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生态法学、生态哲学、环境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以法律和伦理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和研究中国环境立法现状,指出了现行中国环境法价值取向的局限性,再进一步以环境伦理为分析工具,揭示了中国环境立法的困境在于缺乏环境伦理的内部支持的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环境法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制教育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缺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主要包括:将环境法制的教育目标定位为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法制素质;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环境资源现状、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环境法律知识;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多样化;由环境法学专业教师从事环境法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角度看,人类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不断挑战着人类及国际法,特别是国际法的分支——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法在面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挑战时,不断突破,在众多方面有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有关国际环境法发展的文献基本都是在描述这一发展历史,而鲜有文献涉及国际环境法在实践中难以突破的地方,这些地方,在之前的历史中未予以突破,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也难以突破。这主要指国际环境法在发展中,实然的国际环境法对部分应然的国际环境法的排除,在某些方面将按照传统的理论或模式延续下去。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环境问题的整体性与主权国家的独立性难以协调,具体来说就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国际环境法发展中的难以突破之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处。一、国际环境法难以法典化。由  相似文献   

4.
高青 《职业时空》2008,4(10):196-197
环境诉讼对于环境纠纷的最终解决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环境法领域,放宽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立法的一个普遍趋势。随着我国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力度的加大,污染环境渠道的增多,社会变迁和利益;中突的加剧,环境纠纷层出不穷,传统的环境纠纷诉讼制度在纠纷解决方面逐渐力不从心。在我国现行诉讼法框架下,环境诉讼的原告作为诉讼的发动者,缺乏明晰界定,这使得环境诉讼往往因资格不合而启动不了。我国民众对于空气被污染、旅游景点被破坏等行为提起的环境诉讼,大多由于“法无明文规定”而被法院驳回,因此,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只有理性认识我国环境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障碍,才能找准我国环境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为什么要有环境法”这一命题的回答,不能等同于论述环境法的合理性、正当性和合法性,它有有自身的研究进路:环境问题的产生及保护环境的迫切需求是最直接的原因和推动力,通过法律来规范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而传统法律解决环境问题的不足与无力促使环境法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立法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引入环境法典的立法模式,分析现行环境法体系的缺陷入手,对存在的问题阐释我国环境法法典化的利弊,出环境法法典化是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旅游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主体,大学生环境意识有人类中心环境意识、自然中心环境意识、和谐共处环境意识;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分为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对324名西部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自然中心环境意识对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和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和谐共处环境意识对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影响不显著;人类中心环境意识对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影响不显著。因此,要培养大学生以自然为中心的环境意识,保持伦理约束下的和谐共处环境意识,改变大学生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甚或是学界内的一些人并不清楚什么是环境法,甚至质疑环境法存在的必要性,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环境法产生之必要性,简要阐明了环境法产生的条件,法制现实应对环境问题存在的不足,进而从不同层面提出环境法得以满足现实之需要。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对社会发展有诸多不利之处,也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国际贸易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成本外部化而致的产品价值和价格的不对等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将从明确划分环境资源产权、科学制定环境资源费用价格等方面对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部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两者的关系,是新时代面临的问题以及亟待完成的任务。道家环境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尝试从"道法自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万物一体"等道家环境伦理思想的内容几个方面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2.
冯小刚电影作品《私人订制》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文化产品,其片尾专门提及生态问题,具有反思现实和环境关照的人文意义。该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解读了《私人订制》的意义,指出环境危机的实质是文化、价值问题,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当代人与当代人三对关系,需要全民树立环境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3.
曹成旭 《现代妇女》2014,(4):219-219
夜市的存在,不仅繁荣了一方经济,也丰富了居民的夜生活,但是夜市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外部环境因素复杂、人员流动性强、环境卫生管理难等特点,使其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使其更规范化的管理,改变夜市脏乱差的现状,从环境法的视野出发为夜市的管理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词汇。由于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下的教育也异军突起,逐渐走入我国的教育行业当中,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以及针对性等多种特点,因而是目前比较新型的教育方式。所以说,创建一种处于互联网环境之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方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家们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未来改革以及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互联网环境的特点以及基础,分析互联网环境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列举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环境的作用下可能使艺术家创作出不朽的惊人之作或者是平庸之作,阐明创造或选择好的环境对于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的重要性.总结出大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是外在条件,小的创作环境是内在的根本的条件,两者都是艺术家创作时的外围制约因素,或是顺应,或是选择,都与能否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所以,艺术家为了能更好的创作,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艺术作品,要有选择有放弃,有舍有得,创造一个干净、有序、充满浓浓的文化艺术氛围的创作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环境司法的专门化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表现为环保法庭纷纷设立并呈现“过度”量化表征。与环境司法专门化配套的保障机制建设却相对滞后,环境司法专门化运行开始偏离制度初衷,导致其价值与功能未能实际发挥。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和:反思当前环境司法专门化发展所面临的机制性障碍,通过运用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完善环境诉讼制度,等综合手段寻找出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苏芸芳 《现代妇女》2014,(9):131-132
国内外关于环境教育立法各有千秋,环境教育法律规范内容各有特点,都为河南省环境教育立法提供了一定的立法实践经验。河南省环境教育立法应结合河南省的文化及自然资源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对于水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已借助科学和技术寻求了诸多解决办法,然而一味地依赖于科学和技术而不考虑伦理和哲学的话,新问题仍会层出不穷。因此,文中试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阐释水资源的环境伦理价值,提出符合环境伦理道德规范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核心问题和首要价值,城乡环境公正问题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城乡环境公正问题探析中,依据罗尔斯的正义原则,首先探讨了城乡环境公正面临的困境;其次通过分析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和以物质补偿的短效性说明城乡环境公正问题出现的原因;在解决这一问题中要求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提高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三条途径来解决城乡环境公正的对立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污染受害者帮助中心主任、中国环境维权第一人,2007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环保英雄“,被誉为“地球的代言人“……“你一定想知道这个小老头儿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