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兰  牛荣华  刘京华  武文力 《职业》2011,(33):178-179
车工技能培训对于机械制造大类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技术技能基础训练课,该课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2.
如何矫治盗窃犯罪心理,使失足学生走上新路?经过几年来的工读教育实践,我们认识到,重视劳动教育,加强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训练,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离校后的就业竞争能力,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教育手段。嘉定县工读学校地处上海市郊区,在校就读的失足学生多数是农民的子女。他们之中,有过盗窃违法犯罪行为的占85%,其中,独生子女就占了71%。他们中的大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富裕,家长从不对孩子进行艰苦创业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教育,更不进行珍重他人劳  相似文献   

3.
王京红 《职业》2023,(8):54-57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现状与不足,阐述了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北京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学生培养为典型案例,提出了关于在技能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俞兰芳 《职业》2012,(27):24-25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技能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技术的培养,还有职业素养的培养。本文着重从加强学生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开展就业指导课,强化职业素养的训练;重点进行求职技能、技巧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竞争意识,加强就业指导,拓宽校企合作道路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技工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充分发挥晚自习的学习功效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将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7.
孙剑 《职业》2022,(6):18-20
高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仪式教育、主题班会、家校协同和职业生涯规划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于学生倾听能力、习惯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听、说、读、写的基础性技能,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情况并不理想,五年一贯制学生中的问题尤其多,亟须引起重视。高职院校和广大职教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探索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起以辛勤劳动为荣、不劳而获为耻的正确价值理念,具备基本劳动技能与能力,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重大,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取得应有的成效,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要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可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创新评价体系、促进家校社联合教育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马文申  金晶 《职业》2022,(20):76-78
本文以新时代职业院校校园思政为主线,探索将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思政的路径:找准劳动教育与“三全育人”的融合点,将劳动教育同职业素养、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深度融合,形成一种对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价值的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静 《职业》2020,(10):77-78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笔者基于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在分析长征精神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长征精神融入学校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途径.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态度,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跨世纪青少年的必修课──初中学生劳动情况调查田关金一、调查目的(中学德育大纲)明确地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素质作为初中阶段德育目标之一。学校和家庭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为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即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实...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知识的传授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目标。语言技能的掌握主要有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程度。注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高级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合作创新,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赵瑛华 《职业》2014,(21):148-149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学校。语文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语文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观念不仅是中小学教育应当提倡的理念,在大学、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素质教育都应贯穿其中,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  相似文献   

17.
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会影响人们的一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在园的每件小事中渗透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劳动意识、学习习惯等,这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道德的标杆。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劳动意识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唐晓东 《职业》2012,(20):62
本文从明确培养目标、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大技能考核比重四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实践教学以及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职业中学的车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由于学生进校时基础较差,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不好,而社会对技工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尽快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成为摆在职业学校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十年的车工实习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孟庆东 《职业》2011,(17):72-73
体育课教学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其运动能力,使其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外,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的习惯。通过观察,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