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政治信息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传播过程中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双重的影响。通过全面地了解网络政治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量避免和消除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晒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亚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群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微信朋友圈中的"晒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晒文化"折射的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加强大学生价值引领、加强网络监管和培养网络领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三个方面探索在"晒文化"环境下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生学习和社会参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该群体的网络越轨行为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索影响其网络越轨行为的主要因素。对34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个体因素中的性别、年级和网络规范认同以及外部因素中的同学群体、互联网社区都对大学生的网络越轨行为有显著影响;而个体因素中的政治面貌、计算机网络水平和外部因素中的家庭、社会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郑丽萍 《现代交际》2012,(5):225-226
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负面影响,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心智发展的尚不成熟等,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较为突出。为此,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现状,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以有效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6.
刘玥彤  徐晶 《公关世界》2023,(18):102-104
网络文化是文化内容与新媒体技术的一种综合体,随着新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网络文化呈现出影响范围广,快速多元,功能性强等一些新特点。大学生群体深受网络文化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着手,分析研究基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有效策略,以期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网民综合素养,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网络暴力事件作为网络活动的极端负面行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有负面影响。应进一步研究网络暴力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减弱网络暴力文化的蔓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并有效规范其网络行为。以江苏大学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分析法,了解不同的学生群体对网络暴力文化的了解、参与、成因,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对策,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正向作用,从根源上减弱网络暴力文化的滋长。  相似文献   

8.
刘春静  李芳 《职业时空》2009,5(11):99-100
从网络文化下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着手,指出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息道德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以及培养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步推进,互联网在高校迅速普及。网络文化在开阔大学生视野、促进学习、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着负面的影响。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充分利用并发挥网络文化的最大效能,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成为新时期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红人",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的围观与盲目追捧使得"网络红人"成为潮流,颠覆传统价值观的审丑行为成为网络文化的新流行,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影响,我们要弘扬社会正能量,优化网络环境,并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视听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和传媒的发展,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视听文化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对青年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有效克服视听文化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网络知识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网络自身的迅速发展和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积极参与,使得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价值现教育成为一个充满价值的问题。一方面,网络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无与伦比的高信息容量,以及开放的信息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便利。它为学生开拓视野、研究学习、获取信息、交流感情、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使高校的教育能够合理迅速的发展,并提出网络快速发展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防御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鹿军 《职业时空》2012,(9):175-17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网络密切相关的网络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划时代成果,它所包含的丰富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艺术等诸多信息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不仅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保证大学生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高丽 《现代妇女》2014,(11):255-255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21世纪,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手中常见的随身物品。当代大学生在智能手机用户中占有较大比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数码用品。由于智能手机可连接网络,学生可通过网络接收到各种网络信息,在缺乏网络监管的情况下会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以更好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吴小霞 《现代交际》2010,(3):139-140
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心理障碍也越来越突出,直接危及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辅导员应高度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巩永丹 《现代交际》2012,(5):238+237
网络文化作为当今社会思潮的新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双重影响;就负面影响而言,它使大学生网民的理想信念面临"西化"风险、人生价值观面临"多元化"侵蚀、道德人格面临"虚无化"可能;为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从根源上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17.
吕昕 《公关世界》2023,(3):84-86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应该辩证地看待,要肯定其在培养大学生政治责任感、树立正确审美观、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积极影响,对于其负面影响,高校应该成为克服网红现象消极影响的“排头兵”;媒体要树立网络安全责任意识与责任担当;政府与社会要形成合力,共担网络清洁责任,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构建一个建立清洁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网络异化是指由网络技术带来的人的异化。在新时期,网络异化引发并加剧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危机,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消解网络异化,在新的网络环境中建构一种全新的国家认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 《职业时空》2010,6(8):183-184
高校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互联网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要求的必然选择。文章在阐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机会以及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祯聆 《公关世界》2023,(2):124-126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时代下,解读高校网络舆情影响下思政工作的特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思政工作开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积极影响,从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着重提高大学生互联网素养、净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环境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实现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舆情管理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