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型社教类电视综艺节目以其知识、娱乐、竞技、博彩的独特形式诉诸于受众的眼球,便捷、多样的网络化服务加强了舆论传播的时效性与个性化,微博、微信平台不断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新型产业链营销一体化、节目品牌体系构建标签化将成为社教类电视综艺节目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第一档真人秀开始,到今年也不过短短十几年。这短短的十几年间电视真人秀制作、发行、内容、广告等经历了数次发展变迁,现在真人秀节目凭借着良好的节目内容,幽默风趣的语言内容,一下子成为现阶段综艺节目的 "新宠"。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为电视台带来良好收视成绩的同时,也为电视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良好的社会口碑。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实践方式决定着思维方式。在电视参与媒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编辑越来越面临着一个挑战:用什么样的思维去编辑节目,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叙述事实,才能有效地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各级电视台的广泛应用,电视编辑的操作平台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与此相适应的是一种节目制作的思维方式。因此,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相应地实现由传统的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我们不由得思考: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各级电视台的广泛使用,会给电视编辑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电视编辑人员如何借鉴非线性思维,实现节目内容和形态的创新,从而在受众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有效地吸引他们的眼球?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羽 《现代交际》2012,(1):108-109
目前,几乎每一家上星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在播出,甚至在不同的频道里针对不同的收视群体开办了不同内容的谈话节目。比如,仅中央电视台就有二十多个谈话节目的栏目。此外,一些影视制作公司也在大量制作谈话类的节目,以满足社会上对这类节目资源的需要。比如《老同学大联欢》《夫妻剧场》《热点人物》等等,都是各家电视台中比较热门的节目。但是,在如此众多的电视谈话节目当中,真正优秀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个性化主持人却并不多见。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电视谈话节目难以吸引人的症结之一。本文将以《鲁豫有约》为例,从主持人的明星化、访谈对象、选择话题、主持人的精英化、反猎奇、反庸俗化等方面加以论证: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灵魂,是做大做优谈话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选题—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铭 《职业时空》2008,4(6):46-46
电视谈话节目(talk show)源于美国,是指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本身直接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盛起来。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谈话类节目将近200个。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其真实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2010年,各个电视台的相亲节目换了一件马甲轰轰烈烈地卷土重来,遍地开花,在一片质疑声中赚足了收视率。2010年最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恋爱向前冲"没错,这些都是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娱乐兴起于九十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娱乐节目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强力支柱。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一直处于缺乏创新的局面,自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大获成功之后,整个内地电视娱乐选秀类节目遍地开花,但都难超越2005年的那场全民狂欢。也因为整个娱乐节目的创作缺乏新的动力,导致了其整体收视不理想。随着娱乐选秀节目的发展,为了更多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各种节目各出奇招,内力娱乐选秀节目中一度充斥着煽情、炒作与毒舌。"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就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电视节目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取巨额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媒介播出的节目必须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受众服务,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形成一定的受众群体,从而打造自己节目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1日,吴幼坚的儿子郑远涛接受广州电视台采访,成为广州第一位在电视上公开自己同性恋身份的人。2005年11月,吴幼坚以同性恋者母亲的身份出现在南方电视台的节目当中,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者的母亲。  相似文献   

9.
凤凰卫视从1996年开播以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电视业界奇迹,由一个区域性的电视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国际传媒品牌。凤凰卫视所取得的耀人成绩使业界对它极为关注,它所采取的创新性业务策略,如“三名”战略(名主持人、名记者、名评论员)、大型电视活动策略(千禧之旅),创新性的节目形态策略(如鲁豫说新闻)。引发了我国电视从业者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最是乡音慰乡情──忆毛主席第一次观看湖南电视李晓忠那是1971年8月中旬的一天,省委领导在听取省电视台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说:“省委要审查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把你们最好的节目列个单子来。”我们立即在全台进行动员,拟定播出的具体安排。当时的...  相似文献   

11.
王琦 《老年人》2012,(11):18
2012年8月14日,中南某省首场"三农版"电视"问政"在一家市级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随着一段段暗访视频短片播出,某地花去百万元修建的一条水渠到处漏水的问题被披露出来……"震惊"、"愧疚"、"心情沉重",成为节目应邀嘉宾、某厅长嘴里频频吐出的字眼。  相似文献   

