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来临前夕,印度洋海啸造成了夺走十几万人生命的大劫难,强烈地震撼了世人的心灵,我国媒体上也掀起了参与者甚广的“人是否应当敬畏自然”的争论波澜。争论的一方认为,生态灾难的发生,天灾与人祸的因素兼而有之,人类盲目开发和利用自然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毁灭人类家园的力量,这是人类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的结果;敬畏自然就是要明白人类不一定就是大自然天生的主宰,大自然也不一定就是天生为人类而存在的,对自然有所不为不是消极的,对自然心存敬畏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2.
尊严这一词语在生命伦理中出现次数越来越频繁,这就引起了关于尊严与生命伦理关系的争论。尊严在生命伦理学中核心价值的五个方面包括:理论、政策、临床、文化、研究。尊严是生命伦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尊重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伴随伦理学的社会性别转向,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伦理学家基于研究主体性别的差异,在伦理思考的文化内涵上,显示了与男性伦理学家的不同。从伦理道德上看,女性伦理学家的理论内涵体现了社会性别视域中的女性关怀伦理,突出了女性关怀生命、关注个体、关心他人的文化内容。具体到女性关怀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建构,以吉利根、诺丁斯等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试图挣脱男性树立的秩序/等级模式,通过塑造以关怀相联结的乌托邦世界,再现基于关怀的世俗伦理,确认女性关怀的伦理自我。  相似文献   

4.
张亚云 《现代妇女》2014,(1):147-148
在西方兴起的保护运动中,产生了关于动物保护的伦理学探究,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伦理思潮——动物伦理,构成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理论。鉴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重要日程,而我国动物伦理发展又较缓慢,所以此文通过对西方动物保护的发展以及动物权利的探究,以期增加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促进人、动物、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郭飞 《现代妇女》2014,(4):310-310,309
伦理学研究在今天非常兴盛,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棘手,论著虽然不断问世,但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本文试图通过对伦理学特性的探讨,打开伦理学的内在理路,将伦理学的研究引向寻根之路,为伦理规范寻求内在根基。最终我们将伦理之基放在了人本身,对伦理特性的探讨也常常不离"人"这个伦理之基、价值之基,并将伦理学的发展视为伦理之基的不断扩充也就是人的自身不断地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少哲人将此比喻为“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中西伦理文化显然是人类文化树上的两片不同的树叶。中西方伦理在范畴体系、道德期望、思维方式等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方伦理各有优势,在全球化的背号下我们中国伦理应当如何发展创新?如何更久远更科学地指导规范世人的行为?我想通过了解东西方伦理文化的不同,吸取西方的伦理优点来发展我们的伦理学应当是一条不错的道路。我们讨论西方伦理总是在中国伦理的背景下进行讨论研究的,尤其是我们讨论的最终目的也还是要建构更好的中国伦理。  相似文献   

7.
管理伦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组织和企业界普遍重视的管理活动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管理活动及其发展过程,强调对人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管理与伦理的有机结合可谓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进入21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意识到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从各方面对伦理和管理的结合开展了广泛的整合研究,使之发展成为一门正式学科。本文就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和建立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必然性、特征和基本途径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了"网络反腐"的基本涵义和机理,认为网络反腐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伦理行为,是社会政治参与主体对社会政治核心价值的追求,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参与和舆论监督,网络反腐成败的关键在于反腐信息的阳光透明、及时反馈和长效机制的构建以及政治参与主体的伦理自觉等。通过对网络反腐进行伦理学分析,来了解网络反腐的作用机理、反腐特点以及怎样应对在网络反腐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本文通过在伦理学视角下对网络反腐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比如:进行国家权力主体伦理道德建设、社会公民伦理道德建设和政治制度伦理建设等,来使网络反腐伦理化,制度化,使网络反腐建设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木屋 19世纪中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大大超越了精神文化的发展,遂使西方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快速膨胀的物质主义从根本上助长了人类的自我中心和对其他生命的漠视。物质主义者自然而然地认为拥有比其他生命更多的权利。从而导致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日趋恶化,迫切需要文化和伦理的矫治和引导。亨利·梭罗以他超验主义的实践寻找这种矫治的可能。他的谈吐是朴素而睿智的,他的答案也是超乎寻常的简单,如一潭秋水中静静的落叶。  相似文献   

