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民自由发表的评论中存在大量冲突性话语。跟帖评论中冲突话语主要有指责型、詈骂型、反讽型三种类型,这些冲突话语具有攻击性、情绪化、粗俗化的语用特征。究其语用动因,主要是虚拟的网络交际环境使网民评论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也折射了网络群体的非常态心理与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争论、顶撞、贬损等语言现象屡见不鲜,以往传统的礼貌原则早已无法应对,于是,与其相对的不礼貌理论应运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学者们逐渐注意到不礼貌在语用学中的重要地位,认为不礼貌在许多话语中起核心作用,不礼貌研究也由此走向大众视野。不礼貌理论的提出为语用学的研究注入了活力,为学界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与转向。构建对抗性、冲突性以及不和谐性话语的理论模式成为当下的研究重点。因此本研究将从语用学中不礼貌理论的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3.
指示语是用作指示的语言单位,它是话语和语境之间关系最直接的反映,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指示语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旨在梳理国内外指示语研究成果,并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话语标记语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其在不同语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话语标记语所做的研究,突出教师教学视角下话语标记语的运用情况。同时,介绍了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并探讨了英语教师如何在顺应论指导下更准确恰当地运用话语标记语。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学界对教育话语的研究出发点为:将教育话语看做机构话语的具体类型之一。主要关注下列几方面的问题:教育话语中的言语行为类型和话语策略、教育话语中不同类型的言语体裁、教育话语的社会功能。俄罗斯学界不同学者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教育语言学等视角提出了研究教育话语的各种话语模式,其中,对教育话语价值的关注是俄罗斯教育话语研究在本质上区别于欧美和国内学界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国外对话语标记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理论,以及近20年来国内对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研究,并总结了话语标记语的特征。话语标记语是连接话语单位的成分,主要存在形式有连词、感叹词、副词、感知动词、介词短语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主流研究理论有关联理论和连贯理论,两者相互补充。相比之下,尽管国内研究数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与国外相比在理论深度与实验广度上都有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介绍了话语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指出中国的话语困境及在中国推进话语研究的重要性,建议加强引进和评介国外话语研究先进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国化创新,推动中国话语研究,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掌握话语权,助力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李平 《现代交际》2014,(10):135-135
研究教师话语对于改善教师课堂话语质量、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及其产生的效果,以期不断丰富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罗东 《城市观察》2015,(2):158-166
"中国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已走过六十年历史,期间经历了若干次的研究范式反思与重构。但关于中国常被集体性解读为单一性的"乡土中国"这一现象仍未提升到这些反思或重构的学术中心,城市或城市中国是不在场的。它的话语逻辑,仍是西方以及西方学术界对中国研究的霸权。当下,城市拆迁与业主维权等有关城市化运动的两幅图景正在重塑"国家—社会"关系,但遗憾的是,"国家—社会"这一理论框架在海外中国研究中又遭受到了质疑。相对于已形成研究路径依赖的西方学者来说,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城市化运动在学术上更敏感,将是找回中国研究主体性的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10.
赵庆东  吴亚东  赵峰 《职业》2014,(8):58-60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将传统教研中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评价教师教学成功与否也是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考察的。本研究是基于课例研究背景下,对小学三年级的一堂数学课进行课堂观察,并从话语功能角度对课堂师生互动话语进行分析,尝试揭示教师的课堂话语技术,并提出课堂互动话语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国外,生命历程理论发展了近一百年,已相对成熟。在国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生命历程理论才被介绍进来。综合国内有关生命历程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文章从研究性质上将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发现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阐述,理论研究侧重在对关键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但是总体理论研究得不多,更多研究者是进行实践研究,结合中国实际,用生命历程理论分析了我国的实际问题,研究对象上偏向某一特殊群体,研究方法上偏重于定性研究。由于生命历程理论在我国发展时间只有二十几年,国内学者对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运用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万炜  ;贾文毓 《城市》2014,(5):39-43
正地理学的对称原理可追溯到克里斯泰勒对中心地的研究,我国学者叶大年(2001)通过以我国部分省市为案例研究并加以验证,首次提出地理学的五条对称原理。许多学者就这一原理进行了深入探究。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学者对地理对称原理加以实践应用:李长安(2002)以长江中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环境对称性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舒 《现代妇女》2014,(11):47-48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隐喻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动物隐喻"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不过,国内"动物隐喻"的研究多囿于个案分析,缺乏实证性研究和综述性分析。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近十年来刊登在CNKI上的相关文章进行总结,就"动物隐喻"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文化归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理论背景等方面存在不足,后期的研究应该致力于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分析,实现研究方法的突破,并应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反思和归纳。  相似文献   

14.
焦梅 《现代妇女》2014,(6):179-179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有效的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场所,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话语交际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在课堂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中,为学生创造、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和主动学习外语知识的机会,是双方都处于一种互动状态,促进语言习得,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unan1991;189)。本研究通过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话语的分析,探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在话语量,提问方式,反馈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话语形式及语言输出量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对2008—2018年间修辞学视域中的隐喻的劝说性研究进行了述评。国内学者主要将概念隐喻与修辞学结合起来,对隐喻劝说的理论作出相关的阐释,并进行了相应的应用分析;国外学者则注重实际应用性分析,研究对象更为丰富,研究方法将定性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结合起来,并产生了丰富的成果。这为进一步探讨修辞学视域中隐喻的劝说性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同时,也明确了在阐释劝说过程及丰富修辞学理论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王宝伟 《现代妇女》2014,(3):139-139
傅庚生先生在不同时期的文学研究不仅表现出了自身学术研究的个性和追求,也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思潮,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及学术研究,显示着20世纪一代学者的风采。本文重点对傅先生唐诗研究的对象范围、成就和特色、学术影响几个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具体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十八大前后政治新闻的改变,从语言学上的话语情态去分析其改变。为此,主要以人民网和新华网上的政治新闻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情态助动词。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国际关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这种影响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国内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数学者都将科技作为一个整体或将其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因素进行分析。相较之下,国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却很早,他们偏向于将科技进行条分缕析,进而研究这些不同的科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也有国外学者通过技术在大国外交政策中的应用来寻求其对国际关系的间接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非常声音     
“中国学者的研究居然把‘中国’弄丢了。研究工具和问题都是西方的,所有的成果也用西方标准衡量。” ——学者邓正来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揭幕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邓正来教授认为,中国的人文社科研究遇到的最大障碍来自“西方化倾向”和“唯学科化”。“这种倾向肢解了中国,把原本作为整体研究对象的活生生的中国,肢解成一个个孤立而互不相干的切片”。  相似文献   

20.
陈珊 《现代交际》2014,(5):191-191
对言语生成心理机制的研究,了解俄语话语生成的心理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教学意义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