12.
正都说幸福是女人脚下的高跟鞋,别人看起来是一回事,自己心底知道的,却是另一回事。今年41岁的李静,作为主持人,特立独行、率真、俏皮,制作并主持了国内收视率很高的《非常静距离》《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等时尚节目。作为商人,她是中国第一批独立电视制片人之一,开创了将节目卖给电视台的先河。近年来,她又投身电子商务界,成功创办"乐蜂网",两年内盈利一个亿,  相似文献   

13.
李守洪 《职业时空》2009,5(6):20-21
近年来,高等学校校园电视台发展很快。笔者根据从事高校电视台工作的实践,阐述了高等学校校园电视台的机构构建、职能、节目构建、人员设备及运作等问题,以期对高校校园电视台的构建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多年前,她因长相端庄、镜头表现自然,从电影演员转为中国第一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在那个电视频道有限的年代,她主持的《综艺大鳓,成为中国老百姓每周六最重要的期待,在电视泛娱乐时代到来前,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好节目”,平均收视率18%,约有电视观众两亿。  相似文献   

15.
国防教育类节目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社教节目类型,旨在通过节目普及军事国防知识、国防观念,使群众更加了解国防状况。然而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因为节目形式老套和内容过于枯燥,收视并不理想。伴随着社会公众对"真人秀"类节目的兴趣不断提升,这一类节目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这一热潮的影响下,大量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创作都在尝试着与这一娱乐元素相结合。其中也包括了国防教育节目。本文即以我国国防教育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防教育节目在"真人秀"热潮下的发展,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观众心中已经逐渐显现出审美疲劳的态势,节目内容雷同、形式老套、跟风模仿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的道路.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想要找到新的出路,就必须转变节目制作理念,开创新的节目形式,形成新的节目风格.《流行无限》以独创性的节目形式和全新的节目风格出现在观众面前,开拓了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王馨苡 《现代妇女》2014,(12):308-309
《快乐大本营》作为一个成功的老牌综艺节目,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受众群体,且在各大电视台综艺娱乐节目泛滥的时期,通过不断创新与改进,一直引领着综艺节目,独领风骚。作为一档综艺娱乐节目,以其清新、青春、快乐、八卦、贴近生活的娱乐风格在中国电视娱乐版图迅速占领自己位置,其带动的明星效应和倡导的快乐理念至今生命力不减,掀起全国电视的快乐浪潮。同时作为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仍保证收视率节节高升,并使其”快乐”理念家喻户晓。并为湖南卫视打造成中国第一电视娱乐品牌定下基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火爆内地荧屏的《奔跑吧兄弟》《两天一夜》《爸爸去哪儿》《我们相爱吧》《真正男子汉》以及近期播出的《四大名助》《妈妈咪呀》等真人秀电视节目,都是从韩国引进的节目版权,在继承了韩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节目制作团队根据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做出了符合中国观众欣赏习惯和欣赏需求的本土化改造,因而获得了骄人的收视率。然而,相比之下,笔者所在城市的地方电视台——吉林省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收视率却不尽如人意。吉林省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虽然符合当地观众的取向品位,却很难有符合中国大众口味的真人秀节目,作为地地道道的吉林人,不禁反思为什么吉林省不能做出更加优秀的真人秀节目呢?吉林省电视台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电视节目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伴随着各个电视媒体对于其收视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主持人,这样一个既是公众人物又是节目主体的人物在处于各种形式的节目中该如何把握自己的节目定位呢?是好好的做好明星的角色、只当一个节目中报幕的发言人还是单纯的当一个传播者呢?主持人明星化是否真的会给节目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让人眼前一亮,是不是综艺节目今后的发展趋势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的深思与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20.
蓬桑 《老年人》2003,(3):14-15
人们熟悉沈力,大多是从收看中央电视台名牌节目《夕阳红》开始的。她将节目柔化为温馨的时光,浸透着智慧与灵性,并以她独特的平和、安详、端庄的主持人形象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观众。尽管现在她年已古稀,而且完全淡出了荧屏,但作为中国的第一位电视播音员,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人,沈力的名字依然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沈力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见证人。1958年,她25岁,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调到刚刚成立的中国唯一的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1993年,离休后的沈力又勇挑重担,主持了5年的《夕阳红》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