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书香寻踪     
《现代交际》2006,(1):53-53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 28.00元 [评分星级] ★★★★★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作者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以及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更加生动。但是,作者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他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是却有许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价值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涂法 《老年人》2003,(6):41-41
编辑同志:我叔叔是个聋哑人,前不久突发脑溢血死亡。临终前叔叔用手势表示,他的房屋由再婚妻子继承。请问聋哑人可否采用口头形式立遗嘱?这种口头遗嘱是否有效?顺达顺达同志:聋哑人是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不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聋哑人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说话,但他们可以用打手势即哑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达到与外界交流的目的。所以,聋哑人同样可以采用口头的形式立遗嘱。你叔叔在病危情况下立口头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只要真实地表达了他本人的意愿,而且符合法律规定,比如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了…  相似文献   

3.
宗教戏剧是中世纪戏剧的主体,道德剧是宗教戏剧的一种。《每个人》(Everyman)是中世纪道德剧的杰出之作,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和寓言风格,主要探讨世人如何对待死亡和救赎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探讨剧中"每个人"的死亡观与救赎观,来了解中世纪道德剧的戏剧传统。  相似文献   

4.
李尚 《职业》2008,(7):69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这是齐豫和潘越云双剑合璧所演唱的三毛作品<梦田>里的一句歌词.是啊,就像这首歌中所唱得那样,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亩田,也都会有一个梦,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叶佩田告诉我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相似文献   

5.
人有生老病死,这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但在对待人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我们往往重视了生,而忽视了死。2006年夏天,笔者远在内蒙古老家的父亲心肌梗塞再次发作,为了减轻父亲的身体痛苦,也为了提高他今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兄妹几个专程把父亲接到北京做心脏搭桥手术。哪曾想事与愿违,手术后父亲的身体状况一天天恶化,从身体偏瘫,到不能进食,不能说话,到彻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经历近二十天的痛苦折磨后,父亲最终离开了我们。之前父亲不止一次提到应该在家里进行保守治疗,不应该顺从我们的意愿来北京看病,更不应该死在北京,花好多的钱不说,还要遭受如此痛苦的折磨,自己完全可以在老家安静的离开人世。父亲去世后,按照蒙古族的习俗,我们兄妹几个特意到雍和宫请喇嘛作仪式替父亲超度,指点父亲灵魂转生,让灵魂回归故土。因为我们蒙古人始终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轮回转世。父亲去世前后所经历的痛苦和折磨引发了我对死亡和临终关怀这一过去从未涉及过的领域的思考。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死亡哲学和临终关怀方式。崇尚天人合一的蒙古族形成发展于我国北方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对蒙古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古老的蒙古族来说,单一个体总是有生有死,生死是一种正常的轮回,死亡是渺小的个体无力抵抗的自然规律,生命最终要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而灵魂却是生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6.
哲学曾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因哲学给不了人们吃穿住行,但是哲学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推动世界的进步,这是哲学的使命。不同的哲学有其不同的使命,那么,哲学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使自己继续存在,哲学究竟有怎样的使命成了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他关注现实世界,关注现实世界的人的活动,同情现实中的人,"改变世界"是他希望用自己的哲学达到的目标,也是马克思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站在孩子社会看孩子——“人性善”养成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表达两个想法,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对于晚辈中以15-25岁为基础年龄段的两代人,要给予理解,还"自由"与"信任"于他们的"天性",这样反而有利于他们成熟,由此,我使用"孩子社会"概念,以示他们应当有自己的社会空间,而"人性善"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基础并伴随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另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社会以前对"人性善"命题有认知盲点,本文花费些微笔墨为"人本善"论证,表明"不忍人"之心和"不忍心"之政是孟子留下的文化资源,当代代传承.时值"汶川地震",我们体证了"人性善".[1]  相似文献   

8.
王玉容 《现代交际》2014,(2):10-10,9
在侵权损害赔偿的死亡赔偿项目中,区分农村和城镇户口以确定赔偿金额的做法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死亡赔偿金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同命不同价"的因素;同时对于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及国家通过立法以及相应的政策的方式,彻底杜绝"同命不同价"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毫无疑问,热爱生命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和境界,但是他还曾说过: “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面临死亡,但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触手可及的死亡时,不禁自问:对于死亡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在幸福而平静的死亡和痛苦挣扎的求生之间我们又将如何做出抉择?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工业趋势下青少年流行文化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的研究范式为我们观察当今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但是.我们必须超越它"意识形态"视角的单一性,精英主义的姿态和乌托邦式的文化理想.从"生存论"的视角揭示文化工业、流行文化的现代内涵.流行文化是文化工业的主要形式,是"后喻文化"时代的文化表达方式.与社会转型一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以一种不同于成年人的态度,用"流行文化"表达自己的文化诉求.对待青少年流行文化,我们不能仅仅只用"问题"的眼光来看待它.而是要理解它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论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颖 《现代交际》2008,(12):13-13
我不止一次听人说:"自助餐是一种诱惑人展示自己贪婪和丑恶本性的就餐方式。"他们以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种种胀得翻白眼却不甘放碗的例子作为依据,来论证这句断语的合理性。对于部分同胞在自助餐上的表现,我是有所领教的,包括我自己在内,在一种敞开供应的状态下,  相似文献   

