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何解决技校学生学习制图课的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锋 《职业》2011,(11):56-57
无论是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工程制图,还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学习机械制图,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制图课学起来太难了。但制图课对工程专业和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2.
谭倩 《职业》2011,(32):102-102
《机械制图》是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行业的通用"语言",每个机械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这门"语言",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绘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形体表达的实际技能。本课程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处于龙头地位,是学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技术基础课。  相似文献   

3.
张舒晧 《职业》2020,(12):95-96
在了解了制作游戏的过程以后,为了能够让中职学生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在Flash课堂里开设游戏制作的课程,有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潜力,发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相似文献   

4.
王春丽 《职业》2014,(24):75-75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现代新兴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等的基础。学习电子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真  孙媛 《职业》2021,(6):66-68
机械识图是中职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中职学生在机械识图课程学习中存在较多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提出,应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思想,利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在课堂上构建实体模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化解难点,进而提高学生识图、作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春杰 《职业》2014,(27):91-91
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平面构成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和技法的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扩展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中大都开设了Photoshop、Coreldraw、Flash等软件应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上交的作品技能熟练,但缺乏创新和美感.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感观认识、理论学习、实践创造等有效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联系密切,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从空间思维能力训练、立体截切与相贯实验、组合体系实验三个方面,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讯 《现代妇女》2013,(10):206-206
人体生理学是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所有专业必修的最基础的一门课程,是医学大厦的基石。但是其课程的内容特点十分抽象、枯燥乏味、理论性和逻辑性极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生理学教师应该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采用灵活实用的讲解方法和技巧。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联系教学法,创造轻松愉快、务实高效的课堂氛围,以期达到基本,够用、实用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屠芸 《职业》2014,(6):99-100
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掌握软件应用技能、设计应用技能、提高艺术设计修养是每一个准备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都应该关注的三个重要方面。学生熟练的软件技能是实现创意的保证,掌握并运用好平面设计应用知识有利于快速制作出符合行业规范的作品。学生好的设计修养是产生创意和灵感的基础。但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融会贯通能力薄弱,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对中职学校提出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同时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结合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本文探讨通过利用整体性教学改变目前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技校高级工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进行素质教育,即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基础,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夏群良 《职业》2013,(29):97-98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探讨拥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对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孙超 《职业》2008,(18)
在职业基础教学中,制图是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及造型设计的创造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同,文理科都有,因此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4.
胡海霞 《职业》2020,(2):95-96
本文主要就如何依托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平台现有资源,构建适合于本校课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SPOC课堂进行阐述,并对课堂的资源设计、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监控以及评价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利用在线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减轻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负担,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胡锋彪 《现代妇女》2013,(10):128-128,12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做了简单的探讨,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在数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共同的基础课程,通过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学习和训练,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图案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并对图案设计中形式美规律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设计专业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学习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任何设计专业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基础知识课程.  相似文献   

17.
黄丽珍 《职业》2014,(36):114-114
学过photoshop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入门易,精通难。复杂的工具、灵活的方法,高度的综合性对于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欠缺的中职学生来说已是一个考验,而从一个只会模仿他人作品的工匠到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更需要有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等的支持。本文就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开展photoshop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8.
李英羽高 《现代交际》2011,(11):197-197
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搭配焦点,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服装专业又不同于其他的设计专业,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知识更新极快的一门学科。如果还在基础教学中一味地强调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实践证明,一个具备广泛艺术修养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他能很好地适应于社会并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在基础课教学中要针对服装专业的特色进行扎实的基础培养和训练,才能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乃至设计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基础教学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9.
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AutoCAD软件,绘制所需的二维和三维图形,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具体方案,以作为加工部门的操作依据(标准).图样是整个机械模具行业的语言,是各个部门、各个工种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完成任务的媒介.所以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是一门学生应该掌握程度达到优秀的课程,而在技工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是当代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学美术教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也在逐年提高,为学校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学素质打下了一个十分坚实的基础。美术不仅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关,与物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的社会作用除了体现在一般艺术作品所共有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之外,还具有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那就是给人提供更多美好的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就美术课而言,思维创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创造是艺术的生命,有了创造性,创新性,创造出来的作品才会拥有生命。为了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提升,从根本上的艺术修养,在这里指出一些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并学生、教师、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多方面阐述一下在美术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和体会。提高学生的欣赏美的意义,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起促进作用,达到美育的教育发展的结果。通过美术教育形成学生良好的审美,促进学生思维逻辑与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