10.
衣食住行是人生最重要的四件事,衣指的就是服饰。服饰的特点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其存在的特有的时代背景,通过探讨当代服饰伦理的现象及解决对策,能够规范当代服饰的发展,为人们服饰的选择提供依据,解决当代服饰中的道德问题,提供一些关于服饰伦理理念和趋势建议。本文主要采用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我国当代服饰伦理现象及解决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服饰的概念和功能,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什么是服饰伦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面临的服饰的伦理冲突;当代服饰伦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应用伦理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结合各种现实数据去探讨那些具有时代性和争议性的重大问题。应用伦理的时代性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伦理学中所有涉及应用问题的总称。当前未成年人所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未成年人理性的不成熟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的问题应该成为应用伦理探讨的重要内容。把未成年人问题纳入到应用伦理的研究对象中是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的性质要求,也是我国当前应用伦理研究的内在要求,更是现实问题合理解决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以“天人合一”为基调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在当代的价值应该如何评价,在学术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过度推崇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以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为标准来诠释者,更为居多。在现代知识的背景下,重新对中国生态伦理传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公允评价,有助于其在人类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过了半个世纪形而上思辨之后,伦理学开始转向了对现实的思考,突出表现是应用伦理学蓬勃的兴起。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理论主题就是指人之间的对话,教育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间交往关系,这就意味了教育对话性和平等性。本文就将对实践伦理视域下的教育对话实现形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伟超 《现代交际》2012,(7):107-108
近年来全球河流污染事件不断发生,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河流的环境伦理认识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河流生命”这个环境伦理学中的新理论进行研究和思考,来加深我们对河流的认识,提高我们对河流保护的意识,自觉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乔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美国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国际商务伦理学教授。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前会长(2000—2004)。1994年后,他在中国参加多项经济伦理研究和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经济伦理学。主要中文版著作有:《面向行动的经济伦理学》,合作的编著有《经济伦理学大辞典》、《国际商务伦理学》和《发展中国经济伦理》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认为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缺乏应有的敬畏心和责任感,是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与改进高校生命观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与珍惜自我与他人的生命,既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为先导的西方生命教育为我们提供契机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说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崭露头角,但在现实中我国青少年生命意识日趋淡薄和生命教育脱轨的现象值得认真反思。毋庸讳言,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毒害、家庭监管不到位,尤其是学校教育缺少个性张扬、注重知识灌输而导致青少年生命意识缺失。鉴于此,在认真反思的同时,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建生命教育机制,引领广大青少年认识生命意义,帮助他们养护灵魂、滋润情感、激发浪漫情怀,引领他们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活品位,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命境界与增强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8.
当今自然科学领域中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是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现代生命科学,它为增进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的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动物实验,作为动物实验的研究对象的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中获取可靠、精确结果的实验基础。从伦理学的角度去思考善待实验动物的伦理原则,不仅保证生命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中,一个崭新的词汇出现了,就是教育伦理。这种教育伦理是用来规范教育管理行为的。现如今,我国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伦理缺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公正和不尊重。所以就需要有教育管理伦理对其进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的教育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教育管理伦理进行阐述,指出我国教育管理中伦理缺失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孝”是孔子政治哲学的初始观念,根植于他的哲学体系,《论语》中所谈及的“孝”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含义:供养父母、敬重父母、发自内心地供养和敬重父母、立身行事的尽善尽美.这种“孝”思想闪耀着朴素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意义上对生命的敬畏和叩问,这是敬老文化的源头. “敬老”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中是与生命价值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