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公办院校与独立院校在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差异。方法: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数据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温州医科大学与仁济学院学生在生命质量的物质环境、社会领域、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四个维度中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生命控制感现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学校生命教育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大学生生命控制感问卷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命控制感总体水平较高;(2)不同专业及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命控制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3)女生在生命控制感总分及生活盈实,变化接纳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去自我关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大四学生在生活盈实和宽容程度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4)大学生的生命控制感水平可正向预测其积极应对方式,可显著地预测其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亲情淡漠已成为中学生与家庭产生心理隔膜、情感疏离且导致成人后家庭社会适应不良、情绪困扰的严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陕渝440位中学生的调查,考察两地中学生亲情观。结果表明:(1)两地中学生亲情观总体积极向上。(2)两地亲情观在性别、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结构、母亲职业等因子上有显著的差异。(3)在功利型亲情观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互助型亲情观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困惑型亲情观维度上,农村中学生显著高于城市中学生;在回报型亲情观维度上,陕中学生显著高于渝中学生,农村中学生显著高于城市中学生,双亲家庭中学生显著高于单亲家庭中学生,母亲职业对中学生回报型亲情观具有显著的主效应。  相似文献   

4.
孙阳 《现代交际》2014,(2):227-228
本研究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整群随机抽取174名农业院校大学生,探讨了农业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特点及与情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大学生寻求意义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农业院校大一学生在生命意义感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大一和大二学生在寻求意义感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且大三学生显著低于大四学生。3.总体上,农业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显著低于寻求意义感。4.生命意义感两个维度均与积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整群随机抽取174名农业院校大学生,探讨了农业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特点及与情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大学生寻求意义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农业院校大一学生在生命意义感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大一和大二学生在寻求意义感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且大三学生显著低于大四学生。3.总体上,农业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显著低于寻求意义感。4.生命意义感两个维度均与积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76名农业院校大学生做被试,考查了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学业归因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主学习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动机显著高于学习设置和自我调节,学习设置显著高于自我调节;女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内归因倾向显著高于外归因;男生的外归因倾向显著低于女生。(3)大学生外归因、内归因均与自主学习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基础,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上海S大学7位退伍复学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从他们的生命故事中发掘参军这一生命事件对其大学期间生命历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受访者复学后的生命轨迹形式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在内容上表现出甜蜜期、风暴期、调控期和分化期的特点。造成此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从军营到校园的时空转变引发了退伍复学大学生生命历程的分化;从强社会需求到弱社会需求的转变中,个人能动性具有有限的中介效应;关系网络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生命历程具有调节作用;参军的时间和时机选择具有累积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内容,也增强了该理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生命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自我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对448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专业和家庭关系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在专业和家庭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受专业和家庭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是大学生认知结构中重要的基础和内容之一,生命价值观的引领和培养也是高等教育题中应有之义。近几年,大学生自杀和杀人的事件层出不穷,部分学生由于错误扭曲的观念,作出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情,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学生认知层面等因素探讨导致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出现不良现状的原因,更从高校完善教育体系、家庭支持、大学生自身发展、社会创造良好环境四个方向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湖南省某高校中留守经历长达3年及其以上的688名大学生为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生命意义感与复原力关系调查研究。调研结果表明,留守大学生拥有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复原力各因子密切相关,在不同心理复原力组间差异显著,而寻求生命意义感均不显著;在心理复原力各维度中,只有问题解决对拥有生命意义感和寻找生命意义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丹钢 《现代交际》2012,(10):210+209
采用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西部三所高校706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生源地和独生子女因素对西部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无影响;学习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在学习行为效能感上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效能感存在学科差异,工科在学习行为效能感上显著高于文理科;学习效能感存在年级差异,其中大一显著高于其他年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年级与性别对高中体育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515名济南市高中体育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高中体育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总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对自我调节学习各维度进行多元方差分析,除学习动机外,高中体育生在其他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高,自我调节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在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要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生为例,选取苗族、侗族、汉族三个民族,旨在探讨不同群体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异同以及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的特点。方法: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择偶偏好和择偶标准的调查。结果:(1)经济地位、人品事理、个性条件、气质四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情趣、生理条件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气质这一维度在城镇和农村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大学生更重视对方的气质。(3)人品事理这一维度在汉族和苗族、侗族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苗族、侗族大学生更注重另一半的人品事理。(4)在选择配偶方面,男生更愿意选自己爱的,而女生更愿意选择爱自己的;大学生对于对方是否是独生子女持中立态度。(5)在大学生群体中,排名前五的择偶标准分别为上进心、志趣相投、包容、理解对方以及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14.
李海丰  于天红 《现代交际》2011,(11):220+219-220,219
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正确的生命观,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要需要明确生命观的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观教育,同时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校园环境,促使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阳 《现代交际》2012,(2):208-209
本研究采用金盛华、李雪(2005)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随机整群抽取212名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探讨了其职业价值观的特点。结果表明:①低年级大学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按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成就实现、家庭维护、地位追求、社会促进。②低年级大学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按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发展、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③女大学生在福利待遇上的期望非常显著高于男大学生。④文科大学生在规范道德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理科大学生。⑤大二学生在地位追求、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急剧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社会问题。激烈的社会矛盾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校园中,使得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屡屡见诸各类媒体,大学生自杀率和犯罪率逐渐攀升,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代高校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就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生命教育提供有价值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大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大一学生与大四学生相比较,大四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更低;②女生在消极问题解决倾向上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各维度和人际关系能力与情绪智力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在校大一至大四共4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以下结果:①人口学变量上完美主义总分与情绪智力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②完美主义的担心出错这一维度在情绪智力各维度上均有负相关,但并不显著。③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这个维度与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均有显著性差异。④完美主义的条理性这一维度与情绪智力的三个维度上均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7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性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在不同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性在不同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性和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同情、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采用共情和同情量表(MES)、亲社会行为量表(PTM)在线下和网络对86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女生在同情、情绪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上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认知共情上无显著差异;同情、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三个变量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同情、认知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显著相关;情绪共情和同情、认知共情呈显著相关,和亲社会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同情在认知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表明:认知共情可以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同情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