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对于新形势下使青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近10年的相关文献后发现,当代中国社会对青年有较大影响的思潮主要有新儒家思潮或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历史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此外还存在诸如后现代主义思潮、女权主义思潮、反全球化思潮、消费主义思潮等对青年影响力稍小但绝不容忽视的思潮。当代社会思潮深刻地影响了青年的信仰和价值观,导致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变迁,影响青年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变迁,而在这些过程中青年接受社会思潮影响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社会思潮影响下的青年思想引领主要有思想绝缘法、对象研究法、武器强化法和能力培养法。现有关于社会思潮对青年影响的研究存在着过分侧重定性研究和消极影响、到底如何影响是"黑箱"、研究成果呈现结构失衡等缺陷,需要针对这些缺陷寻找相应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能动反映。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与西方思潮有密切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我国思想政教育内容和客体造成了冲击。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要坚持方向性原则、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和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推动社会思潮的发展与繁荣,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领,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部社会价值观中有着统领支配地位,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已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辩证看待当前社会思潮的存在和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转变、融合,使社会主义的发展思潮放射光芒。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涉及认知、认同和践行三个关键环节。仅就认知环节而言,大学生在引领过程中表现出三个有重要影响的主体认知特点:认知闭合、理解偏差和群体思维。结合这些特点,要着重做好隐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思潮引领之中的三种批判以及引领大学生思潮中的"态度改变",为引领大学生思潮构建有效的理论场域。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思潮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青年思潮提供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思潮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障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出于反思"现代性"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目前已经发展成"带有西方色彩"的全球性社会思潮。它反对理性主义、整体主义、中心主义,主张多元价值取向,注重人文关怀,具有否定的全面性与不彻底性、价值取向的无中心性、传播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行为表现的随意性等特点。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我国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青少年的天性成长,但也往往易于模糊青少年的是非判断标准,侵蚀青少年积极有为的责任担当,诱使青少年养成享乐主义的生活习惯。为此,需要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对西方后现代思潮的理论研究、加强人文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领网络与大众传播方向等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8.
王颜 《职业》2016,(32):102-103
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态,在我国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但由于高职学生的鉴别力不强,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峻挑战.作为高职德育一线的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当代社会思潮发展现状和规律的研究,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科学地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各种当代社会思潮,使有利的思潮促进其健康成长、学习,同时规避不良社会思潮的侵害.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社会思潮,近年来它在网络上蔓延传播,集中表现为对英雄人物的"抹黑"。这是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也是网络监管不利的不良后果,巩固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打击网络"抹黑"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占领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带来各种思潮的侵扰,所以当下要想推动社会前进,就必须找到一个正确且先进的思想来引领,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4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通过构建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知晓度—观点知晓度—观点认同度"三维分析模型,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认同情况如下: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显著高于对社会思潮的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依然十分巩固;在社会思潮的"概念知晓度"和"观点知晓度"方面,影响较大的为"消费主义、娱乐主义、拜金主义""民族主义"和"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多边主义";就"观点认同度"而言,排在前三位的社会思潮是"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宪政社会主义".不同大学生群体对社会思潮的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阵地的建设和巩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社会冲突和矛盾也不容忽视,不同社会思潮也由此应运而生,尤其是在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加大的今天,不同社会思潮在相互碰撞和交流中"各显身手",企图为改革的今后走向观风把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使不同的社会思潮得以在一个高端宽松又科学合理的环境中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彭涛凯 《现代交际》2011,(3):198+197-198,19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是我国人民思想道德精神的精髓。目前,针对大学思潮这一重要思想战略阵地如何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本文旨在分析当下大学校园思潮的现状以及如何有效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思潮健康向上的发展。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思潮不断侵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同时,高校也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的意识,认清楚历史真实面貌,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危害、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清除和阻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的蔓延扩张。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最具根本性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也被理论界所关注和研究.研究的范围之广、角度之多,特别是对意识形态自身特点、作用与功能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分析,都对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根本指导地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本身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创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则为不良社会思潮渗透提供了空间,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传播迅速,潜移默化地对创业观念产生着交叉影响。加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迫不及待,通过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结合;开展公益价值取向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注重增强文化自觉,重视我国创业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大学生中两次大规模社会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近年来虽然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知晓度不高,但对其代表性观点认同度却比较高,民主社会主义逐步成为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其影响演变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渗透提供了土壤,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代际特征使其易受误导。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大学生应对民主社会主义挑战的能力,通过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来消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积极回应社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引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种种教育变革思潮中,最富时代性和代表性,最具冲击力和引领力的,无疑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它们已被国际社会认定是当代教育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作为网络"公共意见空间",是社会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同时,网络舆论具有双刃剑特性,错误的网络舆论危害巨大。"非毛化"思潮是以歪曲毛泽东形象和党的历史与形象为主要内容和倾向的错误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蛊惑人心的鬼魅,主流媒体应当在引导网络舆论,抵制"非毛化"思潮中承担其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自媒体时代,青年利用网络来表达自我的利益述求,拥有自我的发布平台。如果教育者不能很好地引领青年思潮,青年会通过自媒体来宣泄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起社会动荡。这就需要教育者发挥与被教育者的"主体间性",从"主体""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转向"主体—主体"模式或者"主体—中介—主体"模式。在"共同视阈"的交融下,教育者在占领主流话语体系,把握舆论方向的同时,倡导多样化,用包容的心态、平等的交流方式和青年一代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提高青年人的媒体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