要弥补的一点。  相似文献   

2.
扎染艺术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作为多种工艺的结合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扎染艺术课程教学法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无法培养出与行业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以及行业未来发展出现了脱节现象,这对扎染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本文结合目前的行业需求以及社会的主流发展方向,对扎染艺术课程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扎染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和发展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室内装饰风格日益发展的今天,扎染以其独特的晕色肌理效果、淳朴自然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将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扎染艺术特色相结合能够展现出另一种风貌,也为现代室内软装饰设计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和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艺术形式,深深地扎根在我国的山间僻壤。并由于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散发着独有的艺术魅力,折射出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和文化趣味。  相似文献   

5.
艺术染整,狭义上是扎染、拓染、转移压皱、丝网印花、即兴喷绘、涂鸦式绘制和拔色等新兴手工工艺集群的总称,即在各种纺织面料和成衣上,运用现代印染科技、数码技术和扎、缝、包、染、喷、绘、拓、刷、雕、压等多种特殊工艺手法,创造出区别于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平面和立体,单色和多色交融的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后整理技术.本文通过介绍各国扎染来诠释其染整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对传统民间工艺的扎染制作方法进行阐述,结合现今服装面料需要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设计表现语言,从而分析出扎染工艺在现今服装面料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扎染古称扎缬,又称绞缬。是我国最早的独特的防染技术之一,属于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扎染(蜀缬)历史悠久,在民间印染中更是独领风骚,早在唐朝就名噪四方,不仅在古籍《碎金》中独以地名定其扎染名称,而且在不少史书中也有提到。本文将对四川扎染(蜀缬)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其材料、针法、地域特点等,并把重点放在手工扎染的纹样以及植物染色制作工艺的具体表现特点上。  相似文献   

8.
扎染艺术历史久远,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发展到现在产生了许多新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现代休闲女装设计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它的运用是传统与自由的完美碰撞,使得现代休闲女装即带有民族特色,又不失当下流行气息。  相似文献   

9.
卓子山岩画具有极大的美育价值,其太阳神、蛇身人面、鸟形人面等形象与女娲、伏羲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同时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去学习与接受美育。本文尝试发掘乌海本土“卓子山岩画”为课程素材,通过趣味“DIY 手工课程”为途径,运用传统文化,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小村庄,是海内外闻名遐迩的扎染艺术之乡。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白族妇女聪明过人。从明末清初开始,她们便用来自大自然的植物——板蓝根为染料创造出青里带翠、凝重素雅,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充满浓郁民族风味的传统扎染工艺制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合理的运用色彩,使作品充分展示出其独有的魅力,从而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对中国画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中国人物题材画作在运用色彩方面特点较为鲜明。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通过探讨中国画人物题材中色彩运用的特点和内容,以期促进中国画人物题材创作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我国早期的绘画或是现代的国画作品,线条一直以来都是国画的基本组成元素。国画中的线条不同于西方的画法可以作为独立的部分而存在。国画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必须不断发扬传承下去。而对国画的传承与创新,须立足于对线条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围绕中国画线条与书法的关系展开论述,深入分析了历代的线条理论。  相似文献   

13.
论"意"     
"意",在中国画的审美中是一个灵魂,其无大小之别,只有高下之论.如某画之"意"境界不高等云云. 中国画是一个既有审美系统又有思想系统的艺术体系,其不仅是技术的样态,也是艺术的样态,更是文化的样态.技术可以是多样的,艺术可以是多元的,而文化一定是传承的、根性的.既然可以传承,就一定是发展的,这种发展的条件是自身的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与外部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当外部环境有益于她的时候,会给她滋养、促进她成长,当外部环境不利于她的时候,她就会排斥、拒绝接受,而当她长期封闭在自给系统中开始萎缩时,她自身的造血基因又会自觉的吸纳外部的营养来促进自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孙万秋 《职业时空》2009,5(10):106-107
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历经了数千年的淘洗,其中的笔墨蕴涵是不能轻易地被冲汰掉的,它能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经久不衰,足以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画教学在高等学院的美术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传承和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学科。不论何时,在中国画教学中都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会宁县皮影戏作为一种以民间艺术形式存在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民俗研究价值。因传承后继无人、传承方式落后以及传承内容老旧,使得会宁县皮影戏的发展步履维艰。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当前会宁县皮影戏传承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会宁皮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铁板浮雕画是郭氏兄弟海博、海龙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金属雕刻艺术和西方绘画、雕塑艺术的潜心研究及提炼融合,独创出的一种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古朴、厚重、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有着其他雕塑艺术所不能替代的特殊艺术效果。对铁板浮雕画的创作者来说,需要有相当的造型能力及各方面的艺术修养。但作为初学者,在具备素描及泥塑的基础上,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熟悉和掌握铁板浮雕画的特性及其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冰 《现代交际》2014,(5):78-78
赵伯驹,南宋著名画家,擅长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师承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因擅画青绿山水而享有盛名。《江山秋色图》是赵伯驹的传世之作绢本长卷,是现存南宋青山绿水的代表杰作之一。本文从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缘物寄情、传承创新等四个方面,对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的艺术价值与特色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8.
王志伟 《现代妇女》2013,(12):366-366
刘海粟是一位驰名中外的画家,我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拓荒者,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本文就他的艺术风格而谈,从贯通古今、融汇中外谈他在中国绘画上的贡献;从师法自然,十上黄山谈他对中国画的传承;从水墨丹青、耿耿此心谈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齐皓  张雯 《现代交际》2012,(9):102+101
尼西土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不断创新,是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艺术品,对尼西土陶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传承的研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以尼西土陶的艺术价值及其特点为线索,对尼西土陶的传承变迁和发展思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都依赖于家族或师徒的传承,这种传统传承方式却使我国宝贵的非遗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艰难局面。以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进校园为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期望以徐竹初木偶艺术校园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为契机,深化对非遗艺术的认识,强化本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