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目漱石和文坛上的霸道作风作斗争,努力建设一个百花齐放的理想局面。夏目漱石在《文艺的哲学基础》以及《<坑夫>の作意と自然派伝奇派の交渉》等文章中针对当时日本文坛自然派对非自然派作家作品的无理粗暴的指责进行了鞭辟入里地批驳。鲁迅也揭露了1920年代"革命文学"唯我独尊的嘴脸。夏目漱石和鲁迅都指出了霸道嘴脸背后的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自然、清新,富有韵味,历来被人赞颂。本文先从意境、风格、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富有意境美,情景交融,含而不露,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朴实、清丽,质朴而含有风韵;后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作品的影响——陶渊明是汉魏以至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文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东西方宗教文化背景的语境中考察夏目漱石的作品,可以看到宗教文化对其创作方面的重要影响。夏目漱石作品中多展现出的宗教情结虽然看起来互相矛盾,但实际上是相互统一的。一方面他对神佛的偶像崇拜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又对宗教的伦理超越思想进行了赞颂,认为宗教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给世人留了一个千古之谜,从宋代的沈约、萧统开始,不断有人论证陶渊明永初以后不书刘宋年号的意图,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书写,本文从陶渊明生活的政治背景和他的身世家庭出发,着重探讨陶渊明的思想状况,探讨东晋末期的政治对陶渊明的影响以及在其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杨煜 《现代交际》2014,(11):62-62
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甚小。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到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本文以《归去来兮辞》为底本,来论述陶渊明的田园情怀在《归去来兮辞》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理水》是鲁迅在后期所写的一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与其不同的是,鲁迅笔下的大禹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大禹的前后期有了不同,前期的大禹有着实干家的精神,吃苦耐劳,而后期开始学会享受权力的快乐。这根本上是权力的影响带给他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与李白不同,陶渊明著《饮酒》二十首,前者是其嗜酒,他饮酒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当然,他的饮酒诗可以看出他对人生、对自然、对朝野不同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8.
"鬼诗""鬼语"的古典文学传统对鲁迅"鬼"世界具有深刻影响。笔者试图从此着手,探讨鲁迅"鬼"世界与屈原、李贺的联系。鲁迅的"鬼"世界,继承了屈原与李贺诡谲浪漫的楚巫意识与"诗鬼"美学,创造出了幽暗、诡谲、绮丽而又显得空灵缥缈的幽冥境界与粗犷、妩媚兼有的鬼魂形象。与此不同的是,鲁迅先生更有现代意识:超越性的视点、本体论上的自我审视、求索本体的精神及复仇、反抗的旨趣。  相似文献   

9.
马丽 《现代交际》2010,(8):51-51
南宋文人对于陶渊明归隐原因的认同有着自身的精神需要。“耻事二姓”这种说法在南宋末元初时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天翻地覆、国破家亡的时代,陶渊明的精神情怀和行为方式深深影响了这一特殊时代的士人群体,陶渊明“不仕二朝”的忠义之说更是为宋末爱国诗人所大加宣扬。忠义气节、亡国悲愤和超然情怀,从情感深层到理性高度都有了深刻的体认。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以隐逸诗人的形象著称于世,从对其辞赋的分析来看,陶渊明的归隐自有原因,归隐前后也不乏入世济天下的思想,归隐后仍在"兼济"与"独善"的矛盾中交织,且仍偶有"情执"的烦恼。本文试图以陶渊明的辞赋分析为基础,对其出世和入世的情结进行剖析,从而提炼出陶渊明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魏晋玄学以及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玄佛合流"的特色,即禅宗特色。笔者通过这种特色,对陶渊明的部分诗歌简单的从心不染著、智慧观照、超越苦难这三个具有禅宗思想特色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霞 《现代妇女》2013,(12):267-268
陶渊明的诗歌悠远淡然、真实婉转,诗中的意象,造诣极高,具有深刻的象征隐喻的意义。陶渊明诗中最突出的意象便是菊花,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揭示陶渊明诗歌菊花意象的含义。以菊喻人、以菊比德,无我之境,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13.
29岁前:出生成长于宜丰,29岁后:出仕隐居于九江身世之谜千古悬疑陶渊明,江西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究竟是何方人氏,文学史上似早有定论。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引述梁启超的考征,认为陶渊明生卒年为公元372年至427年,浔阳柴桑(即今江西九江人);朱东润先生在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也持同一说法,国内其他陶渊明研究学者在介  相似文献   

14.
唐可 《老年人》2011,(11):39-39
陶渊明,号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就像一朵幽居的菊花,在纷繁乱世中,恬淡而宁静地开放。数百年后,许多文人士大夫将陶渊明的人品文章奉为一生追慕的典范,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苏轼和陆游等,莫不如此,也许这是陶渊明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一生相交的朋友中,以许寿裳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许寿裳是鲁迅的同乡、同学和同事,比鲁迅小2岁的许寿裳与鲁迅相识相交长达35年。是许寿裳介绍鲁迅先后到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教育部工作。当鲁迅被教育部开除公职后,许寿裳也断然辞职。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承担起了整理亡友鲁迅文字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将一片田园作为自己的乐土,甘之如饴,透过诗、酒、书来表达自己对功名、社会与人生的理想,让人感受到他的生命气息。本文主要从陶渊明思想为着手点,重点对其中的自然之美、人格美、劳动美、风骨美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究了鲁迅语言观的性质与功能、意义与目的及建设的方式和路径,旨在为人们更好地认识鲁迅文学,了解鲁迅的语言观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有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如投枪、匕首,内容充满了幽默。本文选取了鲁迅先生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篇作品,对作品中的幽默话语和措辞进行了分析,充分展现出现出一位有血有肉、充满幽默的鲁迅。  相似文献   

19.
马丽 《现代交际》2010,(7):62-62
元代文人在史书和陶渊明自己作品的基础上,对一些故事情节进行加工,也就是虚构的部分,这样的艺术加工使得作品中的陶渊明形象更符合他们自身的精神需求。本文主要以元杂剧《陶渊明东篱赏菊》为例,指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对于一些故事情节的添加和改动,从中可以看出元代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塑造陶渊明这个形象来寄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  相似文献   

20.
周琛 《职业》2012,(35):154
鲁迅的小说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为我们当代文学树立了杰出的榜样。本文分析了鲁迅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