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师范类院校相继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开创出一番新的局面,加深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为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舞蹈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肢体发展与舞蹈学习。本文主要就地域特色文化与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融合做出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学前舞蹈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永久传承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广阔地域,生态环境复杂且多样,于民族风俗文化以及民族艺术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的沉积,其民族内涵也处于持续性丰富当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通常产生有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民俗舞蹈文化,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环境的限制与影响,通常产生出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不同的舞蹈艺术特点以及舞蹈艺术技巧等。当前,我国针对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以及涉及了地方民俗舞蹈文化的内容,其中重点就民族地区的舞蹈艺术以及其特有的技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旨在分析民族舞蹈技巧中所涵盖的文化艺术及其表达的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3.
马丽 《职业》2014,(36):159-160
从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文艺工作发展方向,都为舞蹈教育及舞蹈人才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就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普遍感觉到就业很难。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舞蹈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反思,以期为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化的今天,地方艺术高校既承担着文化艺术传承的重担,同时也要面对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挑战。满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想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并永远生存下去,就需要体现除了文化价值以外的市场价值。本文介绍了高校满族舞蹈教育培养机制现状,以及满族舞在旅游业运用中的情况,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满族舞蹈教育培养机制研究策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舞蹈专业高等学校、高等本科院校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从地方高校非专业方向及专业方向的民舞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引发仪式舞蹈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民舞课堂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地方高校应当利用好自身优势,以服务地方、满足就业为导向,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打造"品牌化、特色化"的舞蹈教学。  相似文献   

6.
孙禹琼 《现代交际》2012,(5):243-244
在当前教育产业化的大潮下,许多高校纷纷成立舞蹈专业,人们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而作为舞蹈艺术的教育者、传播者,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深刻的剖析与把握,采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并制定科学、系统和全面的教材。不仅要注重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更要注重其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舞蹈与自信是珠联璧合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塑造与培养,让学生对舞蹈专业的学习和自信心同时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促进学生对舞蹈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学生自身的可塑性,民间舞蹈的教学就变得重要,本文就民间舞教学的示范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菁菁 《现代交际》2012,(1):107+106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与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舞蹈,作为集艺术与文化双重身份的领军者,在顺应当下市场经济的同时,更显现出其深刻的意义。多年来,我国的专业舞蹈教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舞蹈人才。然而在面对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今天,我国的专业舞蹈教育体制是否应该伴随其转型呢?文章从专业类大学舞蹈教育谈起,分析当下舞蹈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建议专业舞蹈教育应如何迎接多元化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在国家对素质艺术教育的重视下,舞蹈艺术的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高校的舞蹈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课程教育的问题。本文将对目前高校舞蹈学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引起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与现代化的舞蹈教学有所不同,民间舞蹈的教学应将文化传承放在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受到一定影响。高校的舞蹈教育者应深刻认识到民间舞蹈与文化传承间的密切关系,采取有效方法将两者结合。本文在介绍高校舞蹈教育内容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舞蹈教育的特点和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了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并进一步给出了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孔文杰 《职业》2021,(2):70-71
随着中职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院校对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专业的教育愈加重视.虽然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部分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内涵以及相对应的文化底蕴却稍显欠缺.一些中职院校的舞蹈教育专业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了人文意蕴,导致学生对于舞蹈的了解停留在表面,舞蹈作品肤浅.本文对当前形势下中职院校的...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当中,同时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个社会正在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迈进。舞蹈编导作为高校舞蹈专业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改革,并以一种创新独特的方式来丰富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下面就以普通本科院校为例,浅析《舞蹈编导》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具有深远意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产生重要的育人价值。但是,在如何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融入方式单一、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高校需要开辟红色文化教育新形式,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增设红色文化课程、制定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专栏、编写红色教材等路径增进红色文化同思政教育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我国的舞蹈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所以,很多人加入了舞蹈这个行业。在高校中对舞蹈专业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重视,进行了专业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对舞蹈美学和舞蹈的审美要求也更加重视起来。本文通过对高校中的舞蹈表现力,及其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高校在舞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艺是一个时代的号角,能够引领时代风气,体现精神风貌。尤其在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全民舞蹈热情高涨,广场舞、街舞等各种民间舞蹈广见于公共场所,民众对于舞蹈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舞蹈专业的建立与发展。从自身从事高校舞蹈教学来看,作为高校舞蹈教学的主体,舞蹈老师必须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开拓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才能培养出业务素质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文化向着多元化,多变化的发展,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着独具魅力的特色。在中国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民族体育舞蹈作为秉承着发扬民族精神,民族内含,民族底蕴之一,承载着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是少数民族人民通过集体实践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而对于具有担当担负起未来的青少年而言,是否在高校去学习民族体育舞蹈,传承发扬民族精神,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证多元发展,本文将对民族体育舞蹈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充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满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糅合了民俗性、地域性和宗教色彩的地方舞种,它很好地展现了满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艺术魅力。本文从满族舞蹈的概述分析入手,对如何发展与传承满族舞蹈文化以及满族舞蹈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与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专职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个人素养,与普通辅导员一起开展学生工作之时能够优势互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专职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个人素养,与普通辅导员一起开展学生工作时能够优势互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中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俨然已成重要且紧迫之势。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56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但在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社会信仰等方面具有诸多民族文化特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因为族性和文化适应性问题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碰撞。从自我评价与他方评价层面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力现状的研究认为,应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关注族性基础上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