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王朔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本文从"我"这个叙述视角出发,展开论述,并且以作品《动物凶猛》为例,深入探究王朔作品中叙述技巧,揭示其耐人寻味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2.
谢玉琼 《职业》2017,(17):68-70
色彩是动画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也是提高动画作品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把色彩成功地运用到设计作品中去,通过色彩让观赏者领悟创作者的设计思想,成为动画创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色彩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色彩对动画创作的影响,以2016年广东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动漫设计与制作试题为例,对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摩·切瓦斯特是美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他在探索创作时注重个人观念的表达,突破传统创作上表现出来的单一与刻板,用卡通漫画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作品深刻的内涵和寓意;他的设计作品明显地受到其同时代的波普艺术和嬉皮文化的熏陶,洋溢着浪漫、幽默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解剖是在医学或生物学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通过解剖能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人体和动植物,这样可以在原基础上探究、发展。在此借鉴医学剖析的概念来分析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更好的、更清楚地理解舞蹈、研究舞蹈,可以在原基础上发展、探究。编导正像作品的"医生"一样,要会给自己的创作看病治疗,我们可以把一部完整的作品分为选材、结构和编舞。这些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都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的,也是无可质疑的。但是2个作品如何组合成第三个作品,或者如何拆开A作品中的结构来连接B作品中的主题和动作。这样会出现C作品吗?这就是我要探究的如何在舞蹈编舞中运用解剖分析的手法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颖 《现代交际》2010,(4):83-83,82
该文通过对画家费欣一生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和探讨,试从画家的创作中探讨画家生活历程对其作品的影响,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以及借此认识日常生活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振华 《现代交际》2010,(11):92-92,91
李煜作为一个葬送江山的皇帝何其失败,但他在南唐词的创作上又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诗词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研究其作品艺术特色,探究其生平与创作,对认识李煜词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图形与文字的艺术特征,并对其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表现手法进行了简要概括,同时介绍了文字和图形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运用形式,旨在明确图形与文字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运用有效性,提升视觉传达艺术的表达能力,并总结其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年来艺术家的综合版画创作历程和体验的梳理,提出其创作观,展示其是如何处理好材料、技法和作品内涵的协调关系,以当代社会生活为基点,以时代的变迁、时空的流变为线索,并通过其富有个性的图式语言的表达,画面空间构成感的塑造,来展示当代所关注并足以引起思维震颤的独特视角,挖掘与之相契合的时代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李嘉祐是大历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有"中兴高流"之称,在大历诗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由于作家的创作心态与作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故本文试图对李嘉祐的创作心态进行探究,以期更好的把握其诗歌创作。文章结合李嘉祐诗歌作品的相关内容和李嘉祐的人生经历,从其人生态度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李嘉祐的创作心态主要呈现为:积极入世的济世心态、沉沦下僚的穷愁心态和自我调适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10.
油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其深入的发展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融汇到油画创作中是当代油画画家致力于探究的方向。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对中国油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总结出较为合理的观点以推进中国风的油画的创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宇翔 《现代交际》2011,(12):88-90
本文以加缪作品《局外人》和《西西弗的神话》为研究对象,对作者的哲学思想进行解读。首先,对《局外人》中荒谬的人的性格特征、生命轨迹、意识状态和世界观以及荒谬的人和反抗者的形象进行剖析;其次,解读体现加缪哲学思想的《西西弗的神话》;最后,综合以上作品总结加缪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2.
在创作现代舞的同时,演员与编导关系紧密,而不少演员就是编导,很多时候编导也可以成为演员。尽管两者的关系紧密,但由于身份不同,看待作品的角度、立场还有一定差异。当前,作品能否创作需要编导把握作品,呈现高质量。此间没有编导创造好的作品,在演员舞台表演的时候就会缺乏生命力。编导当前需要重视演员的个性,发挥演员的特长,尊重演员理解作品。本文就作品的创作出发,探讨了如何在作品中结合编导的创作灵感,实现编剧与演员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以托马斯·哈代的同名作品为素材改编而成,厚实地利用电视剧自身的优势,叙述了苔丝悲惨的一生。该剧对叙述空间精妙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叙事效果,使观众深切地理解了该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运用电视叙事学相关理论,对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的叙述空间进行探讨,以分析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电影与小说实现跨媒介叙事的作品数不胜数:改编自JK罗琳的同名电影《哈利波特》创造十年奇迹,小说意念取自电影的文体创意也在西西的《东城故事》中略见一斑。而当诗歌遇上电影,两者如何实现跨媒介叙事?不同艺术符号并置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差异?这种差异带给我们哪些思考?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嚎叫》如何实现与艾伦·金斯伯格的同名长诗间的跨媒介叙事来探索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品注重于表达情感,而注重色彩表现的油画作品更是心灵的体现和传达。油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和色彩艺术的结合,造型和色彩,就是油画用以表达的基本语言。油画在视觉上的印象,产生的感情和情绪的效果强烈与否,取决于贴切地表达作品主题的,富有魅力和独创性的色彩应用。油画的色彩语言的形式中也渗透着作者极富个性的情感体验,油画创作者对色彩语言的把握和运用成了油画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只有更灵活的掌握色彩语言特点与特性,才会更充分的表达出创作者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和丰富内涵。本文将首先分析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和对情感表达的作业,然后列举和分析历史上各位大师对于不同色彩、不同调色技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油画创作中如何发挥色彩的感染力,充分表达了创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给予了人们不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感觉,艺术的审美感受取决于受众与设计作品之间的关系,而这种美感必须通过每个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来连接。通过设计者在真实创作中的感觉来分析艺术设计过程中的色彩感觉的训练,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潜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残雪的代表作品《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等,分析其小说里呈现出的荒诞意识。并从残雪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国外荒诞派作家的创作等方面,探究残雪小说荒诞意识形成的原因,残雪独特的心灵世界以及其作品的现代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站在读者接受的角度,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进行了有关创作手法与思想精神两方面的思考.首先,通过总结作品中的主要事件及其相对应的时间,并结合作者所处的19世纪的自然科学观,对其叙述节奏进行分析.其次,通过联系作者自身的信仰对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走向精神复活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批评.  相似文献   

19.
沙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出了许多极具川西北风情的出色的悲剧型小说。这些小说的篇幅都不长,内容也不复杂,但却有着丰富的悲剧意蕴,蕴含着"不绝的哀意"。本文将在仔细分析沙汀的悲剧型小说文本的前提下,阐述作品的悲剧性内涵和悲剧意蕴,并试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悲剧型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的分析,来说明作品蕴含"不绝的哀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了《荒野的呼唤》和《雪原》的主要内容,又通过分析这两部长篇小说,探究了杰克·伦敦的创作心理以及写作风格,并指出了杰克·伦敦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主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