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晓春 《职业时空》2008,4(4):114-115
我国是一个具有国家考试传统的国家,古代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的社会制度之一,科举考试是选拔从政为官的仕大夫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科举制度不仅成为我国封建皇权统治稳固的重要基石,而且还促成了中国特殊的社会阶层格局,影响了中国文化的状态,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可见,国家考试制度在中国是一个地位非常特殊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兴学育才"敕书是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重要文物,由清光绪帝在1905年颁发给河南省提学使司,要求因时制宜、兴学育才、废除科举。可以说这件文物关系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是科举制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物证。本文试着以此进行思考,探析前后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是怎样最终走上衰亡。进而在如今变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选拔、建立现代考试制度等方面,借鉴和吸收传统教育考试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之后,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历经唐、宋、元、明的不断发展,在清朝走向灭亡。科举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人才选拔考试本身,它对国家政治建构、学术思想、社会意识、人们的价值观念,无不发生影响。它是社会发展不断演变的结果,是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4.
正考试不是社会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但它一定是被社会证明了的,选拔人才、分配教育资源最可靠的方式。我叫罗天,是一位公务员考试的阅卷人。我的前半生一直在和考试打交道,我自己参加过一次高考、两次研究生考试和九次博士生考试。我现在是一所高校的老师,一直在出卷、阅卷、讲题。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超过150万,而最火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已近"万里挑一"。公务员热逐年增温,公务员考试变成了全国高学历人才竞争最激烈的"中国最难的考试"。有需求就有市场,"公务员热"催生了公务员考前培训热,随之也衍生出了整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自原始社会即有之,奴隶{十会、封建社会的情况各不同。自隋以来,选拔官员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为吏部,掌管铨举与考绩。历代正史上,自《新唐书》《旧唐书》以下至《明史》,皆有选拔人才制度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考试热"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几百乃至上千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基层公务员招录却不太被广大考生重视,基层存在招不来人才、留不住人才的问题,这与我们现行的公务员招录体系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重点研究我国现阶段基层公务员招录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征联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5,(6):51-5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公元587年隋文帝时期,之后1300余年,历代封建王朝均借此作为选拔官吏的手段。始初,科举制度对激励攻书、拔擢人才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它的弊端亦愈来愈明显,尤其是明清开始以八股文作为应试之权衡,科举考试制度逐渐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政府将不得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公务员考试的各个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仅对国家选拔人才不利,更会阻滞法治社会的进程。如何提高公务员考录的质量和水平,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务员考录程序中出现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几点进一步完善的措施,以期实现公务员考录工作的规范、公正、科学和严谨。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代的读书人,唯有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众多的年轻人寒窗苦读的唯一动力。到了今天,科举制度早已废除,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考试是当下中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其中申论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而由于应试者大多趋于功利,缺乏积累和自思考,多为陈述已存在的观点和意见,使申论文失去了可靠实用的特性。那么本论文就将对一现象展开讨论其现象、发现其原因、探其启发。  相似文献   

12.
隋代实行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拔人才方式,考试的科目很不固定,但基本定型的有秀才、孝廉、明经、进士等科,形成了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雏形,奠定了我国古代选官制度重大改革的基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国家和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录取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本届招考的多项统计数据都突破了历史纪录。据了解,全国总报考人数接近100万,除海关职位外,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公务员考试的平均录取率已经接近50:1,在一些热门职位上,录取比例超过1000:1。目前,公务员考试成了实实在在的“中国第一考”、“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众多的学子们通过“学途”踏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仕途”。我们知道,从科举制度逐渐成型以来,大多数的中国古代读书人都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并最终通过“学而优则仕”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考试不是录取率最低的考试,但至少也能排头几名。12月9日举行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达到74.2万,而录取比例仅为46:1。公务员考试在最近几年内呈现越来越热的趋势,无论大学毕业生,还是已参加工作者,都对公考趋之若鹜,甚至有十个月内连考十场的"考霸"。公考如此火爆,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有人称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是公考热的根源。但在中国的周边国家,比如韩国等等,公务员考试同样火爆,这该如何解释?此外,高校扩招也给公务员考试提供了扩容的空间。中国公务员考试是否走向畸形?现任做决定还为时过早,但目前出现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卢伟 《职业》2015,(25):30-31
从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登上历史舞台,到影响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的瓦解,我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从萌芽到完善,逐步建立起一套富有特色的制度体系,形成了选任、培养、考课、赏罚、俸禄、品阶、回避、致仕等内容组成的互相配套的有机体,诞生了六种选官制度。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代的读书人,唯有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众多的年轻人寒窗苦读的唯一动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如今高校考试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一套完备的适应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时下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高校需要努力实现考试评价体系向多元化、实践化转换,健全考试制度和监管机制,使得高校考试制度真正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最终达到高校考试对于学生的能力检测、引导和培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创立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不是在现行高考制度之外叠床架屋,或另起炉灶,而是改革和完善统一考试评价制度;增强高考的针对性,适时增加多元评价指标,同步进行配套改革,使高考这一教育测量手段在我国人才培育与选拔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国家和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录取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本届招考的多项统计数据都突破了历史纪录.据了解,全国总报考人数接近100万,除海关职位外,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公务员考试的平均录取率已经接近50:1,在一些热门职位上,录取比例超过1000:1.目前,公务员考试成了实实在在的"中国第一考"、"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众多的学子们通过"学途"踏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仕途".  相似文献   

20.
柯荣住  洪伟  郑恩营 《社会学研究》2023,(1):96-115+228
本文总结了人才选拔的三个重要制度目标,即公平性、匿名性与有效性,并以这三者间的矛盾和取舍为框架梳理有关任人唯贤的文献与历史实践。基于我国科举制巅峰时期(明代中期)的制度细节和对中国传记数据库中12752名进士信息的量化分析,本文揭示了集中式人才选拔制度在其设计与执行过程中的悖论,即难以同时协调上述三个目标之间的冲突。研究发现,任人唯贤作为一种社会选拔制度,既受制于选拔者的能力与私利,又受制于区域或个体间的起点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