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春霞  李丛 《职业时空》2005,(22):27-29
隐性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合法的职业行为。 由于其采访方式及采访内容、目的的特殊性, 使其受到法律和道德的严密审视。本文试从 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对隐性采访的利与弊进 行探讨和分析,以利规范新闻记者在进行隐 性采访时的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所有新闻活动的基础,也是新闻工作者获取信息的常规手段,占据着新闻活动的七成,是新闻活动出色完成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时代是信息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产生与流通,与新闻采访有内在的关联性,影响着新闻采访中信息的产生、新闻材料的分析以及新闻记者的数据素养。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对上述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在融媒体稳步发展新常态下,新媒体技术及资源得以丰富,客观上为新闻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新媒体面向新闻采访领域进行渗透,可丰富新时代新闻采访方式,节约新闻采访成本,提高新闻采访效率,新媒体与新闻采访的融合价值随之凸显。基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背景,分析新闻采访创作要点和创新阻力,探析新闻采访创新技巧,以期推动新闻采访工作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曹影 《现代交际》2011,(3):131-131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就是记者打开采访对象"话匣子"的"金钥匙"。提问得当不仅会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有时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社会不同层次的采访对象,记者在采访中要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逐步解答问题。总之,成功的采访是写好新闻、拍好新闻、打造新闻精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刘学春 《职业》2015,(7):76-77
新闻采访是一种有效地了解真理的舆论监督手段,新闻采访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社会效益。记者是新闻采访的主要引导者,从而承担了新闻采访质量的主要责任。根据以往经验不难发现,记者的心理状态对新闻影响很大。笔者将首先讨论记者若干种心理状态对新闻质量的影响,然后给出一些心理状态调节方法,希望新闻报道的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一种有效地了解真理的舆论监督手段,新闻采访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社会效益。记者是新闻采访的主要引导者,从而承担了新闻采访质量的主要责任。根据以往经验不难发现,记者的心理状态对新闻影响很大。笔者将首先讨论记者若干种心理状态对新闻质量的影响,然后给出一些心理状态调节方法,希望新闻报道的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新闻采访活动的正常开展,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新闻记者证件的管理,做好监督和服务工作,新闻出版总署从2009年2月25日起统一换发全国新闻机构的记者证。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9,(12):65-65
为规范新闻采访秩序,加强记者的权益保护,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力量,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修订了《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并分别于10月1日、10月15日施行。两个《办法》增加了关于保障新闻媒体及分支机构、新闻记者的合法新闻采访权、舆论监督权等相关权益,强调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保障新闻记者的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评论权,同时完善新闻记者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孙天牧 《现代交际》2011,(3):133-133
当今时代是信息高速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大量新闻信息,所以大众看中的已不仅仅是新闻事实本身,而主要是新闻中的亮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基础上,要掌握一定的新闻采访技巧。例如:采访前要有充分的准备;采访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观察等。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09,(34)
为规范新闻采访秩序,加强记者的权益保护,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力量,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修订了<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并分别于10月1日、10月15日施行.两个<办法>增加了关于保障新闻媒体及分支机构、新闻记者的合法新闻采访权、舆论监督权等相关权益,强调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保障新闻记者的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评论权,同时完善新闻记者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证     
新闻记者证是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由国务院授权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发放、销售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销售专供采访使用的其它正式证件。新闻机构及其派出的新闻记者依法从  相似文献   

12.
中央提出的"走转改",将当下新闻报道的短板提了出来,新闻记者角色定位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新闻事业的积极发展及国家、社会的舆论导向。县级新闻记者本就身在基层,与广大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更应该关注普通群众的新闻,让老百姓看自己的故事,看自己的新闻。如此转换新闻角色,采访出来的新闻才具有鲜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萨疆 《现代妇女》2014,(4):262-262
新闻媒体采访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一次高水平的采访过程,不仅能体现出采访者的水准,也能展现采访者的个性魅力,同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新闻媒体采访中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技巧,是做好新闻媒体采访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新闻从业者要做好本职工作应不断探讨提高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现代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对新闻主持人有了更高的要求。从采到编到播出,新闻主持都要融入其中,深入一线采访,接触到第一手新闻素材,可以收到言由心生的效果。这样以来采访技巧就成了主持人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现如今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推广应用,新媒体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日趋明显,其中学生和年轻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依赖尤为突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海量信息传播、碎片化信息传播、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等特征。这些新特征的出现对我们电视记者的采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为电视记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来进行新闻采访工作。电视记者在面对新媒体时,需要自身努力适应新媒体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客观性的要求。新媒体对于电视传媒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新趋势,亟须电视记者去适应。作者作为电视记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在下文中对电视记者在新媒体下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6.
赵莉 《现代交际》2016,(4):84-85
本文基于真实案例分析,从现代交际礼仪视角提出新闻记者在采访提问过程中,应当遵守尊重、宽容、适度等基本的交际礼仪原则,让采访提问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新闻记者作为传播者,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反映群众的意见、诉求的重要任务,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的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尝试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理论着眼,分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现状,并从发扬新闻职业精神、加强新闻理论学习、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给出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为新时期树立新闻记者新形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闻采访技能需求和教学实际的调查,探索"情境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的方向,设计出适合职业院校使用,值得所有新闻专业课程借鉴的新闻采访课程情境任务驱动教学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的21世纪,媒体已经成为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媒体包含了多种介质,当中最有主观能力的便是记者。然而记者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受到欢迎,因为每位记者有着自己的问题和提问方式,所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被提问者对记者的反感。因此,记者采访应该怎么设问题和提问方式成了关键一步,本文对新闻采访的问题及提问方式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20.
作者深入基层赴西藏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采访活动。文中以记者视角展现了近年西藏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有针对性地盘点了18年来北京市的援藏成果。并从实际出发,对异地采访技巧进行了分析探讨,作者认为只有深入基层,带有使命感的采访,并致力于将异地新闻本地化,才能完成更具贴近性、更为生动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