12.
舞蹈作为人类感情最集中、最奔放的表现形式,它是用人的形体动作来传达一种情绪,表达丰富的内在感情的。大家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当人们高兴、激动时经常会"手舞足蹈",而舞蹈就是从这里产生的。我们从古代文物和历史资料中可以得知,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方式在很古老的时候就已经被先民们使用。  相似文献   

13.
关注人的精神空间,书写人的生存境遇是余华始终如一的努力和追求.在小说《河边的错误》中,作者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不合理性的、充满了虚无的、荒诞的世界.这幅看似非理性的荒诞图景,揭露的正是一种真实的生存意识,即人的存在的终极意义上的虚无,人生命的脆弱和人内心的隐疾、人性的异化.同时,作者把生存的苦难意识植入文本内部,用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方式来展示人们所面临的现实生存困境,但不难看出,他对生存进行严厉拷问的背后,包含着一颗热情的心灵:唤醒人们对人性"溢恶"的敏感,启发人们对荒谬世界中荒诞真相的警醒.  相似文献   

14.
志成(化名),28岁,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高高的个子,五官有棱有角,整体上很有气魄,穿着得体,给人的感觉也特别亲切,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很有男性吸引力的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却正被自己的一些"辩论性和矛盾性"想法困扰,寝食不安.一天,他来到了我们的心理咨询室.  相似文献   

15.
正老公出现性功能障碍有半年了,我知道他背着我去医院看过,但情况并不理想。我跟他说不用太着急,我对性生活没那么在乎。谁知道,他竟然跳起来,说我看不起他,是不是想男人了。我跟他大吵了一架。我本来是好意,想安慰他,谁知道他竟然这样说我!可如果我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怕他胡乱猜。他运用了一种常见、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叫做"投射"。防御机制是指将不愉快的想法、感觉或两者移除到有意识的觉察之外的一种心理操作。投射是指将自己的情感、冲动或者愿望归结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你老公说你"看不起他,想男人",正是他自己担心别人会这么想,所以将其投射到你的身上。  相似文献   

16.
想想 《现代妇女》2009,(12):46-46
每个女孩看着自己的男朋友都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发现这个男孩脾气暴躁、爱蹲在椅子上吃饭,睡前不刷牙、抽烟酗酒……种种恶习时,女孩们总有一种奇怪的自信——没关系,结婚后他会为了我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浓缩智慧     
克尔恺郭尔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擅长以讲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下面是他的部分寓言故事的浓缩版。精神病人一个精神病人逃出医院,为了不让人发现他精神有问题,走在街上,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地球是圆的。"他觉得这句话是真理,而讲真理的人是不可能被当做精神病人的。可是,他最终还是被带回了精神病院。  相似文献   

18.
渡边淳一曾说"死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方法,是一个人为了能够强烈留下一种印象的方法"。爱情与死亡,无疑成为了渡边淳一最关注的两个视角,而他又是以超自然的笔法描写了爱情与婚姻,反映出他对"绝对的爱"的追求,甚至是对唯美死亡的热衷。  相似文献   

19.
周语 《中外书摘》2011,(4):83-84
院子的东北角的石桌是明居士的“会客室”;南面的松树下,是他沉思冥想的地方。不过,他是一位喜欢聊天的隐士。大多数时候他都会陪上山的人聊上一会儿,问问他们从哪里来。这是他了解外界的一种方式。和不同的人聊天,他也会有不同的问题。提问题的时候他会很幽默地和你聊一些琐碎的事,但是一旦你的思路和想法过于褊狭,他会很严肃地告诉你,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尚 《职业》2008,(4):70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这是齐豫和潘越云双剑合璧所演唱的三毛作品<梦田>里的一句歌词.是啊,就像这首歌中所唱得那样,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亩田,也都会有一个梦,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叶佩田告诉我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而学习亚伟中文速录技术正是这样一个能够让你实现梦想、展现才能、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所以我要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